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植物在神奇實驗室的「七十二變」

2020-07-28 光明網

藉助科技的力量,科研人員在重點實驗室變成了「魔術師」。植物在這裡也有了巨大的潛能。

受訪者供圖

他們將澱粉、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油脂、蛋白質等生物質原料變成工業用品;變成交通、通訊必需品;變成住房、食安鏈條中的一部分……在產業鏈成型過程中,一項項國家級大獎就此誕生。

一小撮不起眼的澱粉可以變成什麼?在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生物基材料與綠色造紙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重點實驗室),它經過中間平臺—基礎材料—二次化合物—中間體一系列讓人眼花繚亂的物理化學反應,可以變成工業用的潤滑劑、交通用的氧化劑,還可以變成彈性纖維、水化學品,或變成房屋的膠黏劑、樹脂等。

澱粉是生物質原料的一種。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孔凡功教授向科技日報記者強調:「這些只是生物質原料產業化鏈條的一部分。」

神奇的重點實驗室打造了澱粉的「七十二般變化」,而科學家們是變化背後的「操刀手」。在澱粉之外,他們將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油脂、蛋白質等生物質原料變成工業用品;變成交通、通訊必需品;變成住房、食安鏈條中的一部分……在產業鏈成型過程中,一項項國家級大獎就此誕生。

7月下旬,科技日報記者拜訪重點實驗室時發現,這裡不僅孕育了一大批國家級大獎,更將一項項成果運用到國計民生中,成為支撐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一頭連著國計:助造紙業摘掉汙染大戶帽子

貓瘟病毒檢測卡、微晶纖維電池隔膜、超級電容器紙、陶瓷纖維板……重點實驗室展廳裡,上百種展品讓人眼花繚亂,每件高科技展品都有其過人之處,它們或進入航空航天領域施展拳腳,或用在工業領域一展雄風,或成為傳統產品的絕佳替代。

越過琳琅滿目的展品,記者的目光落到了現場的數打紙張上。

小小一張紙,連接著國計與民生。數據顯示,我國是世界上第一造紙大國,紙和紙板產量已超過全球總產量的25%,已連續9年位居世界首位。

造紙不難,難在治汙。汙染是造紙業的「夢魘」,其工業廢水和COD(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佔全國工業排放總量的1/5和1/4。

前不久,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陳克復院士牽頭,多家單位參與研發的「製漿造紙清潔生產與水汙染全過程控制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斬獲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記者了解到,該項目通過產學研用協同攻關的形式,瞄準造紙行業的主要汙染環節發力,研發出造紙全流程清潔生產技術,助造紙業摘掉汙染大戶的帽子。

「從綠色出發,通過綠色方式,創造出綠色產品。」這句話成為重點實驗室對外輸出眾多重量級成果的共同價值遵循。

所謂生物質,是指自然界中通過土地、大氣、水、光合作用生長的各種有機體,可再生,乃至生生不息。近幾年,以生物質為源頭,延伸產業鏈,並最終替代傳統能源成為重點實驗室的追求。

雖貴為世界第一造紙大國,但我國木材資源匱乏卻是不爭的事實,利用常見的速生闊葉材資源、採用全流程綠色造紙技術,是解決造紙業發展瓶頸的有效途徑。重點實驗室主任陳嘉川教授團隊研發的酶促磨漿技術、酶促消潛技術、酶助漂白技術、酶精製紙漿技術等一系列製漿造紙酶催化綠色新技術,也奪得了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值得注意的是,重點實驗室的研發成果並沒有束之高閣,而是保持了超高的成果轉化率,這源於其獨特的研發模式:一方面,作為國家重點實驗室,高水平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聚集和培養優秀科學家始終是其堅守的重要職責;另一方面,注重「生物基材料與綠色造紙」等接地氣的研發,讓其在研發應用過程中,能納入企業合伙人,形成研發應用共同體。

一頭銜接民生:鍋碗瓢盆裡藏著高精尖

重點實驗室展廳裡的鍋碗瓢盆,從外表上看普通平常,但追溯它們的誕生過程則看點十足:這些鍋碗瓢盆以植物為源頭,通過一系列技術提煉、轉化而來。蘊含萬千的小物件雖不起眼,卻代表著未來科技的趨勢,凝結著科學家們的心血。

