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鑑賞:蒙娜麗莎,這是一個永遠探討不完的問題

2020-12-05 晴格格分享

蒙娜麗莎,這是一個永遠探討不完的問題。自問世至今,將近五百年,後人不知做過多少品評和揣測,留下越來越多的迷局。當今,世上有研究《蒙娜麗莎》的專著數百部,而有近百名學者將此畫作為終身課題。時間的推移不會使疑團得到解決,只會隨著研究的深入,將更多的疑惑留給後人。

蒙娜麗莎

人們過分地喜愛她。無止境地探討她那難以覺察的、轉瞬即逝然而亙古不變的微笑,那洞察一切而又包容一切的眼神,那端莊沉穩的姿態,高貴而樸素的裝束,以及無懈可擊的完美構圖。人們驚嘆:李奧納多,惟有李奧納多,上帝一樣的智慧,才能採集那麼多美的元素,將眾多美好合為一個完美。於是,美、智慧、永恆,三位一體,極致的搭配,再無超越的可能。就這樣,蒙娜麗莎帶給人們無限美好的遐想,也給人們無限沉重的壓力。人們既願意棲身她的庇蔭,吸取滋潤的營養;又渴望走出她的陰影,呼吸自由的空氣。多少年了,無數醉心繪事的人,都為這一重矛盾所困擾。 這是一個神話,它與達·文西無關,完全是後人製造的。

神話像雪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滾動,無限膨脹,最終連神話的製造者也被吞沒。如今,蒙娜麗莎坐在羅浮宮一處顯要的位置,隔著厚厚的防彈玻璃,每天以我們熟知的、神秘而永恆的微笑迎候數以萬計的來訪者。這些朝聖般的觀眾心中裝著各式疑問,他們渴望通過這一張溫柔嫻靜的臉龐讀出答案,然而離開時卻將更多的問題帶走。問題是五花八門,許多與蒙娜麗莎並無關係。有人會問:蒙娜麗莎究竟是畫中人的名字,還是微笑的別稱?畫中人究竟是銀行家喬.貢多的妻子,還是伊薩貝爾王妃?此畫確有真人模特,還是憑想像畫成?畫中人物沒有眉毛,這是當年佛羅倫斯的審美時尚,還是像某人所說,其人正在懷孕,是妊娠反應?畫中人是否剛經歷流產的傷痛,所穿衣裳是喪服?蒙娜麗莎那令人迷惑的表情真的是微笑嗎?難道不是面部麻痺症造成?蒙娜麗莎到底是男是女?其原型是否就是達.芬奇本人?問題越問越離奇,距離畫本身越來越遙遠,不僅無助於解讀該畫,反而將人不斷引向迷途。 其實,有些問題已經構成了對《蒙娜麗莎》的褻瀆,只是提問者尚未覺察。

蒙娜麗莎是男是女,這還用得著問嗎?任何一個對性別有感知的人都不該對此產生疑問,可是有人偏要提出如此荒唐的問題。有人說蒙娜麗莎給人的感覺是中性的,至少她不會給人產生性的誘惑。試問,難道惟有性感才能構成女性美嗎?如此,一幅肖像畫與一幅色情照片又有多大區別?無疑,蒙娜麗莎是美的,她的美充分體現在人性美上,而不局限於女性特徵;或者說,她的美已經超越了性別阻隔,但這並不等於連性別都分辯不出。對於顯而易見的事實還要發出荒唐的疑問,若不是別有用心也是無聊之極了。面對一幅分明令人愉悅的肖像卻偏要說甚麼面部麻痺症,這簡直令人憤慨。蒙娜麗莎表情是僵化的嗎?瞬間的表情被定格就說成僵化,那真是荒唐透頂。微笑是難以描述的,專注中不自覺的微笑,友善的微笑,欣慰的微笑,或是略帶嘲諷的微笑,那是每個人不同情緒下的感受,但笑意是毫無疑問的。至於有人感到蒙娜麗莎的微笑是常人難以企及的,因而斷定此畫不是以真人為模特,而是完全憑想像畫成,這種論斷也純屬多餘。人們驚嘆達.芬奇卓越的繪畫技巧:畫中人由面部五官到雙手,再到身體的其他部分,包括衣著穿戴,每一處都那麼真實可感,幾乎伸手可及,這是憑空想像無法完成的。倘若沒有真實人物作參照,達.芬奇縱然有天大的才氣也不可能畫得如此生動細膩。有人要問,畫中人的眼神、她的笑意是那麼遙遠和不辯深意,那是其人所獨有的嗎?為什麼今人就摹仿不出?其實這樣的問題很好解答。每一個了解繪畫的人都懂得,肖像畫並不等同於人物原型。一幅好的肖像畫首先要體現作者與表現對象間的互動;畫家將自己的智慧、情感、人生理念、精神渴求等等都熔鑄進了畫中人物,這樣觀眾從畫面上讀到的肯定比真實人物要豐富的多。我們了解了達.芬奇的生平,認識了他在諸多領域的非凡造詣之後,上述問題也就迎刃而解。既如此,那麼畫中人究竟是誰的妻子、叫什麼名字就不重要了,她是達·文西全部藝術才情的匯聚,也是他理想人格的集中體現。從這個意義上說,她不是任何人的妻子,她是一個超乎常規限定的完美人性。我們可以理解蒙娜麗莎為達.芬奇的精神肖像,但要說是以他本人為模特就顯得太庸俗化了。有人通過電腦技術將達.芬奇的自畫像與蒙娜麗莎作以對照,發現兩者的基本結構驚人地相似,於是斷定該畫是以他本人為模特。其實這是吹毛求疵。相似不等於吻合,當然完全吻合是不可能的,正如畫中人與真實人物也非完全相同;然而不同的人總有相似之處,並且相似性是主要的,差異卻是微小的;更何況每一個畫家描繪他人時總會不自覺地把自己的形象帶進畫面,因為畫家對自己最熟悉;這點想來達.芬奇也不會例外。

