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的生活逐漸富足起來,對於生活不再只是吃飽穿暖,對於精神需求也是人們關注的一個焦點。很多人開始喜歡在家裡養一些花花草草,豐富生活,其中多肉植物依靠可愛的形態贏得很多人的喜愛。但是很多人對於多肉這種植物也只是停留在外表形態的了解,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真正的了解一下多肉植物的概念。
首先小編給家介紹一下多肉植物形態,肉植物指該植物的三種營養器官(根、莖、葉)中至少有一種呈肥厚多汁的肉質狀態。它們大多生活在嚴酷的生態條件下,每年降水量很少、有很長的旱季,或者雖有中等的降水量,但由於強烈的陽光或大風造成蒸騰量過大。
它們以不同的生理—生態方式適應環境,如有的葉面縮小或退化成無葉類型,以減少蒸騰(仙人掌科和大戟科的許多種類);有的具膨大的肉質莖(柱狀和球狀仙人掌類及葡萄甕等)和肉質葉(景天科、番杏科、菊科),用於貯藏水分;有的莖葉被白色茸毛(老樂柱、白雪姬),或葉被銀白色蠟質白粉(輪迴、銀波錦)以反射陽光,抵抗灼熱。所有這些形態上的改變都是為了保持植物體內水分收支平衡。
不僅如此,為了進一步減少水分消耗,它們之中相當一部分成員的代謝方式也與一般植物不同。它們多在晚上較涼爽潮溼時氣孔開放,吸收二氧化碳並通過羧化作用合成蘋果酸和其他一些有機酸貯藏在大液胞內,白天高溫時氣孔關閉,在溫度、光、酶的共同作用下將有機酸脫按放出二氧化碳供光合作用。這種代謝方式稱景天酸代謝。
在20世紀80年代,植物學家們認為仙人掌科有86%的種類是景天酸代謝方式。但研究證明:仙人掌科中只有擬葉仙人掌屬完全是暗反應途徑,葉仙人掌屬種類的也是暗反應途徑,莖則是景天酸代謝方式,其他種類全部是景天酸代謝方式。為此植物學家將擬葉仙人掌屬單獨升格為一個亞科。從此,仙人掌科分為三個亞科的格局在歷經一個世紀後被打破,現在改為四個亞科了。
小編為什麼要講這些?因為多肉植物的這種代謝方式在我們家庭養花中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一般家庭對居室內過多擺放植物有所顧忌,因為怕植物晚上放出的二氧化碳對人體有害。我們先不討論這種顧忌有沒有必要,但可以肯定的是:居室內多擺放些多肉植物絕對有益無害。
多肉植物是擁有1萬種左右的大家族,在植物分類學上分別屬於50-60個科。有的科成員眾多,如仙人掌科和番杏科都有1800種左右。也有的科僅含1種至數種,如百歲蘭科、商陸科、梧桐科、鳳仙花科、秋海棠科和豆科等。
在地理分布上,以美洲和非洲為主,其他除南極洲外的各洲大陸都有分布。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國家是南非和墨西哥。南非一國境內有原產的多肉植物2977種,約佔全世界多肉植物總數的30%。而各種文獻記載:墨西哥有仙人掌科種類900多種,再加上景天科石蓮花屬等種類160種和龍舌蘭科近百種等等,墨西哥原產的多肉植物也有1200-1300種之多。雖然總數比南非少許多,但被國際有關組織和條約保護的珍稀瀕危則比南非多得多。
以上就是小編對於多肉植物的具體介紹,多肉植物現在越來越受人們的歡迎,小編自己也在家裡養殖了一些喜歡的多肉植物,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對喜愛養殖多肉的朋友有所幫助,如果你也喜愛養殖多肉植物,可以評論留言,大家一起討論多肉植物的養殖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