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沈葦的《植物傳奇》
儘管每天都要接觸許多的植物,但我們對自己身邊的哪怕是一株最平常最普通的植物了解多少,比如苜蓿,比如蘋果,比如孜然,比如白楊?而當我們真正地開始與一株植物的前生今世,來龍去脈進行對話的時候,它為我們展示的是否就是一個熟悉而另類的世界呢?
《植物傳奇》告訴我們,每一朵花,每一株草,每一棵樹,都是世界的一個中心。讀懂一株植物,我們就像讀懂了上帝和人。本書選擇絲綢之路上存在的20餘種植物,為我們講述它們的身世、傳說、習性、生態、文化、宗教等,作者通過詩意的想像,多學科和跨文體的敘述方式,充分展示了一株植物的過去時和現在時,讓我們在閱讀中深入大地,回溯事物的起源,思考今生。
在吐魯番的葡萄園,葡萄這種植物承載了一個現實的吐魯番和死去的吐魯番,從葡萄到葡萄酒,是一次從肉身到精神的過渡。讓我們來看看從葡萄到葡萄酒的演變過程吧,葡萄園如同日月的「後宮」,從葡萄園的濃蔭開始,就流淌著綠色的真、綠色的善、綠色的美,從細小青果到蜜汁飛濺到超凡脫俗,這樣的過程經歷了夏天和秋天,葡萄到酒漿的演變過程,就是從肉身到精神的過程,肉身變成了聖徒的「血」。而從葡萄晾房走出來的葡萄乾,無疑就是時光歲月留在大地上的「乾屍」。
作者認為吐魯番的葡萄生存於「生」與「死」的這樣一個分野之間,生與死的相互打量——高處的墓地和低處的村莊:「死去的吐魯番是一種自足的孤寂,是另一個世界的鏡子……它將廢墟、墳墓、灰燼搬到天空,將死亡一寸一寸搬到天空,而活著的吐魯番,則是一位殷情的僕從,正源源不斷地向那個世界提供熱情、水土和養料。這使死去的吐魯番變成一株生機勃勃的葡萄,在死亡的大荒中繼續成長,有著發達的根須和茂密的枝葉。」無數的事實證明,吐魯番與葡萄的關係,是一種地理與果實的關係,在中國,說到葡萄,第一反應就是吐魯番,說到吐魯番,第一反應就想到葡萄,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一種互文見義的表達。
那麼胡楊呢?植物學家告訴我們,它是一種抗乾旱,抵禦風沙、耐鹽鹼的植物,而作者認為生長於沙漠邊緣的胡楊是「生與死在胡楊林中唇齒相依,是一種同在與混融。」在一座座流動的沙丘上,死去的胡楊長時間地站立著,傳說中千年不死,死後千年不倒,倒後千年不朽,可謂是一種自然界的一種信念,是一種英雄之樹。每一棵胡楊都是我們的親人:「柳葉胡楊像一群孩子,楓葉胡楊是成熟的男子,銀杏胡楊是一種高貴的女性氣質,而長鬚胡楊呢,則是胡楊家族中的智者。」從生到死,胡楊奔赴一個色彩的巔峰:「秋天的胡楊,它的熱烈,壯闊和輝煌可以和荷馬史詩,華格納歌劇和貝多芬交響樂媲美,它的狂愛精神向死而生,是對時光的祭獻,是一次金色的凱旋。」毫無疑問,對於胡楊的想像力,填補了植物學家面對胡楊想像力的失語。
天山深處的雲杉,從保護環境的角度來說,是綠色的植物長城,從想像的角度呢?「它是天山交響樂中錯落有致的琴鍵,天山大合唱中強勁、動人的音符」(作者語)。而夏多布裡昂的森林是這樣的「森林是人類最初的神殿,是宗教建築的原型…… 保留了原始的天籟。」天山深處成排的雲杉,讓人恍入聖殿和教堂,感受著神聖和震顫。雲杉生長在雪線之下,是天山植被的保護神,本章中,作者選取亞歐大陸腹地野生生物物種天然的基因儲存庫的庫德寧的雲杉,通過人物對話來展示雲杉抗擊風霜的頑強精神。而紙上的雲杉,則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當然不僅僅是雲杉:一株好的植物必定是一首好詩,包括了詩人的前世今生。
如果沒有讀過麥可·波倫的《植物的欲望》,人們很難想像今天每日吃進嘴裡醇香甜蜜、又圓又大的蘋果是被經過2000多萬年馴化的野蘋果,它們原初的味道還有著酸、苦等多種滋味,原初的形狀還有長的、扁的多種形狀。然而長期以來,人們的實用主義思想根深蒂固,為了得到適合自己口味的蘋果,按照自己的方式對其進行馴化和培育,於是,蘋果的野性逐漸失去,這種演化的過程麥可·波倫認為已經走得太遠,走到了這個物種在大自然中的適宜點已被危及的地步,這似乎也暗藏著整個地球的某種危機。物種如果失去了野性,文明也就失去了根,物種的反面的苦澀的缺席,甜自然也就沒有了意義。
新疆大地瀰漫著一種烤肉的香味,那是孜然和羊肉聯姻後的最佳食品組合。孜然作為新疆第一調料,以最世俗的方式深入西域廣袤的民間,烤肉、烤全羊、烤包子、薄皮包子、饢、原始抓飯、維吾爾藥茶等等,它進入人們的胃、腸、、血液、神經和大腦。孜然的學名為枯茗,也叫安息茴香、野茴香,為傘形花科孜然芹一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原始產地在北非和地中海沿岸地區。而新疆的孜然是通過絲綢之路從波斯傳入古代西域的,為伊朗型,經過了漫長的歲月,仍然保持著一種原生態的本色,開著細小的花朵,結出細小而內斂的果實卻散發著張揚的奇香。這似乎也暗合了新疆地處偏遠卻大氣磅礴的地域特點,孜然是新疆特有的味道,一種世俗而深沉的文化符號。
植物不應當有地域性,每一種植物都是大地之子,他們和人相互依存,是地球和諧的共同體。新疆地處中亞腹地,以綿延千裡的天山山係為母體,這裡存在著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有些甚至是其基因庫的所在地,比如雲杉,比如蘋果,比如雪蓮。而廣泛深入生活的植物是白楊、無花果、蘆葦、苜蓿、沙棗、玫瑰等等,這些植物古老而年輕,在古老而年輕的絲綢之路上始終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植物傳奇》提供給我們的意義在於:我們與現實的植物和紙上植物相遇,我們隨著作者跨越天山南北,用身體和心靈感受到了自然的恩賜和饋贈。通過這本書,我們走進了新疆一個綜合的人文視野,作者提供給我們的不僅僅是20餘種植物的前因後果,今生今世。世界上存在的每一種植物都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果把一株植物看著是我們身體的一個細胞,那麼人與自然就是一個共同體,植物的消失就意味著人體細胞的死亡,因此,植物的地域性是相對於其生長環境而言,但它們始終都是我們的近鄰和親戚。
最後來說說敘述方式,本書的一個明顯的敘述特點是每章後面的「植物配圖和小志」,作者創造性地將「植物配圖和小志」拓展為對文本內容的補充,開闊了敘述的話語空間,增加了閱讀的立體效果。當然,本書多學科、跨文體的寫作嘗試,對於我們理解、觀察一種植物提供了某種啟示,是不是也會為我們這些文字愛好者提供某種表達的可能呢?答案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