說到這些,其餘的問題也就無須解釋了。如果我們多讀一些畫,多接觸一些畫家,那麼不著邊際的問題就不會提出來了。 駁斥了上述一些問題,不是說圍繞《蒙娜麗莎》的研究都是無意義。作為世界美術史上最具知名度的一件作品,必然會有無盡的問題為後人探討。對於《蒙娜麗莎》人們過分熟悉,很難再產生新鮮感;然而醉心於此畫的人,卻是每看必有新得,各中奧妙怕是只可意會了。《蒙娜麗莎》不但是羅浮宮的鎮館之寶,簡直是法國人的驕傲。當年《蒙娜麗莎》曾經失竊,千萬人為之痛不欲生,政府則把當日定為「國難日」;而當它失而復得時,則舉國歡騰,其盛況不啻於國家重獲新生。

達文西

法國人莫非忘記了,《蒙娜麗莎》本不該屬於他們。在蒙娜麗莎的故鄉義大利,擁有無法估量的藝術寶藏;卻不曾擁有《蒙娜麗莎》,不能不說是巨大遺憾。這是世界上擁有最多發燒友的一幅畫,不要說藝術界,單就政界要員對她的迷戀就令人詫異:大名鼎鼎的戴高樂總統每當心緒煩躁時,必驅車前往羅浮宮欣賞《蒙娜麗莎》,出來後便滿面春風,原先的煩惱蕩然無存;而蓬皮杜總統則公開承認無法克制對《蒙娜麗莎》的心馳神往之情。世紀偉人邱吉爾可謂是曾經滄海了,可他晚年有幸親撫《蒙娜麗莎》時,竟無法控制顫抖的手指;鐵娘子柴契爾夫人亦對《蒙娜麗莎》情有獨鍾,無緣享有真跡,就收藏了4幅贗品。看到這些事實,我們會產生疑問:一幅不大的肖像畫為何竟有如此巨大的魅力或是震懾力,難道不是有一種神秘的無形力量在驅動麼?

