浩瀚的宇宙有數不盡的各類天體,恆星,行星等都是比較常見的兩類天體。其中恆星在宇宙中的地位更是無比高大,宇宙誕生之後最早形成的一類天體有可能就是恆星。
恆星除了給黑暗寒冷的宇宙帶來些許光明和溫暖之外,它還是非常重要的宇宙元素加工廠。早期宇宙誕生的時候,並沒有現在豐富的各種物質元素,只有最基本的幾種元素,其中氫的量是最大的。如果宇宙沒有豐富的各種物質元素,就不會有後來豐富多彩的星空,不會有各種天體的形成,不會有生命的誕生。
於是恆星誕生了,恆星內部的核聚變反應可以不斷將氫這種元素轉化為其它的元素,從而豐富宇宙的物質元素。而恆星根據質量的不同,也分為普通恆星,大質量恆星和超大質量恆星,由於恆星的特殊,它的壽命是有限的,質量越大壽命越短。
而恆星死亡之後並不會完全消失,而是轉化為另一類天體,根據質量的不同,可以轉化為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黑洞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去年科學家已經公布了人類首張黑洞照片,正式證實了黑洞的存在。
黑洞可以稱得上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天體,它不像其它的天體有比較明顯的實質結構。黑洞強大力量的來源就是一個奇點,這個奇點是一個質量無比巨大,體積無比小的物質。我們可以將它看成是中子星的無限濃縮版,正是這個奇點的密度非常非常巨大,它強大的質量產生了超強的吞噬能力。
黑洞之間也是可以相互融合的,通過融合不斷壯大,宇宙中那些超大質量黑洞有可能就是很多個黑洞不斷融化形成的,距離地球最近的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就是銀河系中心的人馬座A*,它的質量是太陽的460萬倍,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吞星獸。
科學家通過天文望遠鏡很容易觀測到銀河系中心是非常明亮的,之所以如此明亮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人馬座A*通過吞噬恆星形成了明亮的吸積盤,另一個則是這裡的恆星數量非常多。由於人馬座A*的超強引力,大量的恆星不斷向銀心聚集,形成了密度非常大的銀心區域。
距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是比鄰星,距地球約4.2光年,而在銀河系中心,在這個範圍內存在的恆星數量非常多。正是由於人馬座A*這個超大質量黑洞的存在,讓銀河系中心成為了群星聚集之地,也是科學家密切關注的地方。
由於銀河系中心距離我們有2.4萬光年遠,所以我們無法真切看到那裡的情況,只能通過那裡的明亮變化來進行觀測研究。由於人馬座A*黑洞在不斷吞噬恆星的過程中會有能量爆發,所以銀心處經常會有不同程度的明亮變化,這種變化很正常。可是在去年,科學家使用凱克望遠鏡觀察這尊猛獸時,突然發現它在幾個小時內的亮度達到正常亮度的75倍以上,這種巨大的變化立刻引起了科學家的警覺。
正常明亮範圍內的變化自然無法引起科學家的重視,可是這次超過正常亮度75倍以上的亮度變化,表示在銀河系中心發生了未知的重大變化,那麼到底是什麼因素會產生如此巨大的明亮升幅?開始的時候,有科學家認為是我們觀測到了一顆名為SO-2的恆星,這是圍繞黑洞運動的一顆恆星。
科學家開始的時候誤以為是恆星S0-2,可是後來通過更進一步的研究認為那不是恆星S0-2的光亮,而是來自於人馬座A*黑洞。是這個超大質量黑洞突然明亮了原來的75倍以上,要發生哪些巨大的明亮變化,最大的可能就是黑洞又吞噬了大質量的物質引起的巨大變化。
那麼什麼樣的物質能夠引起如此巨大的明亮變化?是恆星還是其它的東西?科學家通過分析認為恆星的可能性並不大,過去人馬座A*也不是沒有不斷吞噬其它的恆星,可是光亮變化也不是特別大。這一次的明亮變化太大了,有可能是神秘的氫氣雲。
科學家對銀河系中心這個超大質量的黑洞之所以沒有更多的觀測數據,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銀心處有著非常密集的氣體雲。正是這些氣體雲的阻礙,讓我們無法透過氣體雲看到更清晰的超大質量黑洞。如果不是這樣,人類首張黑洞照片有可能就會選擇人馬座A*,而不是距地球數千萬光年的那個大黑洞。
科學家將圍繞黑洞運行的這一片氣體雲命運為G2。他們測量了1萬開爾文的雲的溫度,並測量了它的運行軌跡,到2013年,它已經飛得離黑洞足夠近,潮汐力把它撕成碎片。起初,天文學家認為G2的氣體可能被吸入Sgr的吸積盤,當它被加熱時會發出明亮的光,後來證據表明這從未發生過。但它靠近黑洞的通道仍有可能引發一系列事件,導致促成這次的爆發。
當然,以上這些目前還只是科學家的猜測,到底引起人馬座A*劇烈光亮變化的原因是什麼,目前還需要更多的觀測數據。而銀河系中心也會成為未來科學家重要觀測研究目標,可是要真正了解銀河系中心的情況,光靠望遠鏡是根本不行的,重要的還是要能夠走進去,近距離觀測。
可是要從地球前往2.4萬光年外的銀心,飛船的速度要超越光速才行。而超不速飛行對於人類來說還太遙遠了,我們目前的科學理論已經告訴我們,物體的速度只能無限接近光速。既然物體的速度連光速都無法到達,更不說要超越光速了。
如果根據愛因斯坦相對論,物體的速度極限是光速,那是否意味著我們將永遠不可能到達銀心探索?其實在科學的世界裡,沒有永恆的真理。科學理論是不斷更新和發展的,現在的科學理論在未來有可能是錯誤的或者不完全正確的。所以,光速極限論也只是人類目前科學理論下的產物。
隨著人類科技的快速發展,未來會有新的科學體系出現,那個時候光速或許只是最基本的速度,空間跳躍類的超光速飛行也會發現,那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前往銀河系中心探索,搞明白那裡的情況。事實上,在科學家的心裡對銀河系中心還有一個期望,那就是尋找銀河系的高級文明。
銀河系的恆星非常密集,天體數量非常多,意味著這裡的資源也更加豐富集中,同時還有黑洞這個強大的能源。如果銀河系內的文明發展到了星際文明,大概率會前往銀心,如果是這樣,那銀河系中心有可能集中了銀河系內強大的各類星際文明。
人類的科技能夠有非常快速的發展速度,依靠的是人類內部的各種技術交流,互相合作實現的。如果每一個人都把技術藏起來不跟別人分享交流,那人類文明的發展會非常慢,只有技術交流才能夠實現文明的更快發展。當人類走進太空時代之後,會更加知道文明之間的技術交流是多麼的重要。
尤其是跟高級文明的技術交流,更能夠讓人類文明快速實現質的飛躍,從而加快文明的升級,讓我們更快成長強大起來。想要跟高級文明進行交流,首先我們就要知道它們在哪裡,慢無目標的尋找自然很難找到,只有前往各個高級文明都有可能前往的地方。而銀河系最神秘,最讓人們向望的地方估計就是銀河系中心了。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