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程琳。受訪者供圖
專訪程琳:因《小螺號》成名,但不願只被當成「歌手」
中新網北京7月28日電(記者 宋宇晟)「如果再有人跟我說,程琳是個歌手,我會覺得特別冤枉。我並不是貶低歌手。但他們真的不了解我。」對1980年因演唱歌曲《小螺號》而走紅的程琳來說,她更願意被人們看做一名「音樂人」。
「我6歲開始拉二胡,12歲時到了海政歌舞團,13歲就有《小螺號》了。」回憶起過往,程琳坦言,自己在海政歌舞團「其實是個樂手」。「我當時一邊拉獨奏,一邊唱獨唱,就是在一個樂隊裡面拉二胡。而《小螺號》其實也是現場樂隊錄出來的。」
隨後,《媽媽的吻》、《熊貓咪咪》、《新鞋子舊鞋子》、《信天遊》這些程琳演唱的歌曲無不成為中國流行音樂的經典,在上世紀80年代伴隨了一代人的成長。
因此,多數人對於程琳的印象便和《小螺號》以及上世紀的這些流行歌曲綁定起來。她本來的「樂手」身份似乎被人們遺忘。但事實上,作為「音樂人」的程琳對音樂的探索並未止步。
資料圖:程琳在演奏。受訪者供圖
「十幾歲的時候,我就已經開始聽pink floyd(英國搖滾樂隊)了,上世紀80年代末的時候又聽了很多美國和英國的樂隊。當時我就覺得,這太酷了。」
上世紀90年代,程琳來到美國深造。「《比金更重》專輯裡有三首二胡曲,都是我那個時候錄的。」此後她還玩過搖滾。
程琳回憶,當時自己「有大量的時間去跟樂隊磨合」。「我們當時錄的東西,現在二十多年過去了,還覺得能聽。」 她告訴記者,從那時開始,自己就已經在有意識地將中國本土音樂和世界其他國家的音樂融合。
資料圖:程琳。受訪者供圖
採訪中,程琳特意讓記者聽了《比金更重》中的一首二胡曲。雖然記者能夠辨識中其中二胡的音色,但融入吉他solo後,整首歌曲已經完全不見傳統二胡曲目的影子。
「二胡本身挺受限制的,就是五聲音階。我當時背著二胡去國外,但你不能到了那邊就拉《賽馬》啊。到那邊跟人家『玩兒』的時候就會出現新的東西。像後來到西班牙的時候,我又在作品裡融入了弗拉明戈的元素。我記得去西班牙看跳舞,一晚上回家睡不著覺,每個節奏都在你的記憶裡,這種節奏中國人沒有。你把它和二胡結合起來多有意思。」她說。
資料圖:程琳在演奏。受訪者供圖
不過她同時強調,這並不是說要丟掉中國傳統。「我覺得,搞音樂的人必須要多接觸文化背景、生活背景不同的人,而不是只跟自己的小圈子來往。」
因為經常能看到、聽到新的東西,程琳說,對於音樂,自己「停都停不下來」。「做這些事情不是一種苦行僧的感覺,出現這些作品的時候是一種『玩兒』的感覺。我一到國外就去看新的東西。我說,那我得再開始『玩兒』。」
資料圖:程琳。受訪者供圖
如今,程琳除了創作,還希望能帶動更多人做出優質的音樂。於是她作為點評嘉賓加入了即將播出的綜藝節目《中國樂隊》。在節目中,程琳將與崔健、譚維維、陳偉倫等一批音樂人合作,聯手推薦眾多樂隊。
在她看來,這也是為中國原創音樂人搭建一個承載其夢想的舞臺。「我覺得,我的經歷應該變成一種財富傳達下去。我必須把這些東西傳達給年輕人,我們要給他們搭一個舞臺。當年我的老師王昆老師就是這樣,培養了一大批學生。如果我年輕時沒有人給我搭這個舞臺,我也沒辦法唱。我的最終目標是希望能培養出能推動整個中國音樂的人才,當然這是一個更大的課題。」程琳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