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準測量誤差及解決方法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水準測量時的誤差來源及修正方法,這一節所講述內容的實用性還是較強的,希望對大家日常作業有所幫助。
儀器誤差
儀器校正後的殘餘誤差
主要是水準管軸與視準軸不平行,雖經校正但仍然殘存少量的誤差,而且由於望遠鏡調焦或儀器溫度變化都可引起i角發生變化,使水準測量發生誤差。所以,在觀測時,要注意使前、後視距相等,打傘避免儀器受日光暴曬,便可消或減弱此項誤差的影像。
水準尺誤差
由於水準尺刻劃不準確,尺長變化、彎曲等因素,會影響水準測量的精度。因此,水準標尺須經過檢驗才能使用。至於標尺的零點不等差,可以在一個測段中採用使測站數為偶數的方案予以取消。
觀測誤差
水準管氣泡居中誤差
設水準管分劃值為ζ,居中誤差一般為±0.1ζ,採用符合水準器時,氣泡居中精度可以提高1倍,故居中誤差為
式子中,D為水準儀到水準尺的距離。
若D=75m,ζ =20″,則 mζ=±0.55mm,因此為消除此項誤差,每次讀數前,應嚴格使氣泡居中。
讀數誤差
在水準尺上估讀毫米數的誤差,與人眼的分辨能力、望遠鏡的放大倍率以及視線長度有關,通常按照下式計算:
Mv=±60″/v×D/ρ″
式子中,V是望遠鏡的放大倍率;
60″是人眼的極限分辨能力。
設望遠鏡的放大倍率V=30倍,視線長為100m,則Vm=±1mm。
水準尺傾斜影響
水準尺傾斜將使尺上讀數增大,這是因為正確的讀數為α=α′cosγ(γ為傾斜的角度),所以有
△α=α′-α=α′(1-cosγ)
可見,△α的大小與尺子的傾斜角度有關,也和尺子上的讀數α′有關。如水準尺傾斜讀數為1.5m,傾斜2°時,將會產生1mm誤差;傾斜4度時,將會產生4mm誤差。同時,無論水準標尺往前傾,還是往後傾,讀數都會增大。因此,在高精度水準測量中,水準尺上要安置圓水準器,讀數時一定要嚴格居中。
外界條件的影響
儀器下沉和尺墊下沉
由於儀器下沉和尺墊下沉,使視線降低,從而引起高差誤差。這類誤差隨著測站數的增加而積累,因此觀測時要選擇土質堅硬的地方安置儀器和設置轉點,且要注意踩緊腳架,踏實尺墊。若採用「後、前、前、後」的觀測程序或採用往返觀測的方法,取成果中數,可以減弱其影響。
地球曲率及大氣折射光的影響
如圖所示,用水平視線代替大地水準面在尺上讀數產生的誤差為△h,此處用c代替△h,則有
C=D/2R
式子中,D為儀器水準標尺的距離,R為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km。
實際上,由於大氣折光的作用,視線並非是水平的,而是一條曲線,曲線的曲率半徑為地球半徑的7倍,其折光量的大小對水準標尺讀數產生的影響為:
r= D/14R
二者影響之和為
f=c-r=0.43 D/R
大氣折光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空氣密度的不均勻。太陽出來時,地面溫度比空氣低,因此空氣密度下大上小,視線往上彎曲;太陽下山時,情況正好相反。同事,視線離地面近,折射也愈大,所以一般規定視線必須高處地面一定高度(如0.3m),就是為了減小此項的影響。如果使前、後視距相等,那麼上述的影響將得消除或者大大減弱。
溫度的影響
溫度的變化不僅引起大氣折光的變化,而且當烈日照射水準管的時候,由於水準管本身和管內液體溫度的升高,氣泡向著溫度高的方向移動,而影響儀器水平,產生氣泡居中誤差,觀測時應注意撐傘遮陽。
