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林:創新是聖泉的靈魂,也是聖泉的核心精神

2021-01-09 新浪財經

來源:新華網

圖為濟南聖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唐一林

新華網博鰲12月1日電(門妍)2019年12月1日,第九屆能源高層對話在海南博鰲舉行。論壇以「綠色引擎推動高質量發展 」為主題,嘉賓齊聚一堂,圍繞企業改變生產方式,踐行綠色理念,提升自身水平,實現高質量發展等方面進行探討。談及企業創新話題,濟南聖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唐一林頗有感觸,他講到,創新是聖泉的靈魂,也是聖泉的核心精神。

唐一林在論壇上發表演講時表示,要爭當行業排頭兵,帶領行業前進,必然要創新。要真正地創造,更多地開展原始創新,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偉大的創新。

唐一林認為,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依靠模仿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等模式,低成本、低風險,縮短了創新周期,加速了成果轉化,促進了企業快速發展。但是隨著我國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越來越重視,特別是很多領域已經進入技術無人區,創新模式已基本實現了從逆向模仿到正向創造的轉變,單純的模仿、複製創新等傳統路徑已不足以支撐我們的發展。

「聖泉集團多年的創新實踐,最大的收穫我感覺是公司內部塑造出了包容創新失敗的氛圍,誕生出一種利於創新的包容文化。這些年我們創新項目中十個創新成功兩三個,就很了不起了,就能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只要是真心實意的有所追求,不是因為個人原因導致的失敗,企業應該包容。」唐一林表示,正是寬容的創新環境孕育了聖泉人的創新基因,也讓聖泉的發展結出越來越多的創新碩果。

而在創新過程中,的確會面臨很多失敗的風險。「我們2012年新建的秸稈綜合利用項目,中試做的結果很好,可等大生產裝置建好了,卻出現結垢阻塞的問題,甚至因工藝不完善直接無法生產,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當時我們的研發人員從裝置管架上跳下去的心都有,連續幾個星期不去食堂吃飯,覺得沒臉見人。公司內部要求處罰項目負責人的呼聲很高,但我們經營團隊最終頂住了,沒有處罰任何人,才有了後來這個項目的柳暗花明。」唐一林分享到,備受質疑和面臨失敗是科技發展的一種現實狀態,要在別人不理解、指責、猜疑,甚至嘲笑你的環境中堅持下來,創新者要有堅強的信念、摧不跨的心理素質和寬廣胸懷,去應對創新路上的千溝萬壑並最終拿出成果。

唐一林講到,聖泉集團的發展得益於改革開放的春風,也得益於我國豐富的農作物秸稈資源。「我們一直在跟植物秸稈打交道,通過科技的力量將它搞明白弄清楚,轉化成各種高附加值的新材料產品,期間我們的項目失敗過,很多人說我們是吹牛皮說大話。研究秸稈綜合利用的美國的幾家化工和生物技術巨頭研究了30年,但最近幾年都選擇戰略性放棄了,研發團隊也一一解散。歐洲還有一家公司仍然在堅持,但是遲遲攻克不了產業化的問題。」

聖泉集團這條艱難的創新之路,也走了40年。「不只是外部質疑這個產業能不能成功,公司內部也存在著很多不理解、反對的聲音,但我們默默忍受著、堅持著。今天我們創新研發出 『聖泉法』,即生物溶劑法,秸稈精煉一體化綠色技術項目。目前已經申報200多項專利,成為全球秸稈節能綜合利用領域的開創者。」唐一林說,該技術將「點稈成金」這一不可思議的夢想變成現實,開創秸稈節能綜合利用新時代。

據了解,該項目解決了秸稈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三組分高效分離的全球性難題。纖維素部分可造紙,產品強度高、易漂白、濾水性好,還可做纖維用溶解漿等產品;半纖維素同時生產糠醛和木糖,將半纖維素利用率提高到80%-85%,若生產溶解漿利用率能提高到95%;同時得到高活性、低成本木質素,用來生產木香樹脂、染料分散劑、瀝青乳化劑、可降解塑料等產品。項目產生的生物質焦炭,合成芳烴類化學品後生產橡膠,合成乙烯、丙烯等烯烴類化學品後可生產聚乙烯、聚丙烯等通用塑料;還可產出天然氣、生物甲醇、合成氨、乙醇、乙二醇等大量化石原料產品。

整個工藝過程綠色環保無汙染,工藝過程無廢水、廢渣排放;生產效率較傳統工藝提高3倍,是一個綠色環保可循環的高新技術項目。更重要的是打破了長久以來對化石原料的依賴,實現了與石油化工、煤化工產業鏈的融合與並駕齊驅。我們的目標希望是最終能完成對石油和煤炭的替代。

唐一林補充說:「我們研發這項技術也有十多年的時間,試驗做了幾百次,但我們現在還不敢說我們成功了,工藝路線仍然在不斷完善優化。」據悉,該技術現在已在黑龍江建設工業化大生產項目落地,預計明年年底投產,下步計劃在山東、安徽建廠並根據市場空間在全國展開規劃布局。「只有當大生產項目成功了,我們才能說創新成功了。」唐一林信心滿滿地表示。

