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去年頒布的《2017清華大學國際學生(本科)招生簡章》的規定於近日不斷發酵,事件源於一篇名為《老外不用考試上清華?十年寒窗不如一紙國籍,清華新政讓中國考生欲哭無淚》的帖子在網上被熱傳。
網友們留意到規定裡面提到:從今年開始,所有具有申請資格的國際學生都可以向清華大學遞交申請不用進行校方的筆試,而以往要參加4-5個科目的考試,然後再加試或者面試最終錄取。所以,如今外國學生想報考只需通過HSK漢語水平測試,再經網上申請和綜合測評,就有希望被清華大學錄取。
HSK是什麼?
HSK,中文叫漢語水平考試,旨在考查漢語非第一語言的考生運用漢語的能力,大致相當於英國的雅思、美國的託福。
那麼這個 HSK漢語水平測試,是不是與雅思、託福的難度旗鼓相當呢?
來看幾道真題↓
聽力題:
排列順序題:
看圖造句:
這就是清華大學設置給外國學生的入學門檻嗎?
於是網友直接甩出了一道我國教育部設置給內地考生的高考題:
漢語雖難學,但堂堂清華大學,只要求這種漢語水平,還不用進行筆試,相當於砍掉了高考筆試的環節,上清華都不用高考了?
清華大學招生辦主任曾回應:這麼做,是為了與國際大學的入學申請接軌。不過還是引發了網友們的質疑。
許多網友對中國的最高學府為把自己打造成國際大學而降低門檻表示憤怒:
@草莓麻花丶 :因為國際一流大學擁有20%的留學生比例,所以就降低外籍學生的入學條件以達到一流大學的標準!中國13億人口所鑄造出來的最高等學府,竟是如此的可悲可笑!!!
@名劍977:清華是公立學校,是拿國家的錢,培養本國人民,追求學生國際化是個什麼鬼,你又不是私立學校
@hyde196909:最惡劣的不是這個決策本身,而是一個國內所有人民膜拜的學府,向民眾傳達了最懷有惡意的價值判斷跟價值取向 。
近年來,許多中國父母選擇在國外生孩子,這些持有外國護照的孩子在中國成長、生活,和同齡人一起接受中國教育,當他們的同學為高考奮戰時,他們卻很可能受惠於類似於清華的這一新政,此舉是否會加劇教育的不公平?有網友關注到這一點:
@w婉wl:呵呵了,官家富家子弟原來想去清華如此簡單,只需隨隨便便的移民到一個國家就好,所謂的考試也不過是1800個漢字而已,那寒窗苦讀有何用,家庭貧苦終究不如富家子弟,那還何來的公平,最高學府如今也變得如此,以前北大清華是是北京人的大學,只因戶籍所在地,如今變成,,,哎,,,
@星土司:那些取得外國國籍的官員子女終於能榮歸故裡了
@一切為了神的權柄:我的一個朋友,他的朋友原來根本考不上清華。結果他家裡頭幫他移民了柬埔寨,然後他就靠著外國移民的身份輕鬆上清華了。這種事情早就存在不知多少年了。
不過也有比較客觀看問題的:
@足彩威廉:我個人覺得,初衷是好的,與國際高校接軌,過程嘛,還是得提高自身學校能力排名,所謂花香蝶自來嘛
@十月波瀾:有申請資格和能上清華差太多了吧,按這樣說我高中畢業學好英語也能申請哈佛了呀,再說不是對原中國籍學生有例外要求嗎直接被無視了? 清華還能傻到那種程度? 每年招生規模就那麼多不還是要優勝劣汰。
網絡圖片
對此,觀察者網也表示「清華大學取消國際本科學生筆試,並不意味容易被錄取」,據觀網查詢了解到,即便HSK成績過關了,也不一定能夠通過網上申請。在清華國際學生(本科)網上申請需要上傳的附件列表中,還需要提供包括最高學歷學校提供的官方成績單、HSK四級或以上成績報告、高中畢業考試成績單、以及一些獲獎證書、其他大學錄取通知書等材料。
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劉震去年曾表示,「在材料評審中,我們除了要看高中階段全過程的學業成績之外,還要結合其國際通行考試的成績、參與課外研究或學習的情況、參與社會活動情況、所獲得的認證及獎勵情況、個人申請及推薦情況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審。」
劉震說:「由於考核維度更豐富、考查面更廣,難度不降反升。」
但是名為「叛道者」的網友指出:「申請難度增加了?啥也不說了,就說說曾經出名的日本人加藤嘉一就是通過材料造假來中國讀的清華北大。」
(小編註: 加藤嘉一, 1984年出生於日本;2003年4月來到中國,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畢業;2012年7月離開中國,前往美國哈佛大學擔任客座研究員。2012年10月31日,日本雜誌《周刊文春》刊文《在中國最有名的日本人加藤嘉一履歷造假?》揭露加藤嘉一諸多履歷內容均系編造。此人也是「不走尋常路之輩」,小編在此不做贅述,只想告訴大家在中國求學近十年的他也曾發表過對「南京大屠殺」的言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扒一下。)
據悉,加藤嘉一曾在其日本官網發表《道歉報告文》,就以往「放棄東大」、「考入東大」、「退學東大」的說法道歉,但未回應其他質疑。據小編了解,這也不是沒可能發生的事,早在2010年就有網友爆料「要知道中國人造假學歷,祖師爺是外國人。外國人賣假學歷的水平比中國人高了去了。他們一般是教育機構、假大學、學歷認證機構等合夥實施一條龍作業,即使你按照合法渠道調查某個學歷,調查結果是真的。所以不要太相信那就是真的,因為人家已經把假學歷合法化了。」資料來源http://iask.sina.com.cn/b/17360420.html
所以說,「萬事皆有可能」,呵呵
關於網上的熱議,教育學家熊丙奇表達了看法。
首先,一定的留學生比例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標準。如果我們只招中國學生,那結果只會使得我們中國大學的國際信譽越來越弱,因此招收國際學生和崇洋媚外沒有關係,這是躋身一流大學必須要有的多元標準。
熊丙奇介紹,從哈佛劍橋牛津等國外一流大學來看,他們的留學生比例都已超過20%,有很多大學達到30%,而清華大學的比例只有5.8%左右,所以這些年來它在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過程中,必須加強招生的力度。
但必要意識到的現實是,中國大學國際競爭力太低,包括北大清華對於國外留學生的吸引力是不夠的。所以,清華大學在招收國際生時的標準和英美一流大學相比低得多得多。
熊丙奇認為,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在於中國大學要提高自身辦學實力,使得國外的學生願意來申請中國的大學,才能提高留學生入學的門檻標準。
關於中國家長放棄中國國籍,以「移民」的方法曲線救國使子女上國內名牌大學的做法,熊丙奇認為:這是以欺騙甚至是違法的手段來踐踏教育的公平性,竊取了特殊的高考待遇,背離了公平競爭的原則。
同時也擴張了教育不公。凡是能拿到國外護照的,都是不一般的人。如此下去,優勢教育資源必然向少數有錢人流失,加劇了教育的兩極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