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麗莎_Mona Lisa
作者:李奧納多 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
美術作品名稱:蒙娜麗莎(Mona Lisa)
美術作品作者:李奧納多 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
原作收藏地:巴黎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 Paris)
作畫日期:約1503-1506年
畫家作畫年齡:達文西約51歲
原作尺寸:高度: 77 cm (30.31 in.), 寬度: 53 cm (20.87 in.)
美術作品材質:楊木板上油畫(Oil on white Lombardy poplar panel)
蒙娜麗莎(/monlis/;義大利語:Monna Lisa [mnaliza]或La Gioconda [ladokonda],法語:La Joconde [lakd])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李奧納多 達文西的半身肖像畫。蒙娜麗莎也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畫作之一。它擁有歷史上最高的保險價值,1962年的價值為1億美元,在2017年價值近8億美元。這幅畫被認為是弗朗西斯科·德爾·焦孔多(Francesco del Giocondo)的妻子麗莎·蓋拉爾迪尼( Lisa Gherardini)的肖像,畫在倫巴第白楊面板上(white Lombardy poplar panel)。它被認為是在1503年到1506年間完成的;然而,達文西可能一直到1517年才停止創作。最近的學術研究表明,它在1513年之前不會開始。它被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 (Francis I )收購,現在是法蘭西共和國的財產,從1797年起在巴黎的羅浮宮博物館永久展出。{《蒙娜麗莎》是達·文西最喜愛的作品,作者生前一直把它留在自己的身邊。直到達·文西去世後,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用了一萬二千裡弗(法國金幣名),才從達·文西的弟子手中買下。}
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 (Francis I )肖像,讓·克魯埃(Jean Clouet)1530作
有人認為達文西是在1503或1504年在義大利佛羅倫斯開始畫《蒙娜麗莎》的。儘管羅浮宮聲稱它「無疑是在1503年到1506年之間繪製的」,但藝術史學家馬丁·肯普(Martin Kemp)說,要確切確認實際日期還有一些困難。此外,許多研究達文西的專家,如Carlo Pedretti和Alessandro Vezzosi,都認為這幅畫是達文西在1513年後晚年風格的特徵。其他學者認為,根據歷史文獻記載,達文西可能在1513年才完成這幅作品。達·文西同時代的畫家喬治·瓦薩裡(Giorgio Vasari)說,「在畫了四年之後,(他)沒有畫完」。據說,達文西晚年後悔「從未完成一幅作品」
喬治·瓦薩裡(Giorgio Vasari)自畫像,1511年7月30日作
美術作品《蒙娜麗莎》(《Mona Lisa》)歷史歷程1516年,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邀請達·文西到安博瓦西國王城堡附近的克洛斯盧斯工作。據信,他帶著《蒙娜麗莎》來到法國後繼續創作。藝術歷史學家卡門·c·班巴赫(Carmen C. Bambach)得出結論說,達文西可能一直在完善這部作品直到1516或1517年。這幅畫曾被保存在楓丹白露宮,直到路易十四將這幅畫搬到凡爾賽宮。 法國大革命後,它被轉移到羅浮宮,並曾在杜樂麗宮的拿破崙臥室度過了一段時間。在普法戰爭(1870 – 1971年)期間,它從羅浮宮搬到了布列斯特兵工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蒙娜麗莎再次從羅浮宮被安全帶走,首先被帶到安博伊西城堡,然後是洛克-迪厄修道院和尚博城堡,最後被帶到蒙託班的英格爾博物館。據報導,2015年12月,法國科學家帕斯卡爾 庫特(Pascal Cotte)利用反射光技術在繪畫表面下方發現了隱藏的肖像。 肖像是一個側面看的模型的基礎圖像。 庫特在2004年獲得羅浮宮的繪畫後,花了十年時間使用層擴增方法來研究這幅畫。根據庫特的說法,潛在的形象是達文西最初的蒙娜麗莎。(可見《蒙娜麗莎》經歷過很多次的修改)美術作品《蒙娜麗莎》(《Mona Lisa》)鑑賞草稿背景
《艾爾沃斯·蒙娜麗莎》(Mona Lisa of Isleworth)
