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節選自:《失落的密碼》,作者:[美]曼利·哈爾,譯者:薛妍,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亞特蘭蒂斯是《史密斯協會理事會年度報告》(1918年6月30日至1919年6月30日)中一篇簡短而重要的文章涉及的話題。作者M. 皮埃爾•特米爾(M. Pierre Termier)是法國科學院院士,法國地理繪圖局局長,1912年曾向海洋學研究所發表關於亞特蘭蒂斯猜想的演講。這次著名的演講載入了史密斯協會的報告。
特米爾寫道:「經過一段長期的嗤之以鼻和漠不關心,看看在過去幾年裡,科學界是如何回到對亞特蘭蒂斯的研究的。如今有多少自然學家、地質學家、動物學家或植物學家在互相發問,柏拉圖是否沒有稍加放大地向我們傳達了人類歷史上的一頁。迄今沒有確鑿的證實,但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赫拉克勒斯之柱(Pilars of Hercules),也就是直布羅陀海峽以西曾有一片由一個洲或者幾座大島嶼組成的巨大區域最終淪陷,而且淪陷發生的時間距離現在並不遙遠。不管怎麼樣,亞特蘭蒂斯的問題重新擺到了科學家面前;而且我相信沒有海洋學的幫助,這個問題是永遠無法解開的,所以我認為在這裡討論很自然,在這個海洋科學的聖殿裡,同時呼籲海洋學家關注這個長時間被摒棄,但最終又浮出水面的問題,期望那些沉浸在城市喧囂裡的人,能聽一下大海遙遠的低語。」
演講中,特米爾列舉出了地質學、地理學和動物學數據,來證實亞特蘭蒂斯的理論。他假設將整個大西洋抽乾,研究了起伏不平的海底,標記了連接亞速爾群島(Azores)和冰島之間的一條線上的地名,冰島就是熔巖從地下三千米湧到表面形成的。大西洋上有許多火山島,證實了柏拉圖的說法,亞特蘭蒂斯是由於火山噴發而毀滅的。特米爾還進一步推進了法國年輕動物學家M.路易•傑曼(M. Louis Germain)的結論,傑曼承認亞特蘭蒂斯的存在,它連接伊比利亞半島和茅利塔尼亞,一直向南部延伸,有一部分地區是沙漠性氣候。特米爾在演講最後,展示了一張關於亞特蘭蒂斯被吞沒的生動圖片。
柏拉圖在《克堤拉斯篇》(Critias)中描述的亞特蘭蒂斯文明可以總結如下。最初諸神瓜分了地球,根據各自的地位按比例劃分區域。每個神都變成了享有土地的神,在各自的地盤上建造供奉自己的廟宇,建立神職制度,制定祭祀體系。海洋和亞特蘭蒂斯島被賜予海神波塞冬。島中間有一座山,上面住著三個生於大地的原始人類——伊文諾(Evnor)、他的妻子琉奇普(Leucipe),及他們唯一的女兒克萊託(Cleito)。女孩長得很漂亮,父母死後波塞冬向她示愛,後來她生產五次,每次都誕下兩個男嬰。波塞冬將這片大陸分給十個兒子,長子亞特拉斯(Atlas)地位最高,位處其他九個君王之上。所以,波塞冬以亞特拉斯的名字將這個國家稱為「亞特蘭蒂斯」,將周圍的海洋命名為「大西洋」(Atlantic)。早在孩子出生之前,波賽冬將這塊大陸及周圍海域整整齊齊分成了三塊,外圍的兩塊陸地形狀是圓環,圍繞著中央的主島,而在環島和主島之間是三條水環地帶,波賽冬命令兩眼神泉灌溉主島使它豐饒無比,一眼是溫泉,另一眼則是冰泉。