有些問題是難以回答的,我們先從《蒙娜麗莎》自身來認識。舉世公認的真跡現藏羅浮宮,那是流傳有序的。當年達.芬奇遷居法國,身邊就帶著這幅畫;達.芬奇死後,《蒙娜麗莎》即為法國王室所擁有;羅浮宮建成後,此畫就被永久收藏。然而,人們不解,現今看到的《蒙娜麗莎》與當初描述的不盡相同。莫非已經過他人做手腳了?的確,我們今天看到的畫與當年達.芬奇初畫的已經有了不小的差距。據說,當年拿破崙得到《蒙娜麗莎》,為了將它裝進現成的鏡框,裁去了畫面左右各三釐米;原先的畫上兩側有石柱,現在看不到了,只能看見一點柱礎。按說拿破崙給此畫造成了極大破壞,可我們今天卻不會這麼認為。在今人看來,《蒙娜麗莎》的構圖是完美無缺的,人物身後的風景拓展了畫面空間,又很好地烘託了人物內心世界,人物形象也極為突出;相反,兩側增加了立柱反倒覺得構圖沉悶,視野欠開闊,人物形象也失去了單純。拿破崙戎馬一生,未曾對藝術有過特殊的關注,卻在美術史上留下了顯著的一筆,真是不可思議。看來神聖也不見得是不可動搖的。 我們現在看到的《蒙娜麗莎》是棕褐色調,略帶些青綠色相,色彩簡潔而沉靜,樸素而凝重。我們以為畫向來如此,其實不然。據達.芬奇同時代人對此畫的描述,當時的畫是色彩鮮豔,調子明快的,什麼時候變成了現在的樣子呢?當年法王得到了《蒙娜麗莎》,為了更好地保護它,在表面塗了過多的光油;歷經數百年光陰,光油變成了暗褐色,像我們目前看到的色彩;畫表面已經開裂,形成了蛛網般的細密紋理。保存狀況不佳,那是令人惋惜的;然而,我們寧願承認當今的《蒙娜麗莎》。單純渾厚的色調與人物沉靜內斂的精神氣質相得益彰;深暗的衣飾、迷濛的背景將人物臉龐及雙手襯託得響亮動人;而均勻的裂紋則給人物增添了神秘氣息,讓我們欣賞她時帶上更多的崇敬與神往。有人想通過現代科技手段除去表面油垢,恢復原先明麗的色彩;只是擔心技術不過關,怕損傷畫面。其實,倘若真的修復了,我們反倒會覺得陌生以至難以接受。

臨摹名畫是一種喜愛的表現,《蒙娜麗莎》就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臨本。且不說今人的臨摹,僅在達.芬奇時代就有好幾個版本的《蒙娜麗莎》,那多半是達.芬奇的學生或助手臨的。有幾幅技巧拙劣,放在原作跟前不堪入目,不過其中也不乏佳作。在美國新澤西州也有一幅《蒙娜麗莎》,和羅浮宮的原作極為相似,只是構圖略大一些,露出左右兩側的石柱(原作構圖本來如此)。畫上的蒙娜麗莎秀麗、清純,更具人間氣息。專門研究《蒙娜麗莎》的學者雷特認為這幅也是達.芬奇所作,而且是最初作品,該作表現出了人物的青春魅力;而收藏於羅浮宮那幅大約作於1513年。

