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歲的徐眾坐在10層高的東潤楓景家中,神情憂慮,他的妻子正默默收拾著家務,看起來同樣心情不好,女兒則在臥室裡靜靜複習功課。
這個家布置得十分考究典雅,客廳裡擺著不少精美的茶具以及一些精雕細刻的工藝製品,古色古香的家具,以及頗有情趣的書畫,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很有品位的家庭。
徐眾是一家拍賣公司的副總經理,看到開發商發布的廣告,為了享受「閒淡舒適的北美式生活。」感受「其周邊228公頃的樺樹林和東四環兩側百米寬的綠化帶所構成的隔絕鬧市的天然屏障。」2年前,他耗資近百萬元購買了一套15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他說,自己之所以選擇東潤楓景,正是看中它良好的自然環境和健康的生活理念,正是看中它曾獲2000年京城十大明星樓盤。
誰曾想,苦心打造的家園卻給他帶來了精神壓力。因為距離他家東南方大約200多米遠的地方聳立著一座無線電廣播發射塔。徐眾說,發射塔發出的電磁輻射給他及他家人的健康帶來影響。
6月3日下午,本報記者來到位於北京東北角酒仙橋南十裡居的東潤楓景。在徐眾家裡,打開窗戶,站在陽臺上,就能清楚地看到不遠處的發射塔。
「入住小區後不久就感覺精神不振,渾身乏力,晚上經常失眠,最令人擔憂的是孩子的健康,孩子的記憶力開始減退,我們一家三口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徐眾說。
這個大發射塔北方還有一座無線電廣播發射塔,它離這個小區更近。
小區附近有兩座無線電廣播發射塔,影響了一些小區居民的心境。一些居民便投訴,反映開發商在售樓時,並沒有告知他們附近有發射塔的事實。有住戶反映,他們家的無線電話噪音大,常掉線,可視對講系統受幹擾。一些住戶產生頭昏、失眠、煩躁、神經衰弱、記憶力減退、心率加快、易疲勞等症狀,尤以老人、孩子為甚。他們懷疑,這一切都與電磁輻射有關係。
電磁輻射是否超標
面對業主們的投訴,東潤楓景的開發商———北京天鴻集團寶潤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有關負責人沒有回覆。最後,在業主們要求下,開發商委託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選擇了該小區2號樓8層的一個房間進行了電磁輻射強度測試,開發商將測試報告交給了業主,並說,報告顯示電磁輻射沒有超過國家環保總局制定的《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8702-88》國家標準,不會產生不良症狀。
6月4日下午1點30分,本報記者邀請了電磁研究專家趙玉峰教授對這一測試報告進行分析。國家環保總局電磁輻射環境影響審評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子學會電磁專業委員會委員趙玉峰教授對記者提供的測試報告進行了認真查看和分析。
「報告有兩處測試數據超出國家標準,按照衛生部1988年頒布並仍在實施的《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GB9175k88》,這兩處的電磁輻射強度通過換算得出的中波的電磁波輻射強度分別為14.4伏/米和12.8伏/米,均超過了10伏/米的安全標準,為中間區,按照標準規定,在該環境電磁波強度下長期居住,屬於可能引起潛在性不良反應的區域。」
至於開發商所說的電磁輻射沒有超過《電磁輻射防護規定》的國家標準的觀點,趙教授告訴記者,按照《電磁輻射防護規定》評價確實沒有超標,但這只是一個參考限值,衛生部的《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是測試的準確限值。按規定,有準確限值,就不應按照參考限值進行評價。
趙教授告訴記者,通過大量的調查和科學研究表明,超標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有較大影響,一是由於電磁波的熱效應,當吸收到一定量時人體就會出現高溫生理反應,導致神經衰弱、白細胞減少等病變。二是電磁波的非熱效應,當電磁波長時間作用人體時,人體溫度沒有明顯提高,但是會出現如心率、血壓等的改變,失眠、健忘、脫髮等生理反應。電磁波對人體的影響程度與輻射強度、頻率、時間、環境因素等有關。還跟個人的身體情況有關,一般情況下,對高層住戶、嬰幼兒、年老多病、體質虛弱者威脅較大。
那麼,對困擾小區居民的電磁輻射問題,開發商是什麼態度呢?北京天鴻集團寶潤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董江濤在電話中告訴本報記者,他們開發的商品房是在規劃部門同意的前提下開發的,既然規劃部門同意開發,說明該地區的環境評估是合格的。
曾有學校搬遷
對這兩座北京廣播電臺發射塔電磁輻射的投訴,東潤楓景小區不是惟一的一家,早在20多年前,這兩座發射塔周圍鄰近居民與學校的學生,為了維護自身的健康開始了維權行動。
上世紀70年代中期,在北發射塔東北方向,建起了酒仙橋二中,該學校在開辦幾年後,有學生和教職工發生失眠、記憶力減退、神經衰弱等現象,該校學生的一些物理試驗不能正常進行。在有關部門的過問下,學校進行了整體搬遷。
《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明確指出,在電磁輻射的中間區,不許建造居民住宅、學校、醫院和療養院等。令人擔憂的是,在東潤楓景小區內,一個社區學校已經建好,正準備投入使用。這個社區學校所在的位置其電磁輻射是否超過了國家相關標準,是否對學生的身體健康構成威脅?不少業主表示擔憂。
警鐘為誰敲響
早在2000年,國家環保總局完成首次全國電磁輻射汙染源調查,調查結果表明無線電通信和廣播電視發射系統發出的電磁輻射已成為一種新的隱形公害,其對環境的汙染與日俱增,對人體健康帶來的危害不斷增加。
據國家環保總局統計,近年來,各地關於電磁汙染的投訴開始增加,其中,有些是因為無線電通信和廣播電視發射系統發射的輻射而引發的投訴。
國家環保總局核安全與輻射環境管理司的高級工程師張志剛在解釋這一現象時認為,城市房地產市場的迅猛發展使得原本人煙稀少的郊區廣播電臺發射站周邊變得人口密集起來,這樣,會造成電磁輻射汙染,加強對發射臺建設和房地產開發的合理規劃和布局是解決此類問題的根本途徑。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在北發射塔北面大約百餘米的地方,一座大型小區的首層已經建好。據記者了解,在南發射塔西邊百餘米的地方,一座大型樓盤已被列入開發規劃並在進行廣告宣傳。
記者在發稿時獲悉,6月5日上午,七八位業主代表來到北京市環保局輻射環境管理中心,投訴並反映他們自身遭受輻射而帶來的危害。該中心負責人表示,他們將認真處理消費者投訴。
小區業主委員會主任劉菁提出疑問,東潤楓景的開發商是否有小區建設項目電磁輻射環境保護報告?小區環境到底符合不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規劃部門究竟是否知道當地有電磁輻射汙染,又是如何同意房產商開發的?他們表示要弄個明白。
據了解,業主們將委託相關部門對小區的電磁輻射環境影響進行評測。本報將繼續關注事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