木糖醇、有機肥料、纖維素膜,貌似與造紙業風馬牛不相及,但卻是國內企業深耕造紙鏈條著力打造的產品。它們都是利用植物精煉技術提取,更是重點實驗室勠力打造的「王牌技術」。

記者在山東太陽紙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陽紙業)採訪時,技術人員展示了兩張紙在水中的不同變化:將紙放到水裡搖晃,其中一張基本保持原狀,另一張則迅速分解。技術人員介紹說,迅速分解的紙張沒有添加任何化學藥品。

可迅速分解的紙張是行業的高端產品。伴隨這種紙張下線的,還有從製漿廢液中提取的高附加值木糖和木糖醇。如果說傳統造紙業只是利用植物纖維中的纖維素成分,剩下的木素和半纖維素都作為廢液處理,如今,這些廢料搖身一變,成了盈利點。

記者了解到,如今,重點實驗室打造的植物精煉關鍵技術,是將造紙過程中的各種成分吃幹榨淨,將半纖維素、木素、纖維素有機地分開,各取所用。

在山東龍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力生物),技術人員從玉米芯、玉米秸稈等農業廢棄物中提取功能糖後,又在生物原料廢渣中提取出燃料乙醇,這一過程被國家發改委列入「國家高新技術示範工程」,提取物獲準供應石油系統。

無論是太陽紙業還是龍力生物,都是重點實驗室的成果轉化地。

藉助科技的力量,科學家們變成了「魔術師」。在他們眼中,一株「植物」,甚至具備了製造萬物的潛能。沿著這個潛力深入挖掘,重點實驗室以植物資源為基礎研究,開展國際前沿生物質精煉技術研發,產出了一批重大標誌性成果,建立起全球領先的生物質技術體系,包括生物質乙醇、生物質汽油、木糖醇、綠色造紙等生物基產品方面的清潔生產技術研發,以及實現植物資源高效高值利用。

不僅轉化成果,也在輸出CEO

在重點實驗室的走廊兩側,陳列著大約幾十個展板,每個展板都展示了一個人物。

山東晨鳴紙業集團(以下簡稱晨鳴集團)董事長陳洪國、山東華泰紙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泰集團)董事長李曉亮、山東世紀陽光紙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東興、山東恆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瑞豐、國家新能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偉……他們的名字不同,卻都是中國造紙行業響噹噹的人物;而這些人也為擁有一個共同的身份而自豪:都是重點實驗室輸出的人才。

這也是重點實驗室獨有的「CEO現象」。

比如從製漿造紙專業走出去的陳洪國,歷任技術員、車間主任、副總經理、總經理,直至成為晨鳴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在他的帶領下,晨鳴集團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造紙企業,世界紙業10強,中國企業500強。

為什麼重點實驗室不僅能轉化成果,還輸出了眾多的CEO?

陳嘉川的答案是:在重點實驗室,無論是人才的培養還是科技成果的研發,我們都強調要實實在在為工業應用、經濟建設服務。在人才培養、協同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對行業產業的支撐作用以及國際影響力這五項指標上,重點實驗室保持著持續的競爭力。

記者了解到,由於根植工業,優秀校友遍布各類製造企業,得益於強大而高端的人脈關係,重點實驗室在科研成果轉化和校企合作上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並先後創造了與華泰集團、晨鳴集團、太陽紙業、龍力生物諸多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諸多標誌性的科研成果和重大關鍵技術發明成功轉化為生產力和經濟效益,實現了校企互惠共贏。(王延斌)