達.芬奇到了晚年技藝愈加爐火純青,但多年過去,蒙娜麗莎已不再年輕,而多了些許成熟與深沉。這種說法頗耐人尋味,但畢竟只是推測,難以得到證實。多數人對此持否定意見,反對者認為:達.芬奇一生中創作的繪畫屈指可數,他從未重複過自己的作品。不過,這種論斷也缺乏說服力,達.芬奇本人就曾經畫過兩幅同樣的《巖間聖母》 。既如此,那麼他留下兩幅《蒙娜麗莎》也非絕對不可能。據稱達.芬奇畫《蒙娜麗莎》前後耗費了四年時間或更久,那他在這其間畫過一幅或多幅變體畫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真偽鑑定會有專人去考據,而我們將新澤西州的《蒙娜麗莎》與羅浮宮的原作放在一起欣賞是別有趣味的。兩幅畫看去幾乎一模一樣,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兩者風格截然不同。新澤西的蒙娜麗莎看去更活潑些,嫻靜溫柔中透出靚麗與清新;人物動態是平靜自然的,毫無刻意臨摹的那種拘謹與呆板;背景色彩反差較大,不似原作那般含蓄沉穩,卻與該畫的氣氛極為協調。無疑,這是一幅佳作,但與原作相比就顯得單薄了。當我們面對《蒙娜麗莎》原作時,不會有驚豔之感;那不是一位絕代佳人,似乎也不大年輕。蒙娜麗莎的手也被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手。 但是,我們會長久端詳著畫面,不忍轉移視線。我們首先會被那絕妙的光影效果所折服,層層退暈呈現出豐富的空間以及逼真的質感,無界線的形體轉折及色彩變化,比同時代人領先了幾個世紀。真正讓人驚嘆的還不是技巧,那時隱時現的神秘微笑才令人銷魂。那笑容太淺淡了,離得再近也看不真切;然而,只要你看到畫,無論距離多遠,都能感到微笑的存在。微笑不僅體現在翹起的嘴角,而是遍及臉上每一部分肌膚,甚至畫面的各個角落,以至觀者在欣賞蒙娜麗莎的同時,內心也裝滿了微笑。面對真跡的感受是別處無法取代的,羅浮宮的《蒙娜麗莎》註定會被永久保存。 《蒙娜麗莎》就這樣佔據著人們的心靈。幾個世紀過去了,蒙娜麗莎幾乎成了一項法則,為無數藝術家所遵循。然而在藝術界,有了法則的設立者,就會有顛覆者。20世紀是藝術走向自由與多元的世紀,許多原本神聖的法則都發生了動搖。來自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商品經「蒙娜麗莎」之手而身價倍增。蒙娜麗莎或握滑鼠,或持飲料,或叼菸捲,或著泳裝,或披婚紗,形象千奇百怪。無論人們讚嘆其想像獨特,還是因其歪曲名畫而不齒,廣告卻因此為人注目,商家藉此達到了促銷的目的。與此同時,還有不少人喜愛裝扮蒙娜麗莎,有的國家還舉辦「蒙娜麗莎模仿大賽」,獲獎的女士總是無比榮幸。正因有了此類活動,某些男士也產生了裝扮蒙娜麗莎的念頭,有人還真的實踐了,男士扮演的「蒙娜麗莎」讓人看了實在是忍俊不禁。 關於《蒙娜麗莎》還有一個傳說。公元前817年,古埃及有一個叫哈歌布蘇的女祭司,非常美麗,可以預測未來。她為了給法老祈福並獲得永生,她自願被做成木乃伊,葬在胡夫金字塔的石棺中。2003年,考古隊開啟了她的石棺,可裡面什麼也沒有!他們還發現,墓室牆上的古老文字,是女祭司給自己留下的預言:她在300年後會復活,然後會有一個來自芬奇鎮的畫家萊昂納多把她的微笑畫下來,難道這正是達·文西畫中的蒙娜麗莎?!這種說法很離奇,但願在不久的將來,真相會讓我們釋懷。 這都是近些年的事情。在這個高速運轉的、文化快餐統治的世界裡,再神聖的經典也擺脫不了被解構的命運。對此我們很難做出評判,也許我們會為設計家天才的創意而讚賞有加,或因玩世者褻瀆神聖而憤慨不已;然而,這都是確實的存在,我們除了承認別無他途。

幾百年來,《蒙娜麗莎》受到太多的讚譽,超出了它自身的承載力;當人們對它的推崇達到了飽和,不再有更新的創意時,歪曲、嘲弄和揶揄就應運而生。而正本清源,又有專門研究和品評《蒙娜麗莎》的文章或專著不斷問世,包括各種推斷與猜測;就這樣,一幅畫成了一門學科,許多人願意耗費畢生的精力。未來的科學研究也許會為我們解答許多關於此畫的疑問,然而神秘一旦消失,一切便如同猜破的啞謎般索然乏味。畢竟,《蒙娜麗莎》是一幅畫,一幅美麗的肖像,我們帶著虔誠,也帶著無需解答的疑問去欣賞她,這就夠了。