在《蒙娜麗莎》創作之前,就有一幅,《艾爾沃斯·蒙娜麗莎》(Mona Lisa of Isleworth)油畫:《艾爾沃斯·蒙娜麗莎》出自達·文西,其創作時間遠遠早於《蒙娜麗莎》油畫作品。《艾爾沃斯·蒙娜麗莎》繪畫,人物的面色清新紅潤,不沾歲月痕跡,有著與蒙娜麗莎非常相似的長相、服飾、手勢和神秘笑容,只是更為年輕。有專家還曾利用碳定年法對《艾爾沃斯·蒙娜麗莎》進行了測定,結果顯示,該幅畫創作於15世紀。直觀鑑賞《蒙娜麗莎》畫像沒有眉毛和睫毛,面龐看起來十分和諧。直視蒙娜麗莎的嘴巴,會覺得她沒怎麼笑;然而當看著她的眼睛,感覺到她臉頰的陰影時,又會覺得她在微笑。蒙娜麗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興、9%的厭惡、6%的恐懼、2%的憤怒。蒙娜麗莎,坐在一把半圓形的木椅上,背後是一道欄杆,隔開了人物和背景,背景有道路、河流、橋、山巒,它們在達·文西「無界漸變著色法」的筆法下,和蒙娜麗莎的微笑融為一體,散發著夢幻而神秘的氣息。
蒙娜麗莎的手的細節,她的右手放向她的左邊。達文西選擇了這個姿勢,而不是結婚戒指,其用意是將麗莎描繪成一個善良的女人和忠誠的妻子。
美學鑑賞《蒙娜麗莎》與文藝復興時期對聖母瑪利亞的描繪非常相似,當時聖母瑪利亞被視為女性的理想化身。這名婦女坐在一張雙手摺疊的坐在扶手椅上,顯得挺直,這是她預留姿勢的標誌。 她的視線固定在觀察者身上。 這個女人看起來很活躍,萊昂納多通過他的繪畫方法「渲染層次(sfumato)」實現了這種方式。 柔和的混合營造出一種模糊的情緒「主要有兩個特徵:嘴角和眼角」。這幅畫是第一批在想像中的風景前描繪畫中人物肖像的作品之一,而達文西是最早使用空間透視的畫家之一。這個神秘的女人被描繪成坐在一個似乎是開放的長廊裡,兩邊都有黑色的柱子。在她的身後,一片廣闊的風景順著冰冷的山脈中退去,蜿蜒的小徑和遠處的橋,只給人類留下了最輕微的痕跡。達文西選擇將地平線的位置不放在脖子上,就像他對待吉尼拉 德 賓尼(Ginevra de\\\\』 Benci)那樣,而是在眼睛的高度上,這樣就把這個圖形和風景聯繫起來,並強調了這幅畫的神秘本質。
背景細節(右側)
吉尼拉 德 賓尼(Ginevra de\\』 Benci)肖像,木板油畫,達文西1474-1478年作,現收藏於:華盛頓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D.C.)
蒙娜麗莎沒有明顯的眉毛或睫毛。一些研究人員稱,在那個時候,有教養的女性拔這些毛髮是很常見的,因為她們被認為不雅觀。法國工程師帕斯卡爾·庫特(Pascal Cotte)宣布,他對這幅畫的超高解析度掃描結果證明,蒙娜麗莎最初是用睫毛和可見的眉毛繪製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睫毛可能由於過度清潔而逐漸消失了。庫特發現這幅畫僅僅是修改了蒙娜麗莎臉部的大小和視線的方向就已經被修改了好幾次。他還發現,在其中一層畫中,畫中的人物戴著許多髮夾,頭戴飾有珍珠的頭飾,後來這些珍珠都被擦掉,塗上了顏色。
《蒙娜麗莎》油畫:該作品經過了四個創作階段:第一層,是一幅對未知對象的肖像草稿,從輪廓可以看出,有較大的頭、鼻、雙手和較小的嘴唇;在第二層裡,達·文西用一幅《佩戴珍珠髮飾的肖像畫》覆蓋了最初的草稿。第三層,是1503年創作的《麗莎·格拉迪尼肖像》,帕斯卡認為這才是蒙娜麗莎的原貌,也是他所認為的「另一幅女人的畫像」。畫中的蒙娜麗莎眼睛看向左邊,面帶微笑,這是當時標準的肖像畫模樣。第四層,是《蒙娜麗莎》油畫作品:臉微微向右轉了過來,就連目光也是向右的。
蒙娜麗莎漂亮嗎?關於這幅畫的模型和景觀有很多猜測。例如,達·文西可能忠實地描繪了他的模特,因為她的美貌並不被認為是最好的,「即使用十五世紀晚期或二十一世紀的標準來衡量」。東方藝術的一些藝術史學家,如Yukio Yashiro,認為畫面背景下的風景受到中國畫的影響,但由於缺乏明確的證據,這一論點受到了質疑。蒙娜麗莎消失的微笑哈佛大學的瑪格麗特利文斯通教授在2003年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當用直接的視覺觀察時,蒙娜麗莎的微笑就消失了。由於人眼處理視覺信息的方式,它不太適合直接獲取陰影;然而,外圍視覺可以很好地捕捉陰影。《蒙娜麗莎》實景的發掘2008年,烏爾比諾大學(Urbino University)的一位地貌學教授和一位攝影藝術家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發現蒙娜麗莎的風景畫與義大利佩薩羅省(Pesaro)、烏爾比諾省(Urbino)和裡米尼省(Rimini)蒙特費爾特羅省(Montefeltro)的一些景觀有相似之處。達文西密碼?《蒙娜麗莎》眼中的神秘字符
義大利國家文化遺產理事會主席西爾瓦諾·溫切蒂藉助顯微鏡觀察油畫中蒙娜麗莎的眼睛,發現微小字符。肉眼看不出來。她綠褐色的右眼球上畫有黑色的LV字樣,很明顯這是李奧納多·達文西的姓名首字母。左眼球上的字符尚未辨明,但看起來是字母CE,也可能是B或者S。除眼睛外,畫作其他位置也藏有字符,在背景中橋拱上可以看到數字72,也可能是字母L和數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