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顏子將才應四科,專注原創三農文章的寫作。」
說起多肉,很多人不會感到陌生。但是你知道嗎,多肉只是一個植物大類的代稱,在這個大類之下,還有許許多多的多肉種類。今天,小編要向大家介紹的這位就是擁有肉嘟嘟外表的多肉家族成員——燈泡多肉。
燈泡多肉是一種屬於番杏科肉錐花屬的多肉植物。它的肉質葉一般會是亮綠色,並且處於一種半透明的狀態。燈泡多肉在夏季會進入休眠狀態。然後在光照充足的環境中,燈泡多肉的表皮會呈現出一種紅色。燈泡多肉的花一般是紫紅色,花的中心是白色的。如果你想看到燈泡多肉的話,你可以考慮在春季或者秋季前往觀賞,因為那時正處於燈泡多肉的花期。
燈泡多肉的花一般會在天氣晴朗白天開放,然後到了夜間的就會閉合。如果栽培多肉的環境光照不足,或者遇上陰雨天呢,燈泡多肉就不容易開花。如果你把燈泡多肉放在陽光下。透過燈泡多肉,你就會淺淺的看到一點陽光。由此可以看出燈泡多肉的葉子是一種半透明的肉質葉。有時候我們會看到燈泡多肉的表面有一種微微發紅的光澤。這種情況出現,加上它的外形很像燈泡,所以人們將它稱之為「燈泡多肉」。燈泡多肉除了像燈泡,還和日本的富士山有些像,所以說除了可以叫它「燈泡多肉」,也可以把它稱之為「富士山」。
燈泡多肉由於是多肉類的食物,所以它的整個植株是沒有莖的。一般的會是單頭的形狀也會有雙頭形狀的燈泡多肉產生。除了一頭和二頭,還會有三頭到四頭。燈泡多肉的肉質葉大而且厚,它的直徑呢會有2.5個釐米到40cm之間。燈泡多肉原本是生產於南非地區,而且他會有他的生長季節比較奇特,每年秋季之後才會開始生長。
與其他很多植物都是截然不同的是,燈泡多肉在冬春季節,都會在原有的機體內孕育新的植株。但是一般情況下,每一個母株只能孕育出一個子株,偶爾的也會有超過一個的情況。之後隨著母株的生長,母株體內的子株會逐漸膨大。母株的部分會逐漸變薄,萎縮,最後就像牛皮紙一樣,原有的部分會由子株代替。最後母株的部分就會像皮一樣包裹在子株外面。到了炎熱的夏季呢,燈泡多肉就會進入一個睡眠期。這個時候,不要因為燈泡多肉外部表皮乾枯影響美觀,就直接撕掉。這是非常錯誤的一種行為,必須引以為戒。
乾枯的老皮,之所以還會包裹在外面。主要是因為有防紫外線的作用,我們知道一般陽光,越強烈,其中含有的紫外線也會越強。除了抵禦紫外線。外部的乾枯皮也能從潮溼的空氣中吸收更多的水分,幫助子株生長。因此的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母株乾枯後對子株有一個很重要的保護作用。所以說不能輕易地撕掉。一般到了秋季乾枯葉就會逐漸脫落,就像許多動物蛻皮那樣。然後你就會看到一個新的晶瑩剔透的燈泡多肉。現在在很多國家都在種植燈泡多肉,但是原來只能在南非和納米比亞看到。
如果你想要去種植燈泡多肉。你就會去注意燈泡多肉的所需要的生長環境。燈泡多肉最喜歡的環境呢是那種涼爽乾燥,而且陽光充足的環境。燈泡多肉的最大特點,就是它不耐陰,也怕積水,不耐寒,也不耐酷熱,所以說他比較嬌貴。一般每年的九月份到第二年的四月份或者五月份就是燈泡多肉的生長期。這個時候可以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進行養護。關於施肥方面,由於燈泡生長速度不是很快,所以說不需要施肥。
一般來說,冬季把它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就可以了。其次保證燈泡多肉的生長環境溫度不低於五個攝氏度,它就可以安全過冬了。在夏季的一個休眠期,燈泡多肉對於環境的要求是要有良好的通風,而且要避免烈日暴曬,控制澆水。控制澆水的目的,主要是讓母株的水分蒸發,緊貼在子株上。 對於多肉,不管什麼時候都要避免雨淋。
養燈泡多肉也涉及到換盆的問題。很多植物都是在春季,而燈泡多肉則是在秋季。對於新盆,一定要疏鬆透氣,而且排水性良好。對於土壤的配製,我們可以將2份的腐葉土和3份的赤玉土混合製得。當多肉栽完之後,你可以在表面鋪一層石子或者陶粒。由於土壤是溼潤的,所以栽後不必澆水,一般呢一天或者兩天之後再澆一次水。這樣的目的,主要是使植株和土壤結合緊密。
在夏季你可以考慮把燈泡多肉搬到陽臺上,然後把遮陽網拉起來,讓風扇吹起來。但在風扇吹的時候要避免大風吹。其次要避免有水沾到多肉上面。當燈泡多肉越冬時,只要溫度控制在5攝氏度及以上就可以了。如果外面有太陽,可以把燈泡多肉搬出來放在窗臺上曬太陽。除此以外也要注意窗戶的縫隙,不要讓冷風從縫隙裡吹進來。關於澆水方面。除了炎熱的夏季,其他季節都是要適當澆水。冬季則稍微減少,防止溫度的降低,對燈泡多肉產生不利影響。此外水是要澆在盆土上面的,為了保證盆土溼潤,要澆透。
總的來說,燈泡多肉的種植並不是十分的複雜,小編家裡的兩盆燈泡多肉就長勢喜人。既然小編可以種好,那麼大家也一定可以種好自家的燈泡多肉,祝願大家都能收穫一盆肉嘟嘟的燈泡多肉。感謝您的閱讀,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評論。「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組織和個人。感謝大家的閱讀。
聲明:圖片素材取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