相關焦點

  • 蒙娜麗莎十大恐怖之處?帶你認識真正的蒙娜麗莎
    此外,許多研究達文西的專家,如Carlo Pedretti和Alessandro Vezzosi,都認為這幅畫是達文西在1513年後晚年風格的特徵。其他學者認為,根據歷史文獻記載,達文西可能在1513年才完成這幅作品。達·文西同時代的畫家喬治·瓦薩裡(Giorgio Vasari)說,「在畫了四年之後,(他)沒有畫完」。
  • 達文西還畫了幅《不微笑的蒙娜麗莎》,你可能從未見過!
    說到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畫作,達文西《蒙娜麗莎》絕對忝列其中。《蒙娜麗莎》原畫收藏於法國巴黎的羅浮宮,1911年被盜,兩年後奇蹟般失而復得,但世界各國有不少收藏家聲稱那找回來的不是真品,而是被人複製了的膺品,他們各自收藏的才是達·文西的真跡。
  • 世界史:《蒙娜麗莎》的微笑為何神秘莫測
    《蒙娜麗莎》的微笑為何神秘莫測1. 蒙娜麗莎的原型是誰《蒙娜麗莎》是一幅家喻戶曉的傑作,可謂名畫中的名畫。然而,在許多人的印象裡,這幅畫卻像團迷霧,困惑著世代的人們,甚至連畫名也有不同的說法。除了眾所周知的《蒙娜麗莎》外,這幅畫也稱《拉喬康達》。此一標題源自16世紀義大利的美術史家喬爾吉歐·瓦沙利所著的《達·文西傳》一書,可以肯定的是,這絕不是畫家自己命的名。根據此一傳記的說法,畫中人物確定是佛羅倫斯貴族弗朗契斯科·拉喬康達的妻子艾麗莎貝,果真如此,這位謎般的神秘女子自然就是拉喬康達的夫人了,簡稱「拉喬康達」。
  • 《蒙娜麗莎》到底美在哪裡?
    但如果你是一個不太懂藝術的普通人,該如何看懂《蒙娜麗莎》?《蒙娜麗莎》究竟美在哪裡?所以,很可能這不是達文西有意為之或者是作品未完成的一個痕跡,而是因為在17世紀的清洗中將畫家畫在已幹顏料上的眉毛(作為最後的一筆)清洗掉了。修復者用了不合適的溶劑,卻將傑作的一部分永遠地毀了!同樣,今天人們在原作上所見到了過度的綠色調也是過分的、不恰當的修復所釀成的一種後果。
  • 達文西為何能畫出蒙娜麗莎的微笑?
    其在美術、科學、音樂、建築學、文學、醫學、數學等諸多學科領域,都取得了超凡的成就。在諸多偉大的成就之中,達文西最為世人驚嘆的,還是其繪畫技藝。達文西的繪畫技巧簡直出神入化,當今世界上最著名的《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等絕世佳作,就是出自達文西之手。有人說,梵谷的作品價值是最高的,而達文西的作品則是無價的。
  • 《蒙娜麗莎》微笑之謎
    1993年,加拿大美術史家蘇珊·吉魯公布了一項令人震驚的研究成果。她說蒙娜麗莎那傾倒無數觀賞者的口唇,是一個男子裸露的脊背。這一論斷既新鮮又荒誕,然而論證是有力的。集畫家、雕刻家、建築師、工程師及科學家等多種才藝於一身的達·文西,可謂是個「怪傑」。他喜歡穿粉紅色外套,在鬍鬚上毫無顧忌地塗上五顏六色,還常稱自己解剖過不下30具死屍。
  • 畫雞蛋的「孩子」去世500年,蒙娜麗莎是微笑還是流眼淚?
    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鬥爭中,文藝復興是一個歐洲的分水嶺,資本主義思想逐漸佔據上風,為最終資本主義革命勝利埋下了寶貴的種子。其實,提起達文西,所有人都會想起他著名的畫作《蒙娜麗莎》,這幅畫作可是巴黎的羅浮宮的三件鎮館之寶之一。世人提起《蒙娜麗莎》更多的是蒙娜麗莎謎之般的微笑。達文西博學多聞,在繪畫、音樂、建築、數學、幾何學、解剖學、生理學、動物學、植物學、天文學、氣象學、地質學、地理學、物理學、光學、力學、發明、土木工程等領域都有顯著的成就。達文西可是一位「徹頭徹尾」的全能型「選手」。
  • 通過美術鑑賞課,培養學生的審美判斷能力,提升讀圖能力
    為了順利達成這一目標,提升小學生的美術學科素養,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加強對當前視覺語境下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掌握科學觀察、理解和應用各類文化圖像的方法,在提高學生藝術鑑賞力的同時,也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科素養,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 裸體蒙娜麗莎將展出,被拿破崙家族密藏200多年,懷疑是達文西畫
    當地時間2019年5月29日,法國香緹,「裸體蒙娜麗莎」將舉行媒體預覽。這幅畫將於2019年6月1日至10月6日在尚蒂伊莊園展出。蒙娜麗莎,這幅世界上最享有盛譽的人物肖像畫問世至今已近500年。它是法國羅浮宮的"鎮館三寶"之一,畫中的女主人也成了一個永遠探討不完的神話。
