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包袱鋪,東廠建設又提速!臺灣「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促轉會)」大家還記得嗎?按照咱們一般人的理解,這麼個為了謀私而設的「東廠」機構既然已經引發眾怒,應該早早廢除才對;不過民進黨當局不但不廢,反而還要加碼升級!
怎麼個升級法兒呢?這回促轉會要建立一個「轉型正義資料庫」。這個資料庫將整合檔案局與臺灣人權博物館的檔案與資料,讓民眾可以檢索查閱,了解各案件的加害程序與參與者,以終結「只有被害者,沒有加害者」的現象,預計到明年底就能完成了。
誒?聽起來好像也不是什麼大事嘛!建立一個資料庫不是挺好的嗎?嘿嘿,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促轉會」要這麼做的原因,是要勾勒「加害運作機制」,將每個案件經過哪些單位、哪些人的偵訊與判決等信息統統收納。
換句話說,凡是牽涉其中的人和機構都會被扣上一個「加害者」和「兇手」的大帽子。
對於這件事,臺灣法律界罵聲一片。撩叔為大家整理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幾個「罵點」:
第一,你這個「促轉會」是個什麼東西?一個民進黨當局造出來的行政機關,又沒有司法審判職權,憑什麼認定一個人是否為「加害人」?
多位法界人士認為,「促轉會」連自己的「組織法」在哪都不知道,作為行政機關負責寫臺灣歷史可以,但要勾勒「加害運作機制」,就要涉及認定加害者有無犯罪的爭議。
站在司法立場,有無構成犯罪,應經過審判,被告要有公平審判、答辯的機會。現在很多案件的當事人已經去世多年,你大筆一揮把名字納入其中,扣上「加害者」的帽子,當事人「死無對證」如何辯駁?
第二,這些資料庫涉及「個人資料保護法」和「當局檔案法」,「促轉會」憑什麼手腳通天,逾越法規的合理使用範圍?
第三,你們「促轉會」搞的這些東西,如同建立了一個「罪人名單」。有司法官說,二二八事件至今,不少加害者已經死亡,無責任能力,若公諸於世,等同於對後代、家族冠上一個標籤及印記,讓家族蒙羞,算是名譽上的侵害,轉型追討正義的結果,恐造成轉型正義的另種傷害,造成社會不安,值得憂心。
第四,這一作法還可能衍生求償問題,若有被害者引用資料庫資料,向加害者或家屬求償,由於加害行為並沒有經過刑事審判,憑何求償?你們東廠給賠償嗎?
廠公這樣的做法也讓臺灣網友氣憤不已。有網友表示,幫派民進黨無恥底子雄厚,感覺票太多,「立法院」又過半,足以視法制為無物,惡搞瞎搞。看來是2018縣市長輸的不夠多,那大家就2020見真章吧!
還有網友特別提醒,既然蔡英文東廠這麼喜歡建資料庫,那就把「臺大沒有校長」這件事也加到資料庫裡吧!看看都有誰是真正的加害者。
更有網友表示,民進黨又搞「鬼打架」,什麼「轉型正義」有的沒的單位,能把老百姓的司法正義弄明白就萬幸了!
有網友怒嗆,促轉會你自己就是個黑單位,還說這些有的沒的廢話,簡直就是浪費公款!
在撩叔看來,「促轉會」乾脆改名叫「促進民進黨敗選委員會」得了~好辦法沒有,餿主意倒是一籮筐~
聲明:本文為「臺灣包袱鋪」團隊投稿作品,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臺灣網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