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從年齡上看,蟻族存在「三十而離」的現象,即大學畢業後奮鬥5年左右的時間,如果在城市沒有實現夢想,大部分選擇了離開。
網易教育訊 「蟻族」,一個「80後」龐大群體,指的是畢業後無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鄉結合部的大學生,他們是有如螞蟻般的「弱小強者」。
學歷
部分研究生成蟻族
「有時候我真懷疑這一紙學歷有什麼用,現實離夢想太遠了。」生活在廣州的艱辛,張春華(化名)深有體會。2009年夏天,他獲得了暨南大學某專業碩士學位。畢業一年多來,他做過銷售,賣過保險,還當過家教。「賺得少,只能搬來棠下村住。這兒多便宜,每月的房租還不到500元,水電費全包。」張春華無奈地說。
張春華現在天河區一家私企上班,每月工資2200元。吃飯700元,住500元,剩下的錢買煙、買衣服、出去玩兒,是典型的「月光族」。
「男生」、「研究生」,在以往的就業市場上,一般會被認為是「香餑餑」。但在今年,像張春華這樣的男碩士蟻族已經不罕見了。
據課題組調查,在過去一年中,北京地區有研究生學歷的蟻族比例上升明顯,所佔比例從2009年的1.6%增加到2010年的7.2%。這從側面揭示了研究生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而本科生方面,接受過大學本科教育的蟻族從31.9%上升到49.8%,仍然是這個群體的主要部分。此外,大專生(國民教育系列)比例為22.4%,成人/民辦本科生與專科生的比例分別為7.2%與9.3%。
值得注意的是,蟻族群體中重點院校的畢業生所佔比例有較大提升。北京地區的調查數據顯示,一年間,211重點高校的畢業生由0.8%上升到28.9%,這直接反映了重點院校畢業生面臨的嚴峻就業形勢。在蟻族群體中,普通院校畢業生比重最高,為52.3%。職業技術類院校畢業生比例最少,佔18.8%。
工作
專業技術、商業服務業人員居多
除了學歷層次上升,30歲以上的蟻族比例由去年的3.1%上升到5.5%。年齡向上攀升的趨勢,反映出蟻族擺脫「聚居」的困境需要更長時間,從蟻族到精英的蛻變變得愈發艱難。
從年齡來看,蟻族主要集中在22~29歲之間,佔了全部受訪者的92.8%,蟻族中絕大多數為「80後」。
課題組發現,今年絕大多數(93.7%)蟻族大學畢業後從事全職工作。與2009年相比,全職工作的比例有所提高;失業的比例也從2009年的18.6%下降到10.1%,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2010年經濟回升向好後,蟻族就業機會有所增加。
但調查報告也指出,一年來過半蟻族有過換工作的經歷,且平均換工作的次數為1.7次。其中,換過兩次工作的蟻族接近3成。同絕大多數青年就業群體相比,蟻族換工作的頻率比較高。
受訪者中絕大多數為專業技術人員或商業服務業人員,個體經營、私/民營企業、三資企業等私有制企業仍然是吸納大學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報告顯示,其他六城市的蟻族與北京蟻族的就業狀況無太大差別。7個城市中,有63.6%的蟻族就業於非公有制企業。在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工作的蟻族不僅所佔比例非常小,而且在這一年間呈下降趨勢,從2009年僅有的0.2%下降到2010年的幾乎為零。
收入方面,今年受訪者的月平均收入為1903.93元。六成蟻族收入在2000元以下,收入在1500~2000元之間的蟻族有36.6%。低收入者仍然佔較大比例,月收入超過2000元的蟻族是少數。
住房條件能夠體現不同地域蟻族生存狀況的差別。人均居住面積10平方米及以下的被訪者佔了近六成(59.6%),與2009年的69.6%相比下降了10個百分點,人均居住面積在5平方米及以下的人數比例下降最明顯(由2009年的38.4%下降到2010年的20.4%),這主要是因為北京以外的其他幾個城市的蟻族租房面積相對大一些。
從年齡還可以看出,蟻族存在「三十而離」現象,即大學畢業後奮鬥5年左右的時間,如果在城市沒有實現夢想,大部分選擇了離開。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三十而立」到了蟻族身上卻呈現為一個無奈的現實——「三十而離」。當然,也不排除少數蟻族因為取得成功而離開聚居村,搬到條件較好的社區或者自己買房。
第二頁:蟻族六成月入不足2000 八成沒有結餘
本文來源:網易教育頻道綜合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