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配一次繁殖整年,本地螞蟻被壓制
沒天敵、很狡猾,滅殺效果不佳
東南網8月6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李方芳 陸軍航 文/圖)在翔安內厝鎮官路村馬池內農田裡的蟻丘,今天經過技術人員的鑑定,這一個個隆起的小黃土堆正是外來物種紅火蟻的巢穴!這些蟻穴部分非常接近房屋和道路,不慎踩到隨時可能傷及路人。導報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幾乎每年都出現過市民被紅火蟻叮咬入院的情況,農業部門也曾接獲多起相關投訴,但蟻患未見絕跡。這紅火蟻究竟是何方神聖?不僅生性如此兇猛,相關部門年年消殺依舊不見成效。
來歷追蹤 2007年入侵廈門
紅火蟻在廈門出現,已經有些年頭了。位於湖裡枋湖路的一家有害生物防治公司店主老梁,已經從事這行快10年了,他一共在廈門治理過3次紅火蟻。「大概在5年前,我接到集美區一家人的委託,請我去滅蟻。」老梁回憶,他當時以為是白蟻,帶上常用工具和藥物就去了,結果他發現,這次要消殺的螞蟻和往常見到的有點不一樣:「蟻穴是凸出地表的,用工具一撥開,很多暗紅色的螞蟻都湧出來了,爬得還飛快。」後來老梁才知道,這種螞蟻叫做紅火蟻。
翔安區農林水利局的工作人員告訴導報記者,廈門原本並無紅火蟻,這種螞蟻原分布於南美洲,通過進口貿易進入中國,2004年底廣東省湛江吳川發現紅火蟻疫情。近年來隨著廣東-廈門草皮調運頻繁,紅火蟻在2007年又蔓延至了廈門,經過近十年的繁衍與擴散,不止翔安,廈門其餘各區均存在紅火蟻。
空中交配 交配一次繁殖整年
廈門市大學環保協會有關人士告訴導報記者,「紅火蟻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收錄的最具破壞力的入侵物種之一,極具攻擊性!對生態環境、公共衛生和公共設施都會造成巨大損害。」
該人士稱,這種強悍的外來物種環境適應性強,繁殖能力非常驚人。一個成熟的紅火蟻蟻巢,有1隻或多隻蟻后、多隻雄蟻,有5萬—50萬隻無生殖能力的工蟻。「每年的3-4月,是紅火蟻的交配期,蟻后和雄蟻長著翅膀,在空中交配後隨機降落建築新巢。蟻后每天可產卵1500—5000粒。而且一次交配,全年繁殖!」據悉,紅火蟻從卵發育至成蟲,蟻后和雄蟻約需180天,工蟻僅需20—60天,工蟻壽命30—90天,蟻后則能達到6—7年。
紅火蟻不僅對人造成了威脅,對本地物種也有很強的壓迫性。內厝鎮的一位陳姓村民對導報記者說:「原來我們這兒有很多大頭黑螞蟻,自從這種紅螞蟻(紅火蟻)出現後,那種黑螞蟻少了非常多。」
動物兇猛 沒天敵、很狡猾
為了撲滅這些紅火蟻,農業部門會在每年紅火蟻的交配期進行統一消殺,村民們也使盡渾身解數自救——用農藥噴殺、用火燒、用水灌,不過結果很明顯,效果不佳,紅火蟻依舊「春風吹又生」。許多曾與紅火蟻「戰鬥」過的村民和專業消殺人員都說,這種螞蟻太難搞定了。「紅火蟻在廈門本地沒有天敵,比如食蟻獸和蚤蠅,所以迅速蔓延。」翔安區農林水利局專家說,在它的南美老家,有專吃紅火蟻的食蟻獸,一天可以吃掉3萬隻螞蟻;還有蚤蠅,會在紅火蟻體內產卵,令紅火蟻死亡,所以它們在其「老家」繁殖得並不算太快,而廈門對它們簡直是世外桃源。
紅火蟻的蟻穴有時候深達地下數米,村民們用火燒用水灌根本無法根治,而普通的毒餌對狡猾的紅火蟻也達不到毒殺的效果,「紅火蟻是社會性昆蟲,每天大工蟻放哨,中型工蟻找食,蟻后負責產卵。找到食物後先餵給幼蟻,幼蟻吃進去後再將半消化狀食物吐出來,給工蟻和蟻后吃,所以普通的毒餌若幼蟻食用毒藥後死亡,那麼警覺的工蟻便不會把食物送給蟻后吃。」該專家表示,想要徹底殺滅紅火蟻,一定要「擒賊先擒王」,在紅火蟻的巢穴外放置慢性毒餌,這種毒餌不會讓幼蟻很快死亡,工蟻們看到幼蟻吃過沒事後,就會把食物送給蟻后吃,蟻后一死,這個蟻巢就算徹底傾覆了。
村民質疑 能否多消殺幾次
在內厝鎮的村民老陳家中,他嚮導報記者展示了前幾天他自己去店裡購買的滅蟻藥。黃色的小袋子上寫著三個黑字「滅蟻靈」,導報記者查看包裝,並沒有寫明可以防治紅火蟻。「我也不知道買哪種藥好,就隨便買了一包,在自己田裡試試效果,要不大熱天穿雨鞋下地,實在受不了。」老陳並不知曉,區裡每年都統一採購殺滅紅火蟻的藥物,免費提供給居民,這些藥品在各個鎮的動植物疫情防控指揮中心可以領取。「沒有人告訴我去哪裡領取,要是能分發到村裡,就方便多了。」而且村民們也都心存疑惑:「這螞蟻藥是很貴嗎?現在被咬的人那麼多,能不能讓他們多幫我們消殺幾次?」
部門回應 希望村民共同治理
對於村民的疑問,農業部門也嚮導報記者大吐苦水:「只要接到市民反映哪兒有紅火蟻,我們就會派工作人員跟進,不僅限於3、4月。」工作人員說,消殺人員必須先找到螞蟻的巢穴,在附近放置毒餌才能誘殺紅火蟻,隔幾天放一次。而花生藤為紅火蟻提供了藏身之處,不僅難覓巢穴,也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坦白說,單靠我們的工作人員,根本沒辦法將毒餌覆蓋到每一個蟻穴,還是必須村民共同治理,儘可能消殺。」
記者手記
「人蟻大戰」不能單打獨鬥
一邊是不時有村民被咬傷,一邊是農林部門一再強調,確實有在對紅火蟻進行消殺。村民只求效果,求一個可以安全無憂,下地耕種的環境。
對於相關部門所提到的開展滅殺工作需要投入人力和物力,勞力成本支出上有一定困難,所以出現防控措施不夠到位的情況,記者認為,村民們甚至不了解該去哪兒領取免費的消殺藥物,說明至少這方面的宣傳就不到位。至少,相關部門可以在村裡開展火紅蟻防治知識宣傳,定期召開防治蟻害的培訓會,就可以大大減少村民們不必要的誤解和恐慌。此外,在每個村培訓幾個滅蟻高手,就可以帶動村民們共同滅蟻。那麼,相關部門提出人員不足,希望村民共同治理的願望也能迅速實現。
村民們甚至願意自費購買藥物來殺滅紅火蟻,買不到專殺毒餌;政府經費購買的誘殺餌劑卻閒置在各級動植物疫情指揮部,這其中關鍵缺失的不僅是人力物力,還有一些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