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火蟻堪稱世界上最可怕的入侵螞蟻之一,它們的足跡已經遍布北美洲、亞洲和澳洲的很多地方,其驚人的適應環境能力和競爭力,它們所向披靡,入侵一個地方,它們就能很快排擠和取代本土螞蟻和一些節肢動物。
為了制止這種惡果的發生,動物學家嘗試研究紅火蟻與本土螞蟻之間的關係,包括競爭力、生存能力等等,嘗試尋找紅火蟻的缺點與短板,以制約這種入侵生物的傷害。今天聊聊紅火蟻與新黑毛蟻的對抗。
新黑毛蟻為蟻亞科,它們廣泛分布於北半球,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螞蟻,在北美洲,它們喜歡在草坪等開放的區域裡築巢。而紅火蟻作為入侵物種,也偏愛草坪。
在佛羅裡達州,新黑毛蟻和紅火蟻的生存區域高度重疊,而新黑毛蟻也屬於那種不是吃素的,別人敢找事,我就敢應戰,絕不會慫了。
這次實驗,最終雖然新黑毛蟻雖然寡不敵眾,但整個戰鬥過程相當激烈,而且新黑毛蟻英勇善戰,堅持的時間不短。雖敗猶榮。
來看看實驗的過程。生物學家選用了450隻工蟻、少數的幼卵、還有一個蟻后組成了一個新黑毛蟻族群,將它們安置在一個放有土壤的罐子中。
通過4天的精心餵養,它們開始建立巢穴,覓食,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同時,生物學家在另一個罐子裡,裝入了5000隻紅火蟻工蟻。兩個巢穴之間用一根20釐米的玻璃管連接,玻璃管的直徑約0.4釐米。
平時,玻璃管兩側封閉,開展實驗時,將兩側埠打開。
這天,生物學家準備實驗了,他們將玻璃管兩側的口子打開,隨後,新黑毛蟻和紅火蟻工蟻迅速進入玻璃管道內。
因為新黑毛蟻的行動速度較快,當它們快到達玻璃管的另一端時,與紅火蟻相遇了。衝鋒的兩隻工蟻正面交鋒,當它們相互用觸角接觸2秒後,新黑毛蟻迅速轉身離開。
在轉身的時候,它的觸角碰到了身後的同伴,隨後又碰到了同伴的腿。
此時,紅火蟻則在原地停留,用觸角和同伴交流,大約過了一分鐘時間,除了蟻后以外的紅火蟻族群開始變得焦躁不安。而此時,與同伴交流過後的新黑毛蟻工蟻返身與紅火蟻戰鬥。
戰鬥中,紅火蟻採取的戰鬥方式是低頭,抬高腹部及螯針,擺動腹部,同時從螯針分泌毒液,這些毒液如果擊中了新黑毛蟻,那麼會給新黑毛蟻帶來傷害。
而此刻,新黑毛蟻的戰術是:它們能快準狠抓住紅火蟻的觸角,將觸角鎖在自己的顎和唇之間,扯動紅火蟻的觸角,放鬆再用力,如此一來,紅火蟻的觸角鞭節就被咬住了。
鬆開紅火蟻的觸角後,新黑毛蟻捲曲身體,腹部末端噴出毒液,直接對準紅火蟻的正面。一擊得手,迅速離開。
紅火蟻受傷嚴重,選擇撤退,這個時候,它的腿部明顯不正常,放下腹部,捲曲觸角,不再活動。
此時,新黑毛蟻乘勝追擊,再次向紅火蟻噴射毒液,二次攻擊後,紅火蟻在20分鐘內死亡。
但是紅火蟻的毒液也很厲害,新黑毛蟻噴到紅火蟻的毒液後,它們迅速移動,離開一定距離後,會反覆用前腿梳理觸角,後腿搓揉腹部,這個動作持續3-4分鐘,然後再投入戰鬥。
但是如果同一隻新黑毛蟻被紅火蟻毒液擊中3-4次,那新黑毛蟻就廢了,它們變得不能移動,大約7分鐘後,便會死亡。
交戰10分鐘後,戰場一片狼藉,「蟻屍橫野」,基本上沒有全乎的螞蟻了,只剩下一些殘兵。
一波已滅,一波又起。後來的新黑毛蟻繼續向前衝,而紅火蟻則會避開。
僵站4個小時後,新黑毛蟻仍然佔據著大半個玻璃管。但是紅火蟻的反攻已經開始了。
不得不說,紅火蟻的戰術相當厲害。它們會先將死螞蟻的屍體堆起來,形成一道防護牆,這些可是可以移動的而且是帶毒的防護牆,新黑毛蟻不敢正面對抗,只能避讓。新黑毛蟻的陣地在迅速被蠶食。
24小時後,紅火蟻的防護牆已經移動到了玻璃管的另一端了,新黑毛蟻的巢穴馬上就要攻破了,這時,它們會將卵和蟻后轉移到巢穴最深處,並在入口處堆上淤泥和小碎木頭,試圖製造屏障。
但是,這座屏障並沒有堅持多久,4個小時後,紅火蟻攻破了屏障,新黑毛蟻工蟻頑強抵抗,同時保護卵和蟻后,但是,最終寡不敵眾。
又經過6個小時的奮戰,紅火蟻到達了新黑毛蟻受保護的巢穴,襲擊了守衛,蟻后被紅火蟻蟄了幾次,最終被斬首,並被紅火蟻帶回了巢穴,成為了紅火蟻的食物。
而繭這被切開,搬回了紅火蟻的巢穴。
蟻后死亡,新黑毛蟻族群滅亡,而開戰48小時後,紅火蟻將蟻后轉移到新黑毛蟻的巢穴。
此後,生物學家還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如將相同數量的新黑毛蟻和紅火蟻放入兩側,開啟通道24小時,隨後關閉通道,清點死亡數量,確認新黑毛蟻和紅火蟻的損失交換比為1:2.41,意思是一隻新黑毛蟻死亡,紅火蟻死亡的數量超過2隻。
而野外狀態下,紅火蟻的族群往往是新黑毛蟻的十倍,兩者的懸殊之大,結果可想而知,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新黑毛蟻毫無抵抗之力。如果它們有更高的密度,加上它們強大的戰鬥力,勝負或許另有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