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8月26日晚間,中化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化國際公告稱,審慎考慮各方面因素,公司決定終止重大資產重組事項並復牌。根據原計劃,中化國際擬籌劃收購道達爾旗下的安美特公司。該舉動也構成了中化國際重大資產重組。
「我們依然在招標之中,可以確認的一點是,我們確實要出售安美特。」8月30日,全球四大石油化工巨頭之一道達爾中國發言人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與此對應的是,8月26日晚間,中化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化國際公告稱,審慎考慮各方面因素,公司決定終止重大資產重組事項並復牌。根據原計劃,中化國際擬籌劃收購道達爾旗下的安美特公司。該舉動也構成了中化國際重大資產重組。
不過,中化國際並沒有詳細解釋該次交易及重組失敗原因。道達爾方面則向記者確認,依然在招標出售安美特,中化國際只是報價方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安美特作為道達爾旗下特種化學品企業,目前業績表現良好。此時出售顯露這家傳統油氣巨頭正在加速剝離傳統非核心資產,其全球產業布局也在經歷調整。
決意售賣安美特
據中化國際方面透露,公司為推進重組做了各方面努力,但經過對相關內外部審批流程期限的測算,無法在交易對方規定的期限內完成各方面的工作,最終未能達成一致意見。審慎考慮各方面因素,公司決定終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並及時申請復牌。
作為此次出售標的的安美特公司成立於1993年,總部位於德國柏林,是道達爾公司旗下的一家全資子公司。目前在中國有兩家分公司,一家是位於香港的安美特化學有限公司,另一家是位於廣州的安美特(廣州)化學有限公司。
道達爾方面對記者表示,安美特目前業績表現良好,而對於為何在此時出售這樣一家業績良好的精細化學品企業,道達爾方面並沒有直接回應,只表示是公司正常業務調整,目前依然在招標中。
記者留意到,目前招標意向方中還有化工巨頭Umicore,此前對外披露的初步報價預計將超過30億歐元(33億美元)。此外,CVCCVC.UL、CinvenCINV.UL、BC PartnersBCPRT.UL、Advent、貝恩資本以及凱雷(Carlyle)CG.O等眾多集團都被稱有意參與競標。
值得關注的是,道達爾與中化國際母公司中化集團一直有著深入的合作。早在1990年,道達爾就曾攜手中化集團等投建大連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連西太」),這也是我國第一家大型中外合資石化企業;其後,2005年道達爾再度牽手中化集團成立中化道達爾燃油有限公司,這也是中國成品油零售市場開放後首個獲商務部批准經營成品油零售的合資項目。
可以說,中化集團一直是道達爾進軍中國市場的最重要中方合作夥伴之一。至於此次交易未能達成,有業內人士預計可能是「交易標的業績預測、估值過高,雙方未能就交易價格及條件達成一致」。
布局中國不給力
作為最早(1979年)進入中國市場的國外能源巨頭之一,道達爾全面介入中國油氣市場的上中下遊,但相較於其全球市場的成功,其在中國市場的布局並不如意。
總投資10.13億美元的大連西太,1992年動工,1997年底全面投產。該項目曾被寄予厚望,不過2011年~2013年,大連西太曾連續三年虧損5億元以上,截至2013年末,其資產總額為118.51億元,總負債161.09億元,淨資產總額為-42.58億元。2014年更是傳出道達爾退出合資公司的新聞,股權受讓方可能是中石油,不過該新聞隨後被刪除。
本報記者就此向道達爾方面求證,其表示目前依然持有該合資公司22.4%的股份。不過據知情人士透露,在大連西太的實際運行中,上遊原油採購由中聯油和中化代理進口,下遊主要產品方面,汽油全部出口,柴油和航油大部分供國內,分別由中石油銷售公司和中航油銷售,而道達爾在其中只扮演有限角色,只參與技術和管理支持,在合作中並不如意。
「在大連西太的運營管理中,道達爾始終扮演著小股東的角色,話語權相當微弱。」安迅思能源研究中心總監李莉亦如此判斷。
同時,作為首家獲準經營成品油零售的合資項目,中化道達爾2005年就開始介入中國成品油零售市場,據其官網最新數據顯示,目前該公司運營著華北地區的200座加油站和華東地區的300座加油站。
不過上述加油站的數量與晚一步介入中國市場的殼牌相比,仍差了一大截。
記者注意到,一直是道達爾在中國重點布局的潤滑油在中國市場上的表現也差強人意。數據顯示,中國潤滑油市場已形成國營、外資、民營三分天下的市場格局,2014年中石化(長城潤滑油)和中石油(崑崙潤滑油)共佔潤滑油市場48.7%份額;而跨國石油企業如美國殼牌、BP、埃克森美孚、法國道達爾等合佔中國潤滑油市場份額的29.7%,其中殼牌佔有43%、美孚佔有24%、BP旗下嘉實多佔據12%,而道達爾位居第四,僅佔7%。
同時投資40億美元的內蒙古煤制烯烴項目歷時已近10年,卻依然未得到投建運營的消息,低油價引發的價格危機、環保評審愈發嚴苛、產能過剩風險都讓該煤化工項目前景備受質疑。記者就此向道達爾方面求證該項目的最新進展情況,未獲其正面回應。
值得關注的是,正如其全球布局的調整,道達爾近兩年在中國市場也有意向天然氣、太陽能等領域發力。7月底發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營收下降17%至372.2億美元,利潤同比下降30%至20.9億美元,延續此前一直以來的下滑態勢。受油價大跌和業績下滑雙重夾擊,道達爾等石油巨頭正加速擴張旗下綠色事業版圖。
今年4月份,道達爾專門成立了第4家子公司,這個以天然氣、可再生能源和電力貿易為核心的子公司,意在幫助該公司實現收入來源多元化,從而降低對高波動性油價的依賴。另外3家子公司分別從事勘探和生產、營銷和服務以及精煉和化工業務。道達爾方面表示,這家新的子公司於9月1日投入運營,將幫助道達爾在未來20年裡成為可再生能源和電力貿易領域的主力軍。
與之相對的是,道達爾在中國市場也開始在天然氣、太陽能的加速布局。2010~2014年間,道達爾向中國交付了500萬噸液化天然氣(LNG),佔中國LNG進口總量的8%(均值)。並於2014年與中海油籤訂框架協議,擬向中海油每年增加供應100萬噸LNG。此前,道達爾也正在內蒙古製造和部署SunPower最新的高效能、高可靠性的低倍聚光光伏發電項目。
業內分析認為,道達爾的目標是把可再生能源放在與傳統石油產業同等重要位置,這可能會讓該公司資產更加複雜且重心不明。不過也可能會給全球電力市場帶來顛覆性影響。
(責任編輯:DF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