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聰表面處理網訊:1、關於表面粗糙度與幹膜厚度的關係
有朋友問,技術規格書規定表面粗糙度為40µm,底漆幹膜厚度規定為40µm,塗料製造商認為厚度太薄,會蓋不住底材(尤其是峰頂),會返鏽。這樣的說法有道理嗎?
①、首先應該說,關於表面粗糙度和幹膜厚度的規定,應該進一步明確,簡單地這麼規定不太好。表面粗糙度有多種表示和測量方法,常用的如下:
測量表面粗糙度的標準有:
比較樣塊法(GB/T13288.2/ISO8503-2)
顯微鏡調焦法(GB/T13288.3/ISO8503-3)
觸針儀法(GB/T13288.4/ISO8503-4)
複製帶法(GB/T13288.5/ISO8503-5)
技術規格書中應明確是按何種方法測量的表面粗糙度的什麼值。如,指的是按觸針儀法(最常用的方法)測得的Ry5值。而且應該是一個範圍,因為表面粗糙度不可能是均勻的。
幹膜厚度在規定了數值後,也應規定測量方法和驗收標準。如SSPCPA2或ISO19840等。
②、ISO12944-5中,定義幹膜厚度為:漆膜乾燥/固化後,塗層的厚度。而ISO19840中明確定義:3.1幹膜厚度(dryfilmthickness,DFT):當塗層硬幹後,粗糙表面上峰頂以上保持的膜厚。如果按照ISO19840的定義,即粗糙表面峰頂以上塗層的厚度也要達到40µm,不至於裸露在外的。這樣,塗層的平均幹膜厚度肯定會大於40µm。
③、塗層的厚度肯定會影響耐久性,也就是不生鏽的時間長短的。要知道,對於幹膜厚度通常不超過25µm的車間底漆,通常要求防護期為3-12個月(可參看標準:GB/T6747-2008船用車間底漆)。40µm幹膜厚度的塗層,只要不期望過高的耐久性,也是正常的。
④、需要注意的事,對於粗糙表面上過薄的塗層,磁性原理的測厚儀測量結果的不準確性會增大。如:ISO19840就說明:適用於額定幹膜厚度不低於40μm的情況下(使用)。注意:如果額定厚度低於基材的表面粗糙度,測量結果的不準確性會增大。
2、有朋友問:如果測量結果為350微米,錨紋40-100微米,最終的膜厚是否計算為280微米(按70微米扣除錨紋深度)。
首先,要確定是採用的什麼儀器,如何校準的。方能對數據進行處理。需要注意的是,修正值不等於粗糙度。
①、如果是採用類型Ⅱ電磁測厚儀,在光滑面上用350微米左右的塑料薄膜片進行校準,然後將儀器拿到塗層表面測量,得出結果為350微米,則應再減去一個修正值,表面粗糙度(錨紋)越大,修正值也會越大。錨紋40-100微米相當於中等粗糙度(ISO8502-2),按SSPCPA2中表2和ISO19840中的規定,該修正值應取25微米。這種情況下,記錄的幹膜厚度應為350-25=325微米。
②、如果是採用類型Ⅱ電磁測厚儀,且是在與待測塗層下的底材表面粗糙度差不多的底材上用350微米左右的塑料薄膜片校準儀器後,再將儀器拿到塗層表面測量,得出結果為350微米。這種情況下,結果不必修正,記錄的幹膜厚度應為350微米。
3、不鏽鋼表面的幹膜厚度應如何測?
不鏽鋼不是磁性底材,不能採用磁性測厚儀進行測量。應採用基於渦流原理的測厚儀。這種測厚儀在SSPCPA2及ISO19840中均有提及,測量操作方法可以參照標準中的規定和儀器的使用說明書。
4、鍍鋅鋼材表面的幹膜厚度如何測?
鍍鋅層不是磁性的,但鍍鋅層下面的鋼材是磁性的。因而,是可以採用磁性測厚儀測量其表面的幹膜厚度的。如果採用電磁性測厚儀(SSPCPA2中類型Ⅱ儀器),以下方法供參考。
①、將儀器直接在鍍鋅底材上採用已知厚度的薄膜片校準,然後測量,得出的數值不用修正;
②、將儀器在光滑校正用鋼板表面上採用已知厚度的薄膜片校準,然後測量,得出的數值先減去鋅層厚度(如果已減),再減去修正值(根據鍍鋅件未鍍鋅前鋼板表面的粗糙度確定修正值)。
③、將儀器在未鍍鋅前鋼板表面的粗糙度一致的鋼表面上採用已知厚度的薄膜片校準,然後測量出鍍鋅層的厚度(註:測量值不用修正),再放在塗層上測量鍍鋅層+塗層的總厚度。這個總厚度減去鍍鋅層厚度,即為塗層厚度。
5、對於很薄的塗層,如車間底漆,應該怎樣測量幹膜厚度?
車間底漆通常都是流水線上噴塗的。在流水線不同部位放置光滑鋼板,隨鋼材一起在流水線上走過,乾燥後測該光滑板上的厚度作為車間底漆的厚度。
須要注意的是:這種方法測出的厚度實際上是偏大的。
如果有精度很高的測厚儀(按SSPCPA2規定,測量低於25µm的厚度時,測厚儀必須具有至少±2.5µm的精度。),並且各相關同意,也可同測厚的塗層一樣的方法檢測,只是要明白,這個測量結果的精確度有限。
6、如可操作可以讓測量結果對已方有利?
由於幹膜厚度關係各方利益,所以,各方也會想辦法動手腳,讓測量結果對已方有利。
①、如何讓測量值偏大?
—選擇預塗過的部位測量;
—選擇正對噴槍面、水平面測量,這些部位厚度肯定比難噴塗的下平面、柱內側等處厚度高;
—校準儀器時,故意校高。如採用150微米厚塑料薄膜片校準至175微米,最終測量結果肯定會偏高。
②、如何讓測量值偏小?
—選擇難塗漆過的部位測量;
—校準儀器時,故意校低。如採用150微米厚塑料薄膜片校準至125微米,最終測量結果肯定會偏低。
繼續閱讀:
究竟該如何測量和驗收防護漆塗層的幹膜厚度?(一)
究竟該如何測量和驗收防護漆塗層的幹膜厚度?(二)
究竟該如何測量和驗收防護漆塗層的幹膜厚度?(三)
責任編輯:鄭必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