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濤 中國網時事評論員
1日,記者從清華附中將臺路校區獲悉,隨著新鋪設的塑膠跑道和操場正式投入使用,學校也成為了全市首個鋪設「藍跑道」的中學。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跑道的各項指標均符合國際田聯的標準,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因跑道質量不合格對學生的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11月2日《北京青年報》)
「藍色跑道」,相信許多人還是第一次聽說。可是,如果是經常關注國際田徑比賽的體育迷,則並不會對「藍色跑道」感覺到陌生。歐美一些國家專業的田徑賽場上,早在七八年前就已經開始鋪設「藍色跑道」了。當然了,這也只是在國際賽場上才有的專業賽道,那麼,我國中學校園裡鋪設「藍色跑道」是不是在玩概念?抑或是有沒有浪費之虞?
當下我國中小學,正在進行著一場「跑道革命」。校園之中體育設施的改進,是公共財政更多轉向教育領域的表現,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但是,在塑膠跑道和人造草皮急速擴張的語境裡,卻出現了一起又一起最不應該出現的「毒操場」、「毒跑道」事件。對過往的「跑道革命」進行修正,就應該成為一種必須。出現有個別名校鋪設符合國際田聯標準的「藍色跑道」,也是非常正常的事,至少不應該遭到質疑和譴責。
毋庸置疑,建設符合國際田聯的標準「藍色跑道」,價格要比紅色跑道高許多。另外,中學中即便是專業練體育的學校運動員,也不過是業餘水平,用國際田聯標準的跑道也有太過奢侈的嫌疑。但是,在筆者看來,對於一所中學而言,建設一條跑道,最重要的考慮不應該是預算,而是安全。
如果說當下的跑道國標以及在建設過程中的監督和管理不能被確保,那麼,建設一條解決所有問題、可以確保安全的「藍色跑道」,也不是不可以。跑道有沒有毒,自然不在紅色和藍色。而在於以下幾個方面存在問題。一是,我國目前的國標太低,前段時間北京實驗二小白雲路分校出現「毒操場」之後,相關部門進行檢測竟然得出符合國際的結論;二是,當下我國塑膠跑道和操場的鋪設單位、監理單位,已經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市場非常混亂,誰也不能保證新鋪的操場就沒有毒。
傳統的「紅色跑道」,已經失去了起碼的公信力,價格高昂的「藍色跑道」就應該成為良心學校的新寵。面對「藍色跑道」,不要去質疑這錢花得值不值。而更要問,整個社會對於教育的歷史欠帳還有多少。過往多年,教學樓與政府辦公樓的建設速度根本不在一個維度上;校車的普及力度與公車的普及力度也完全是兩碼事,在操場這件事上最近又出現了這麼多的有毒事件,此語境下,再計較藍色跑道的錢花得值不值顯得就太過較真了。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作為我國教育事業的一個口號,不能只停留在文件之中,不能只掛在教育部門和各個學校的牆上。這個口號要切切實實地落地,就不要過多在乎對於教育的投入。更何況,我國對於教育的投入,也剛剛達到GDP的4%這個基本目標,和世界許多國家超7%甚至達到10%左右的投入,仍然還有很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