相關焦點

  • 我國貴州最神奇的樹,只開花不結籽不繁衍,全國僅此一株
    導語:我國貴州最神奇的樹,只開花不結籽不繁衍,全國僅此一株貴州的梵淨山上有一株很神奇的樹,這棵樹已經有1380多年的歷史,而且它還是貴州最神奇的樹,我們知道植物都會開花結果,進行繁衍,而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在於,這種樹只開花不結籽不繁衍,就是因為這樣,所以全國僅有著一株,大家知道是什麼樹嗎
  • 孫悟空七十二變是變啥?揭秘七十二變真正含義
    孫悟空七十二變是變啥?揭秘七十二變真正含義時間:2015-06-27 14:24   來源:華東在線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題:孫悟空的七十二變究竟是指什麼?來源:網易-趣歷史 導讀:【孫悟空七十二變是變啥?
  • 這些植物種不得,種一株也違法!
    為了儘可能擴大搜查踏查範圍,最大限度發現毒品原植物,民警結合疫情防控,因地制宜開展「腳板+科技」巡查手段,專門從揭西縣局調來了兩臺無人機,對揭西縣南山鎮進行全面踏查。 什麼是 「毒品原植物」?
  • 碳原子的七十二變
    在人工創造的條件下,任何一種單質碳都可以像孫悟空的「七十二變」那樣發生神奇的改變。比如,利用加熱、高溫再結晶的方法可以把木炭轉化成石墨;在高溫高壓的條件下,石墨能轉換成金剛石;在電弧放電作用下,石墨可以形成單個或眾多的碳原子,如果讓它們重新生長,條件不同,形成的物質也不同,比如可以形成石墨烯、碳60、碳納米管等碳的同素異形體。
  • 白榮敏 | 綠雪芽:一株偉大植物的傳奇
    上可通天,下能達海,這峭壁吸日月精華受造化垂愛,儼然神峰情石,孕育了這株偉大植物。太姥為女神修行的道場,為神山,為仙山。一位偉大人物與一株偉大植物的關係就這樣被鎖定於祛病消災這樣一個人類生存的重大課題,這也是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
  • 春光明媚,來種植一株【虞美人】吧--《NONO實驗室》看看誰的花開的更好!
    NONO實驗室裡,玩轉科學GO!溫州市實驗小學的小夥伴們為大家帶來一場又一場的科學風暴!本期《NONO實驗室》裡我們來種一株【虞美人】         種花可有不少學問呢虞美人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長發育適溫5-25°C所以這個時候種植是最佳時機
  • 新手都能搞定的盆栽植物,栽培一株萬壽菊,花開整個秋天
    新手都能搞定的盆栽植物,栽培一株萬壽菊,花開整個秋天菊花是我國的傳統花卉,這種花是比較難養的,不是說它的難成活,而是因為這種植物的管理是比較的困難的,尤其是對於花卉的打理,更是很多栽培新手最不喜歡栽培的一種植物了,今天我們就來說一種比較好栽培菊花,萬壽菊。
  • 流沙河底有玄機《七十二變》帶你來揭秘
    由上海遊族出品的Q版RPG頁遊《七十二變》,帶你觀覽這流沙河底的奇觀!一同探尋不得不說的特色之處! 師徒四人 琉璃盞碎,遁流沙河底以自居 《七十二變》以《西遊記》為故事背景,將經典劇情再做創新。流沙河底 《七十二變》沙僧系統獨揭秘 在戰勝沙僧後,玩家便可享受由《七十二變》獻上的一頓饕餮大宴——沙僧系統。集極品裝備獲取和裝備強化為一體的沙僧系統,可謂是《七十二變》一大亮點。
  • 水母雪兔子不是雪蓮,而且它也只是一株平平無奇的高原植物啊
    事情的起源是某嘉賓在綜藝節目中採摘「雪蓮花」,這種「雪蓮花」實際上大名是水母雪兔子(Saussurea medusa),是一種珍稀植物。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之中,水母雪兔子位列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 微信群裡熱傳的神奇植物真身找到了
    上海闢謠平臺微信公眾號後臺收到網友諮詢,稱近日微信群中流傳著一張喜馬拉雅「帝王花」照片,這種神奇的植物形如寶塔,葉子則似萵苣葉,上部為黃色,下部為綠色,400年才開放一次,非常罕見。真有如此神奇的植物嗎?
  • 湖北發現中國植物新種 荊楚大地這些神奇植物令人驚嘆(圖)
