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虞子期
這幾天關於地震相關的話題可以說再次出現了熱搜情況,當然這主要是在「日本」熱議最為明顯,近一段時間來,日本北海道、福島縣等多地接連發生地震,所以一時間就引發了不少人的熱議,甚至有人聲稱日本還將可能出現大地震等說法,引發了不少人的擔憂,而對此,日本權威地震專家也公開說明了一下,我們來看看到底是什麼情況?
日本地震的頻繁程度有多高?
當然,近一段時間,日本東北及關東等大片區域接連發生地震,並且有兩次地震時間非常的近,第一個是北海道,發生在當地時間下午7點36分左右,第二個就是福島縣海面也發生了地震。就在僅僅1分鐘後的7點37分,所以這相隔僅僅1分鐘確實會讓不少的人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地震的頻繁是不是非常的高了,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教授纐纈一起進行了說明,那就是這兩次地震並沒有關聯,從震源的深度都可以看到,兩個無關係。
所以說,在專家的潛在分析之後,確實兩者雖然相隔時間很近,但是沒有任何關聯,而此次福島地震也是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的餘震」,大家不用擔心了。
那日本會有大地震嗎?
對於日本大地震的說法,其實也是針對近段時間日本頻繁地震說明的,同時在17日,日本雜誌《女性自身》就指出,此前就有日本地震專家表示,該國首都東京在未來30年內,有70%的機率會發生「首都直下型地震」。所以這還是得引起重視,並且日本關東學院大學工學綜合研究所教師若松加壽江指出: 住在東京的人大部分都沒有經歷過大規模的地震,每個家庭都必須好好進行模擬演練,所以該專家還是相信可能有大地震的發生。
很明顯跟上面的另外一個日本權威專家不是一個解讀方向,說法不統一,而對於日本地震調查委員會預測的,東京在未來30年內有70%概率發生芮氏7級大地震,或給首都圈帶來巨大損失,這也是一個對地震的可能性說明,所以說大家不要把「可能性」看成了「肯定」。
「地震魚」現身日本是大地震的前兆?
對於這個事件,確實在本月12日的時候,位於日本石川縣誌賀町的海岸上,有民眾發現了多次被傳出是大地震前兆的皇帶魚(俗稱「地震魚」)。在約1周前的7日,日本兵庫縣也相繼目擊到這種魚,並在網絡上引發熱議。所以大家再次聯想到了2011年的時候事件,2011年,日本北部海岸線短時間曾發現20條皇帶魚,隨後發生地震及海嘯。所以很多人將其聯繫在了一起,到底有沒有關係呢?
日本權威地震專家纐纈一起教授指出:「雖然有幾個這樣的故事,但是沒有一個可以證明其有直接的關係」。不過這裡說到,可能大家還會想到一個時間節點,在本月12日出現過「地震魚」,2月13日的時候,日本千島群島不就是發生了7級大地震,真是大地震前兆?確實有這麼巧合的事情,當然具體有沒有關係,暫時也沒看到科學報告指出,上面日本專家也說明了「地震魚」現身日本是與地震沒有關係的,所以這個問題還有待解答。
什麼是「地震魚」?
地震魚的中文學名叫皇帶魚,它還有龍宮使者、白龍王、龍王魚、大帶魚、大鯡魚王、搖槳魚、胖魚、買牛、蠻、豬精、百牛等說法,由於該生物很少出現在水面,所以有人偶爾見到誤為「海蛇」。皇帶魚只生活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溫暖海域深處,它們是世界上最長的硬骨魚。正常情況是棲息於20至1000米的水深,但通常在水深20至200米間,所以說出現在水面是非常少的。
而大家將「地震魚」與地震聯繫起來,確實有點多想了,從這個棲息的水深度都不太有說服力,所以大家不要看到地震魚就這樣想,並且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物而已。
地震在科學之中我們都知道其發生的因素,一般都是由於板塊運動或斷層滑動所帶來的,其次就是大家還說的人工地震。所以這些都是一個自然變化引起的因素,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情況會導致地震產生,確實今年以來,全球出現的地震還是不少,可能大家都在想是不是地震頻繁了,但是這都是正常的,全球幾乎每天都有大小不一樣的地震發生,只是大家沒有多多關注而異,那我們來看看今年的強震數據。
根據地震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總計出現了15次6級(包括6級)以上的地震,1月29日發生在古巴南部海域的7.7級地震是最大的,第二個就是2月13日發生在千島群島的7級大地震,這就是一個大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