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當下很多的漁具廠商推出的諸如「納米科技」「航天技術」「多鍍層」「100%全碳」「多層鍍膜」等故弄玄虛的說法,把各位釣友給搞得暈頭轉向,把釣線的一些基礎功能誇大的漫無邊際,使之成了深不可測的「玄學」。那麼冬季釣魚線組到底該如何搭配?冬季隨著溫度的下降,魚類的活動範圍收縮,攝食量減少,魚相對難釣。由於冬季氣候特點是乍暖還寒,陰晴不定,溫度也時高時低。所以針對這一季節特點,小編整理了以下幾點:
1、寧粗勿細
各位釣友先不要誤會,這裡說的寧粗勿細是指在冬季夜釣的情況下,初冬夜釣,鯽魚不僅上鉤率高。而且個體較大,偶爾也會有1.5-3千克的鯉、草等大魚「鬧窩」,再這樣的情況下,個人建議線組可適當放大些。如白天主線用0.8-1號,子線0.4-0.6號,夜釣的主線則可用1.2-1.5號,子線0.8-1號,大小兼顧,減少脫大魚之痛。總體來說:冬季野釣還是必須使用較細的主線和子線,選擇配重輕的小號浮標,組成輕巧、靈敏的釣組(冬季魚的吃口小,反應在浮標上的信號也小)。
2、寧柔勿硬
這裡說的柔主要是指子線,過去國內製線工藝較薄弱,所生產出來的成品線大多僵直,抗彎曲能力差、拉力值小,魚吸餌擋嘴、阻力大異物感強烈,一吸即吐,中魚率低。但是隨著國內製線技術的不斷革新,如今的釣線品質高,子線不僅柔軟度佳,而且抗彎曲能力好、拉力值大,魚吸餌時順暢、阻力小、入口深,相對應的中魚率高。至於主線倒是可以稍微硬一點,這樣信號的傳導更加及時、清晰。漂相更加明顯。
3、釣鉤選擇
要根據大線和漂型來決定用什麼釣鉤。冬季,魚兒的吃餌動作都普遍的很輕,甚至根本看不出來,只不過漂就是略動了幾下,這個時候鉤子型號的選擇就相對變得很重要,選對了,提竿中魚,選錯了,提竿空鉤,這就是很多釣友推崇冬季使用小鉤細線的原因,(ps:小編在冬季野釣中,因為杆子選的較短,一般都是採用金袖3-4號左右的鉤)
4、漂的選擇
溫度高的時候,用什麼浮標都無所謂,一旦溫度低時,魚的吃口明顯變小,這時再用大標很難看出浮標的動作,因此建議:選擇長度短的軟尾標(標目在7~9目,標身在30~40釐米)、細身短尾浮力較強的蘆葦浮標或孔雀羽浮標。不僅如此,還得考慮浮標的造型,一般情況下,選擇使用重心居中的標型,要求浮標的穩定性好,以保證出現微弱的吃口時,浮標能夠及時準確反應出信號。
上述一些想法,僅僅是我個人的體會,對一部分釣友可能有些參考價值。歡迎各位釣友發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大家相互交流,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