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像 iTunes 這樣的電腦軟體觸手可及,將自己喜愛的歌曲編輯成播放列表也非常容易,但對磁帶編輯的追捧也正在興起中。
這種趨勢在最新一期的《10》時尚雜誌中尤為明顯;音樂評論家 Alex Petridis 寫道:「編輯磁帶是一件很有樂趣的事情……你必須是非常喜歡你正在編輯的音樂的,因為,要灌制一個磁帶的話,你必須在錄音時仔細聽著它的內容。」
「在iTunes 中你就不用這樣。這個軟體讓所有人都變成了音樂編輯師,原本比較專業化的事情也變得大眾化;過去這可需要很專業的技術,尤其是要懂得如何正確地使用暫停鍵。」
「這也是一種被遺忘的偉大民間藝術,使人們可以打發掉無聊的時光,特別是在有些時候,比如說商店關門了,而電視上只有一些無聊的肥皂劇時。」
TDK 的發言人說,它將繼續生產卡式錄音磁帶,但每年的產量是「數十萬」,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它的產量可是數百萬。
Price 先生說,磁帶的受歡迎程度在 1988 年到達了頂峰,當時的音樂磁帶銷量為七千三百萬;而黑膠唱片的頂峰是 1975 年,當時的銷量是五千八百萬;
網際網路搜尋引擎 Yahoo 也報導,對「空白卡式磁帶」和「音樂卡式磁帶」的「搜索急劇增多」(分別增加了210%和110%)。
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由於痴迷音樂的青少年們熱捧音樂磁帶,磁帶廠商們開始使用明亮的包裝和技術名稱(如 chrome bias 和 heavy metal)來推銷較貴的磁帶,以代替便宜的氧化鐵磁帶。
而空白的不乾膠標籤也幫助音樂發燒友變成了家庭圖書館員。你可以將黑膠唱片或廣播錄製而成的磁帶進行歸檔,編入索引。
荷蘭電子巨頭 Philips 在1963年的柏林無線電展推出了雙磁帶盤。四十多年過去了,你還可以在人們的汽車貯物箱和抽屜後邊看到它們的身影。
本文來源:網易探索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