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以下簡稱「採集工程」)於2010年正式啟動。這是根據國務院批覆的《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實施方案》,中國科協聯合中組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文化部、國資委、解放軍總政治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等11部委共同實施的一項搶救性工程。
本工程通過實物採集、口述訪問、錄音錄像等方法,充分採集,把反映老科學家家庭背景、求學歷程、師承關係、重要科研工作經歷、學術思想和觀點、與國內外同行的學術交往等學術成長曆程的關鍵事件、重要節點等各方面的資料保存下來,為深入研究科技人才成長規律,宣傳優秀科技人物提供第一手資料和原始素材。
李圭白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小組由李圭白先生的弟子崔福義教授擔任項目負責人。項目組於2015-2017年共進行直接訪談13次,間接訪談12次,共1000多分鐘。獲得原件50餘件;數位化1000餘件。年表:1.8萬字,資料長編:22萬字。研究報告23萬字。
以上工作,對李圭白先生的學術成長歷史獲得了較好的收集與梳理,在採集工作的基礎上,形成了本書的素材,特出版與讀者分享。
「李圭白學術成長資料採集」項目由中國科協2015年批准立項,歷時3年的研究工作,於2018年通過了項目驗收。本書是項目工作的核心成果。李圭白院士的成長經歷和國家的發展緊密相關;科研道路和專業發展密切聯繫,本書以紀實的手法描述了李圭白院士的精彩人生,也讓我們了解了國家的飛速發展,以及給排水專業的發展歷史。
本書特點
1.三大主線
全書從歷史發展、個人成長、專業發展三大主線進行敘述,脈絡清晰,又相互融合,深深體現了李圭白院士的家國情懷。
2.情感豐富
全書圍繞著愛國之情、師生情誼、親友之情進行敘述,生動地刻畫了李圭白院士的情感世界。
3.趣味性強
一則則不為人知的小趣事會讓您也會心一笑,帶著好奇心,笑著感動著讀完此書。
作者介紹
陶丹梅,女,漢族,山東省蓬萊市人,大學本科,主任編輯,中共黨員。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從事新聞報導和編校工作,撰寫了大量的新聞稿件,曾獲全國教育好新聞一等獎,多次獲全國和省級好新聞一二等獎。撰寫的《當代知識分子的楷模》,被全國60多家新聞媒體和期刊轉載、編發。參加馬祖光報告團在人民大會堂宣講。2012年從哈爾濱工業大學退休。
崔福義,重慶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黑龍江省優秀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主要科研方向包括飲用水水質安全保障工藝理論與技術、水安全回用工藝與技術,水工藝過程控制與優化等。主要學術兼職有:教育部土木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住房城鄉建設部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評估委員會主任、國家「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專家組組長、2005-2017年任住房城鄉建設部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水協工程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飲用水主題專家組專家等。主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水專項課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等多項科研項目;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400餘篇,SCI論文最高影響因子17.494;主編、參編專著、教材10餘部;獲得發明專利30餘項;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教學成果獎10餘項。
梁恆,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水協青年委員會主任。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黑龍江省青年科技獎。主要從事膜法水處理技術與原理研究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多項課題,獲黑龍江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中國膜科學優秀青年科學家、水業傑出青年等獎項。
精彩目錄
內文欣賞
來源:本文來自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僅供分享交流不做商業用途,不代表淨水技術觀點,版權歸原作者與原作者出處
排版:西貝
校對:黎翔
本報導由淨水技術整理報導,轉載請聯繫lx@jsjs.net.cn。未經允許的侵權行為我社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