此外,大氣的透視度、地形條件及觀測者的視覺能力等,都會影響測量精度,由於這些因素而產生的誤差與視線長度有關,因此通常規定高精度水準測量的視線長度為40-50m,三四等水準測量的視線長度為70-120m。
以上所述各項誤差來源,都是採用單獨影響的原則進行分析的,而實際情況則是綜合性的影響。只要作業中注意上述措施,特別是操作熟練後觀測速度提高的情況下,各項外界影響的誤差都將大為減小,完全能達到實測精度要求。
二、水準儀的檢查校正
圓水準器的水準軸應平行於儀器的垂直軸
下圖中的VV為儀器的旋轉軸,LL為圓水準器的水準軸。
設VV和LL平行,存在一個夾角α,那麼當圓水準氣泡居中時,水準軸LL是豎直的,而旋轉軸VV是傾斜的,看圖就可以明白了。當儀器旋轉180°的時候,圓水準器也圍繞旋轉軸轉了180°。很顯然,水準軸與旋轉軸之間存在一個夾角α。加之旋轉軸本身與垂直軸之間的夾角為α。此時,水準軸與垂直軸之間的夾角為多少?是的,2α。
檢驗校正的方法(對於普通水準儀可以藉助管氣泡校正):
先將管水準器平行於任意兩個腳螺旋,將圓氣泡整平,用微傾螺旋將符合氣泡符合。然後旋轉180°,若符合氣泡不符合,旋轉微傾螺旋,使符合氣泡移動偏差的一半,再相對旋轉與管氣泡平行的兩個腳螺旋,使符合氣泡移動偏差的另一半,即符合氣泡符合。
上述調整,由於操作中不可能十分準確地估計氣泡偏差的一半,所以需要反覆操作,即將儀器旋轉180°,用微傾螺旋和與管氣泡平行的兩個腳螺旋各讓氣泡移動一半,使得氣泡符合。直至儀器旋轉180°前後氣泡仍嚴格符合。最後將管氣泡旋轉90°,旋轉第三個腳螺旋,使符合氣泡符合,此時表明儀器的螺旋軸處於鉛垂狀態。
完成以上操作之後,再看圓氣泡的偏差情況。若不居中,則需要校正圓氣泡底部的三個校正螺絲。
以上是對水準儀擁有管水準器而言的,若是自動安平水準儀應該怎麼做?
它的校正方法更為直接,先整平圓氣泡,將儀器旋轉180°,若圓氣泡不居中,用三個腳螺旋讓氣泡移動一半,另一半則通過圓氣泡旁邊的校正螺絲來完成,以上工作也要反覆進行。
十字絲的橫絲應水平
水準測量是用橫絲讀數的,因此橫絲應嚴格水平,否則當用橫絲的不同位置讀數的時候,會有不同的結果,從而影響觀測的精度。
檢核的方法:由於橫絲與豎絲垂直。所以,先整平儀器,在10-20m處懸掛一個吊錘。然後觀測豎絲是否與吊錘完全重合。若不重合,則應校正。
校正的方法如下:旋下十字絲校正螺絲的護蓋。旋轉十字絲環上的校正螺絲。轉動十字絲,使豎絲與吊錘完全重合。擰緊螺絲,蓋上護蓋。這個就簡單一些了。
望遠鏡的視準軸應與管水準器的水準軸平行(i角的檢核)
根據水準測量的原理可知,水準測量是用水準儀所提供的水平視線來測定兩點間的高差。而水平視線的獲得是靠水準儀的管水準器(對於自動安平水準儀而言是補償器),也就是說,儀器的視準軸和管水準器的水準軸二者必須平行。當管水準氣泡居中的時候,水準軸和視準軸都是水平的。當二者不平行的時候,存在一個很小的夾角i角時,顯然,管水準器整平時,視準軸並沒有水平,而與水平線有一個很小的夾角i角。
看下圖,當視準軸和水準軸間存在一個夾角i角時,按水準儀的操作方式,將管氣泡居中時,正確的讀數應為α。但是,實際上,由於視準軸的不平,此時的讀數應該為α',二者之間的差值為△=α-α'。
很顯然,△不僅與i角有關,而且與儀器到標尺間的距離S有關。當i角一定的時候,S越大,△越大。這是因為:
△=S×tani
由於i角很小,所以tani≈i,那麼有
那麼,i角對測定兩點高差的影響是怎麼樣的呢?
再看下圖,設儀器到前後標尺的水平距離為S1,S2,由以下式子可以知道:
當S1=S2
則有△1=△2
也就是說,當S1=S2 時,無論i角多大,對測定兩點間的高差hAB的理論值h影響可以相互抵消,這是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