據悉,第九屆能源高層對話是2019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的平行論壇之一,2019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是由新華網、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中國經濟信息社、新華社新媒體中心、新華每日電訊共同主辦。該論壇旨在共同探尋企業高質量發展路徑,交流和分享企業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的經驗,助力新時代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為期兩天的論壇主要包括開幕式及學者分享會、圓桌會議、文化交流活動以及金融、食品、健康、能源、文化、信用等平行論壇。

相關焦點

  • 聖泉成功研發導電纖維 中國石墨烯改性纖維產業再獲突破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阮曉琴)11日,國內在石墨烯應用於紡織纖維領域探索處於領先地位的新三板公司聖泉集團推出了新產品石墨烯改性導電纖維,這是該公司在相繼研發出具有遠紅外、防紫外、吸溼透氣、持久抑菌的石墨烯改性纖維之後的又一創新。
  • 濟南「聖泉模式」七年研發 15斤玉米芯可提取1斤石墨烯
    濟南聖泉集團董事長唐一林向媒體記者介紹生物質石墨烯暖纖維的研發過程。記者們在聖泉集團石墨烯研究院的實驗室裡現場觀摩實驗。針對院士講到的這種情況,聖泉集團有針對性地進行研發,將生物質石墨烯服飾賦予殺菌抑菌、低溫遠紅外等優異性能,能使細菌不再繁殖並最終消滅,同時,遠紅外功能對於加速微循環,保障皮膚健康作用的十分明顯,石墨烯服飾的問世,有望真正解決腳部糜爛和股骨溝糜爛等難題。」  濟南聖泉集團董事長唐一林講起生物質石墨烯暖纖維的研發過程如數家珍。
  • 聖泉生物質石墨烯內暖材料成亮點
    纖維由聖泉集團創新研發生產,除具有一般纖維的常規特性外,還具備強大的遠紅外功能,集抑菌親膚、吸溼透氣、防紫外線、抗靜電等作用於一身。自問世以來,在服飾、家紡、美妝、過濾、加熱等多個行業領域獲得成功應用,各類材料和產品深受市場追捧。
  • 全球生物質石墨烯引領者聖泉集團參展CKIW深圳針博會!
    核心提示:濟南聖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始建於1979年,是一家專注於各類植物秸稈的研究、開發與綜合利用,涉足高性能樹脂及複合新材料、大健康、生物質綜合利用、生物醫藥、新能源等五大產業的創新型企業集團。
  • 聖泉導電纖維為中國石墨烯纖維產業注入新活力
    本報訊(記者 劉天嬌)近日,聖泉集團攜石墨烯改性導電纖維及石墨烯內暖系列產品參展第十四屆中國國際紡織紗線(秋冬)展覽會。會上,聖泉集團重磅推出最新研製成功的石墨烯改性導電纖維、紗線及織物,贏得參觀者的一致好評。
  • 口罩行業新變局:聖泉集團國內首創可降解高效防護「紙」口罩
    聖泉集團自主研發的一次性「紙」口罩率先破局,為中和二者矛盾交出一份答卷。由布到紙不是新瓶裝舊酒「聖泉集團率先推出的紙口罩是含有高效過濾件的,不是市面上那些用紙冒充熔噴布做的無任何病菌及有害顆粒物防護效果的假防護口罩」,聖泉集團衛生防護品事業部技術副總裁、紙口罩項目研發負責人張安介紹道,「市面上絕大多數的一次性口罩是三層結構,兩層聚丙烯紡粘無紡布中間加上一層熔噴布
  • ...生活——聖泉集團生物質石墨烯內暖纖維繫列新產品發布會在滬召開
    「烯」品質,「暖」生活——聖泉集團生物質石墨烯內暖纖維繫列新產品發布會在滬召開 發表時間:2017/
  • 聖泉集團導電纖維研發成功 服裝行業或將產生巨大變革
    10月11日下午,聖泉集團在中國石墨烯改性纖維及應用開發產業發展聯盟成立大會發布石墨烯改性導電纖維新品,該產品對我國功能纖維及特種服飾的發展意義重大。據介紹,通過創新設計石墨烯與纖維的複合方式,優化複合工藝,賦予化學纖維以導電性能。具有良好服飾適用性的導電纖維產品一直是人們努力的方向,但迄今為止,基於傳統導電材料製備的導電纖維產品尚未在服飾領域得到真正廣泛的應用。
  • 中水匯創始人王成秋出席中國科學家論壇,獲十大科技創新人物獎
    現場的2000多位企業家和科技創新人士共聚一堂,舉行了一場「致敬科技」的高端對話。在會議中,中水匯科技聖泉智能杯創始人,王成秋董事長進行了「讓一億人養成健康飲水好習慣」主題演講,並獲得了「2020中國十大科技創新領軍人物」獎。
  • 牢記總書記囑託 奮力走在前列|創新為「濟南智造」注入源動力
    (資料照片)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過去的一年,像浪潮集團一樣,一大批濟南企業不斷加大創新力度,為「濟南智造」注入源動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走在前列。這是中國重汽心無旁騖攻主業,以不斷加大的研發創新力度,為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的結果。  聖泉集團 新材料助力我國自主研製晶片  當前,晶片國產化成為行業焦點。位於「鐵匠之鄉」章丘的濟南聖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依靠創新成功打破國外壟斷,實現光刻膠用酚醛樹脂國內量產,為我國自主研製晶片提供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