亞特拉斯的後代一直統治著亞特蘭蒂斯,賢明的政治,先進的技術,使這個國家達到前所未有的繁榮。亞特蘭蒂斯的自然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人們開採貴金屬,馴養野生動物,從芬芳的花朵裡提取香水。亞特蘭蒂斯人一邊享受著亞熱帶地區天然的富饒資源,一邊致力於建造宮殿、廟宇和碼頭。他們在水域之間搭建橋梁,後來又挖深深的溝渠將周圍的海洋與中央的主島連接起來。主島上是波塞冬的宮殿和廟宇,輝煌壯麗,無與倫比。亞特蘭蒂斯人用橋梁和溝渠將這個國家連了起來。
柏拉圖還提到人們從大陸地下開採的白色、黑色和紅色的巖石,用來建造公共建築和碼頭。他們將每個區域用圍牆圍起來,外層牆外壁是銅,裡面是錫,環繞著城堡的內層牆則是用合金黃銅(orichalch)建成的。位於中央主島上的城堡裡有宮殿、廟宇和其他公共建築,城堡中心被黃金牆包圍著,是紀念克萊託和波塞冬的聖地。亞特蘭蒂斯的十位君王就是在這裡誕生的,他們的後代每年都要來這裡供奉祭品。波塞冬的神殿外牆壁包裹著純銀,頂端用黃金打造,也位於城堡之內。神殿內部都是用象牙、黃金、白銀和黃銅建造而成,包括柱子和地面。神殿裡矗立著波塞冬的巨大雕像,他站在一輛由六匹飛馬拉著的戰車上,周圍是一百個騎在海豚背上的海中仙女(Nereid)。神殿外則是最初的十王及其妻子的黃金雕像。
樹林和花園裡流淌著溫泉和冰泉。這裡有無數供奉各種神靈的廟宇,有供人運動、動物玩耍的場地,還有公共浴場,一個巨大的賽馬場。城內各處有利地形都建有碉堡,龐大的港口每天都迎接著各國船隻。島上人口密集,總是迴蕩著人的聲音。
據說亞特蘭蒂斯城面朝大海的最外層都是險峻的懸崖峭壁,但中心城周圍是平原,遠處是層巒疊嶂、壯美非凡的群山。平原每年收穫兩次,冬天有雨水澆灌,夏天有廣闊的溝渠灌溉,溝渠還可用來做運輸的運河。平原分為幾個區域,戰爭時期每個區域都要按規定派人和戰車。
在軍事要求上這十個政府之間有所不同。亞特蘭蒂斯的每位君王對自己的國家都有完全的控制權,但他們之間的關係要遵守波塞冬神殿內,一個黃銅碑上由最初的十位君王刻在上面的法典。每隔五六年就要到波塞冬神殿去朝拜,代表不管是奇數年還是偶數年都能得到同樣的庇佑。在這裡,每個國王帶來相應的祭品,在神聖的法典前宣誓效忠。國王還要穿上藍色袍服,坐在法官的位置上。黎明時分他們將判決寫在一塊金板上,用袍服包裹起來作為紀念。亞特蘭蒂斯國王要遵守的主要法律是他們不能內戰,當任何一個國家遭到襲擊時其他國家要給予幫助。在戰爭問題上,或者需要做出重要的決策時,最終決策權要交到亞特拉斯家族的後代手中。十位國王中達不到半數以上同意,任何國王不得判處公民死刑。
連續穿過哈迪斯的烈火層、水層、土層、氣層和月球層後就到達了水星層。水星層上是金星層、太陽、火星、木星和土星層,星座就在這裡。在土星層之外就是掌管宇宙的各種勢力。諸神的最高議會由12位神組成——六男六女,與星座的正負極符號相符。六位男神是朱庇特、伏爾甘(Vulcan)、阿波羅、馬爾斯(Mars)、內普丘恩(Neptune)和墨丘裡。六位女神是朱諾(Juno)、賽瑞斯、維斯塔(Vesta)、密涅瓦、維納斯和黛安娜(Diana)。朱庇特騎著他的鷹,象徵統治世界至高無上的地位,朱諾則坐在一隻孔雀上,完美詮釋了她的尊貴和榮耀。