  • 《蒙娜麗莎》中究竟蘊含著怎樣的秘密?
    在世界上,有這樣的一副神秘的畫作,她詭異的微笑,困擾了人們長達了500年之久,由達.芬奇所作《蒙娜麗莎》,關於它的秘密,到現在科學家們至今沒有給一個準確的答案,有人說,這是一副藏寶圖,也有人說,這是一把地球的鑰匙。
  • 蒙娜麗莎的微笑原來是視覺假象
    人們所爭論的似乎都是她的微笑,其實,就連畫名也有爭議,除去眾所周知的名字《蒙娜麗莎》外,這幅畫也稱《拉喬康達》。此一標題源自16世紀義大利的美術史學家喬爾吉歐·瓦沙利所著的《達·文西傳》一書,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絕不是畫家自己命的名。
  • 世界未解之謎,蒙娜麗莎的畫像
    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的畫家達文西,曾經就是為世人留下了一幅不朽的畫作,甚至是現在的人還沒有真正的弄明白這幅畫吧。那就讓我們來一塊看一下吧。這幅畫就是畫的一個微笑的女人,這個女人的笑容是大家看不懂的,大家都在猜測,這個女人到底是在笑什麼呢?
  • 外星人大祭司的秘密竟藏在《蒙娜麗莎》的微笑裡?
    有人說,這是一副藏寶圖,也有人說這是一把離開地球的鑰匙,但不管怎麼樣,故事還要從他的創作者達文西說起,你可能不信,達·文西並不只是一位畫家,他在哲學、醫學、工程學等多達20門學科中都有極高的造詣,可以說它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天才。愛因斯坦曾說過,如果達文西將當時的繪畫手稿公布於世,最少能讓歐洲科技前提上百年。1503年依靠《最後的晚餐?
  • 蒙娜麗莎的微笑是否有難言之隱?外科醫生道出秘密,她缺碘了
    許多的謎題越去探究就越想了解,現在就來看看義大利名畫家達文西的《蒙娜麗莎的微笑》,看看有哪些值得深思的地方!當名畫《蒙娜麗莎得微笑》被掛在法國著名的藝術品藏館羅浮宮當中供人鑑賞的時候,人們便被眼前女子的迷一樣的微笑所吸引,多少年內,一直都沒人知道微笑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直到一天一位名叫梅拉的外科醫生就冒名來到羅浮宮參觀。
  • 杭州中考模擬作文杭州嘉綠苑中學初一張子馨:藝術鑑賞社團
    首先,我認為我們學校應該再添加一個藝術鑑賞社團,這個社團可以帶領著學生們聆聽經典的音樂或是欣賞美麗的藝術作品,這可以讓我們大開眼界,,我們可以坐在教室裡就可以去跟著藝術家們去世界各地遊玩,可以穿越道他們的年代,去聽去賞,那一定會很充實我們的校園生活的。
  • 蒙娜麗莎畫像三大恐怖之謎
    肉眼看不出來。她綠褐色的右眼球上有LV字樣,很明顯這是萊奧納多·達文西的姓名首字母。」而左眼也被發現有奇怪的數字和字母,有專家說是字母CE或者CB和數字2,意義是什麼暫時沒有人給出確切的說法。,皮奇裡洛住在紐約,從事美術設計工作。
  • 蒙娜麗莎的微笑很美?放大3倍後,外科醫生說:她沒笑,而是有病
    文藝復興時期,出現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達文西所畫的作品《蒙娜麗莎》。這幅畫作現在收藏在法國羅浮宮博物館,每年到羅浮宮鑑賞《蒙娜麗莎》的人數大約在600萬人左右,可見這幅作品在世界繪畫史上所佔的深遠的影響。
  • 《蒙娜麗莎》微笑為什麼如此迷人?放大30倍後,終於發現原因
    蒙娜麗莎這幅畫有一個獨特之處就是無論從何種角度或者是何種方位去看,都覺得蒙娜麗莎在對自己微笑。這是為什麼呢?原因是達文西在繪畫時故意將蒙娜麗莎的嘴角畫的高低不一致,所以讓看客產生了一種無論我站在哪裡畫中主人公都在微笑的錯覺。且隨著角度的變換,她的微笑也會發生變化。這也體現了作畫者的技藝高超,筆法精湛。
  • 《蒙娜麗莎》微笑之謎?放大30倍,終於解開微笑之謎
    《蒙娜麗莎》微笑之謎?放大30倍,終於解開微笑之謎在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名畫,但是其中《蒙娜麗莎》這幅畫是一幅很神奇的話,因為你在哪個角度看她,她都微笑著,這正是這幅畫的一個神奇之處。其實一直大家對蒙娜麗莎神奇的微笑都非常的好奇一直也沒有解開這個謎底,最近一群科學家們發現這幅畫並不是簡單的用畫筆畫出來的效果,而是一層一層畫出來的,在高倍鏡下可以看出這幅畫總共有60層,這簡直讓人無法相信,就這麼一幅畫既然畫了60層的確是讓人意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