    荊楚網編輯 譚偉綜合 湖北五峰後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月7日發布消息,該保護區確定發現一種中國植物新種,該植物已被命名為「鄂西商陸」,並被評定為極危物種。「鄂西商陸」橫空出世, 見證了大自然的神奇。    有圖有真相,這個新發現的植物長什麼樣呢?
  • 二郎神肉身成聖,學會七十二變,太上老君精通八十一變!
    在書中有一個神仙叫做二郎神,他是南極仙翁的弟子,學會了八九玄功,其實就是七十二變。二郎神在封神榜中是昊天大帝的外甥,母親就是瑤姬,一個上古女神。說到二郎神和他的母親,我們就會知道二郎神曾經有一個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那就是劈山救母,劈開桃山救出他的母親。經過一段時間以後,二郎神進入玉虛宮,成為南極仙翁的徒弟。
  • 他的職業是走遍地球秘境,只為取回一株「奇蹟植物」
    幾百年前,便有勇敢的探險家選擇為皇室貴族尋找珍稀的自然物種,他們遠赴重洋、走入深山,帶回本國人聞所未聞的植物和藥材,或是造型奇異的罕見特種。身為一名植物獵人,除了必須擁有豐富的植物知識外(已被人類發現的植物種類早已超過 30 萬種),更重要的是熱愛植物,因為「狩獵」的過程極其艱苦,充滿危機,要深入無人的險境,與大自然抗爭。
  • 在海南紅樹林溼地公園第一次看到了神奇的胎生植物,真的太有趣了
    在我來到紅樹林之前,我還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胎生植物,一直都以為植物成熟後果實就落下來,然後才會生根發芽長出一株新的植物。但到了紅樹林才見識到紅樹的胎生現象。紅樹的小胎苗紅樹的果實成熟後不會掉落下來,而是直接在媽媽的懷抱裡就生根發芽,長成一株小苗,發育成熟後會隨風飄落在海灘上,然後在一兩個小時之內快速地紮根海灘茁壯成長。真的非常神奇又有趣,帶小朋友來就更適合了。
  • 深圳這個新開的公園有點不一樣,裡面不種植一株園林植物
    為了更好地落實"植物科學深圳宣言"制定的植物科學發展理念,深圳市政府決定在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南區建設第 19 屆國際植物學大會紀念園。深晚記者了解到,第 19 屆國際植物學大會紀念園有四個"不一樣"之處。設計不一樣 大自然做設計師▲紀念園不種植一株園林植物。
  • 1850年,一株觀賞植物被帶回英國,開啟了瘋狂的物種入侵!
    植物也能成為入侵物種,它們的入侵也很可怕物種入侵有很多種方式,第一種是它們的野外遷徙自然流竄,來到新的生存環境自然快速的發展起來;第二種是有意地引進,如一些漂亮的觀賞植物或者有經濟效益的動植物等等;第三種就是無意的引進,這主要是針對一些微生物細菌和病毒等,它們跟隨某些進口商品流入
  • 「果凍」也能「七十二變」
    自然界中的植物都會在外界環境變化的時候做出相應的反應,比如含羞草在收到觸碰時會合攏葉片,向日葵的花盤會隨著光轉動,生物學上稱之為應激性,在材料學上則稱之為刺激響應,在外界刺激下可以發生形狀變化的材料被稱為智能變形材料。那麼如何讓沒有生命的水凝膠產生智能變形行為?
  • 研究稱實驗室培育的肉類可以用植物營養素進行基因改造
    據外媒報導,來自塔夫茨大學的研究人員對牛細胞進行了基因工程改造,最終獲得了含有β-胡蘿蔔素的實驗室培育牛肉。β-胡蘿蔔素是一種植物營養素,在人體內會轉化為維生素A。研究人員建議,未來實驗室培育的肉類可以通過營養工程來傳遞多種健康益處。
  • Scientific Reports:富含多種補充營養的一株轉基因水稻
    為了解決其他微量營養素的不足, ETH植物生物技術實驗室的Wilhelm Gruissem教授和其他國家團隊也都在發展水稻改良項目,包括提升大米和小麥鐵元素含量等。 但是,現有的所有轉基因水稻品種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它們只能提供一種特殊微量元素。因為,以現有的技術手段將幾種微量營養素結合在一株水稻中仍是美好的夢想。
  •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些植物有神奇的生存密碼
    ——讀沈葦的《植物傳奇》儘管每天都要接觸許多的植物,但我們對自己身邊的哪怕是一株最平常最普通的植物了解多少而當我們真正地開始與一株植物的前生今世,來龍去脈進行對話的時候,它為我們展示的是否就是一個熟悉而另類的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