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不暢、電子設備故障、甚至記憶力低下、招小人,現代人似乎為自己的生活不順找到了一個萬能理由:水逆。現代佔星學認為,由於水星主管記憶、交通、通訊等,在其「逆行」期間,往往會帶來諸事不順,人也容易情緒低落,那麼水逆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水星逆行是否真的會對人的出行、通訊產生影響?
水星其實從未逆行眾所周知,太陽系的八大行星圍繞太陽呈圓形或橢圓形軌道運行,所謂的「逆行」,其實是由於水星運行的軌道和地球不同,從地球角度觀測,每個三四個月就會產生一次水星在倒退行進的視覺效果,這種效果每次大約持續二十天左右。水星逆行,並非水星實際上向反方向運行,而是水星運行軌道與地球自轉帶來的黃道角度差產生的「視覺遊戲」。
這樣說也許有些抽象,果殼網的科技編輯ent用一款名為Stellarium的虛擬星象儀軟體,詳細圖解了這種逆行是如何發生的。
Stellarium可以根據觀測者所處的時間和地點,計算天空中太陽、月球、行星和恆星的位置,並將其顯示出來,同時它還可以繪製星座、虛擬天文現象(如流星雨、日食和月食等)。
通常,剛剛進入這款軟體,看到的畫面是這樣的。
進入Stellarium軟體的初始圖。為了看到水逆現象,你必須關掉軟體中那些不相關的元素,比如大氣層、地面、霧氣和模擬光速,然後,打開行星軌跡和行星標記,這樣出現在你面前的就是一幅純然的星空景象,不僅太陽和臨近的幾顆行星的運行軌道清晰可見,如果你打開星座連線和星座表示,還可以獲得更加豐富的感官體驗。
在Stellarium軟體的星空圖上,可以看到太陽及附近行星的運行軌跡。不過在開始觀測水逆前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步驟是打開「赤道儀/水平儀切換」。由於水逆是公轉軌道的現象,當人們處於現實中的地球時,由於地球本身的自轉,這一微小的運動就顯得不足道,無法直接看見。而切換到赤道儀,則是假設觀測者懸浮於地球上的某點,無視地球自轉。
在這張圖上,可以看到水星完整的橢圓形運行軌跡。現在,你可以從圖上輕易地找到正中閃耀的恆星太陽,分別點擊水星或金星,你就能看到其完整的橢圓形軌跡。而其他的軌道看來只有一根弧線,是因為它們是比地球更外側的行星。
接下來,你可以將工具欄的時間調到2015年1月1日(因為據推測,最近的一次水逆就發生在一月),關掉行星軌道,再將時間加速,你就會發現一開始水星跟隨著太陽往正左方向移動時,到大約1月10日左右,突然「掉頭」向右上方行走,到2月初又開始恢復向左行進的軌跡。
打開行星軌跡重新觀看這一過程,你會發現逆行基本是發生水星轉到太陽背後的這段時間裡,當它轉回的速度超過太陽前進的速度(其實就是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速度)時,看起來就像是在太陽的背景上後退了一般。不過,如果你可以跳出地球,站上一個「全知全能」的角度就會發現,是處於太陽系內圈的水星超過了外圈的地球在轉動。
水逆:佔星學與天文學之爭簡而言之,只要行星與地球的運行周期不同,都會發生逆行,科學上的術語稱之為「會合周期」。因為距離太陽遠近不同,太陽系內的行星公轉周期都不相同。如果在地球上觀測,在地球內側的行星,比如水星和金星,轉得比地球快,而在地球外側的行星,轉得則比地球慢。不過,由於水星在八大行星中位於最裡圈,公轉周期短,所以逆行次數最多、每次逆行持續的時間也最短。
火星逆行動態圖。其中紅色的為黃道線(ecliptic),黃色的為火星運行軌道。既然每顆行星都會發生逆行,為什麼水逆被格外重視?雜誌編輯、職業佔星師佩鈞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在佔星學裡,每顆行星都有其管轄的領域,水星墨丘利(Murcury)是希臘神話中的信使之神,負責信息的傳遞和交流,所以水星通常同記憶、交通、通訊相關。而水逆同人們生活的關係如此密切的原因主要可以歸咎於兩點,一方面水星距離地球較近(當然不及金星和火星),其逆行時對地球的影響會比較顯著。另一方面,由於水星所掌管的是通訊、交通等同現代人生活密切相關的元素,一旦發生故障,人們更容易感知。
「水逆的現象確實在天文學上一直存在,只是在古代,文書錯誤、信息丟失這樣的小事並不會特別引起人們的重視。而在文明進入通訊時代以後,隨著交通和電子行業的發展,機械故障、通訊幹擾等現象頻頻發生,讓水逆的影響力更容易被感知,大家對水逆的關注度也就上升了。」佩鈞說。
至於人們常常會提及的「水逆從天秤座15°回到天秤座0° ,基本星座受波及較多」,或是「水瓶座在水逆期需要注意的事項」等等,佩鈞也指出,水逆落在哪個星座,只是指其落在黃道帶上的位置,和太陽星座並無太大關係,這只是大眾媒體傳播的談資而已。
不過水逆在佔星學上的說法卻沒有得到學者的認同。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教授卞毓麟回應說,「水星逆行並沒有特別之處,只是前一次到後一次發生的時間間隔較短而已。逆行本身對人體並無影響。」
交通大學科學史系主任江曉原也指出,「行星逆行本身沒有多大佔星學上的意義,純屬臆造出來的。」他認為,確實有些自然現象,依靠現有科學理論無法解釋,人們求諸於其他各式各樣的理論也無可厚非,不過,行星逆行的現象本身毫無神秘之處,不僅古人在「會合周期」內的持續觀測早已經發現其規律,現代的天體力學理論更是對其做過完備的解釋,所以不存在模糊地帶。
現代佔星學所主張的水星掌管通訊和交通,江曉原認為這是沒有依據的。「只不過人們用一個神的名字來命名,而這個神恰巧為信使而已。」他還指出,古代人類相信天上星象與人世間有一定的關聯,這一信念無論在中國還是西方都一樣,只不過聯繫的機制不同。還有一個中西方類似的觀念是,人們相信那些偉大的人類祖先死後都會幻化為天上的神,這樣的背景自然使人在尋求超自然的東西來解釋命運時總是抬頭向天。後來,人們漸漸試圖用天文學的知識作為工具去觀測天體,所以佔星學總是和天文學密不可分。
「有一個著名的八卦是,哥白尼一生都沒有見過水星,這大概是關於水星唯一的一點神秘性了。」江曉原說。事實上,由於離太陽最近,在一年的絕大多數時間裡,水星都很難被觀測到:當太陽落山時,水星也落到地平線以下;而當水星升上地平線時,太陽也同時升起了。不過現在有了天文望遠鏡和太空模擬軟體,觀測水星不再是一件難事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