最後柏拉圖稱就是這個偉大的帝國攻擊了希臘人。但那是因為希臘人的力量和繁榮吸引了亞特蘭蒂斯的國王們偏離了智慧和道德之路。亞特蘭蒂斯的統治者們懷著錯誤的野心,決心要統治世界。宙斯看到了亞特蘭蒂斯人的邪惡,將諸神召集到聖殿內講話。柏拉圖的敘述到這裡戛然而止,因為《克堤拉斯篇》沒有寫完。他在《蒂邁歐篇》(Timæus)中進一步描述了亞特蘭蒂斯,估計是一位埃及祭司說給梭倫(Solon)的,內容如下:「但之後發生了劇烈的地震和滔滔洪水;一天一夜的大雨過後,強壯的人們都沉入大地,亞特蘭蒂斯島也消失了,沉入了海底。因此,亞特蘭蒂斯原來所在的海域無法通過,因為這座島沉入海底引起了大量的淤泥。」
託馬斯•泰勒在《蒂邁歐篇》譯本的介紹中引用了馬塞勒斯(Marcellus)寫的《衣索比亞的歷史》(History of Ethiopia)中的話,提到了亞特蘭蒂斯:「因為他們提到了當時在大西洋有七座島是供奉珀耳塞福涅的,除此之外還有三座巨大的島,一座供奉冥王,另一座供奉阿蒙神,最後一座位於中心,裡面有一千個體育場,是供奉海神內普丘恩的。」克朗託在評論柏拉圖的時候,證實埃及祭司曾稱亞特蘭蒂斯的故事寫在了柱子上,一直保存到公元前三百年。[見《消失文明的開始或簡介》(Beginnings or Glimpses of Vanished Civilizations)]伊格納提爾斯•唐納利(IgnatiusDonnelly)對亞特蘭蒂斯傳說進行了深入研究,他認為亞特蘭蒂斯人首先馴養了馬,因此人們一直都很奇怪馬是波塞冬的聖物[見《亞特蘭蒂斯》(Atlantis)]。
認真思考柏拉圖對亞特蘭蒂斯的描述,很明顯這個故事不應當完全被視為史實,而是帶有傳說的色彩。奧裡根(Origen)、波菲利、揚布裡柯和西裡阿努斯(Syrianus)意識到這個故事背後是一個深奧的哲學奧秘,但他們在真正的詮釋上無法達成一致意見。布拉圖描述的亞特蘭蒂斯象徵著宇宙和人類身體的三重性質。亞特蘭蒂斯的十位君王組成了四數組(tetractys),也就是五對相反的數字(參考泰昂的畢達哥拉斯對立定律)。數字1到10統治著萬物,而這十個數字又要受到為首的單數(Monad)——1的控制。
這些君王用波塞冬的三叉權杖統治著亞特蘭蒂斯七個小島和三個大島上的居民。在哲學意義上,這十個島象徵至高無上的神三位一體的力量,以及向其永恆神位膜拜的七位攝政者。如果亞特蘭蒂斯島被視為原型空間,那麼它的沉沒代表理性有組織的意識墮落到非理性、虛幻無知、轉瞬即逝的空間。亞特蘭蒂斯的沉沒以及《聖經》中「人類墮落」的故事,都象徵著精神的復歸——意識復歸的前提。
要麼是入教後的柏拉圖利用亞特蘭蒂斯的語言,實現兩個相去甚遠的目標,要麼是有人對埃及祭司保留下來的記錄動了手腳,想讓這個秘密教義永遠流傳下去。這並不意味著亞特蘭蒂斯完全是個神話,它已經逾越了最艱難的障礙,讓人們開始接受亞特蘭蒂斯理論,即對它起源、大小、全貌的精彩描繪,以及它被毀滅的日子——公元前9600年。在亞特蘭蒂斯中心島中間有一座高山,它的倒影能覆蓋五千個體育場,山頂直聳雲天。它是世界最偉大的核心山脈,被許多民族奉為神山,象徵人類的頭腦能夠超越軀體四肢。這座神山山頂坐落著諸神的神殿,於是有了奧林匹斯山、須彌山(Meru)、阿斯加爾德神殿的故事。亞特蘭蒂斯的首都金門城現在是諸多宗教中的一個,被奉為「諸神之城」或「聖城」。這裡是新耶路撒冷的原型,街道用黃金鋪設,12扇城門閃耀著寶石的光芒。
伊格納提爾斯•唐納利曾寫道:「亞特蘭蒂斯的歷史是希臘神話的關鍵。毫無疑問希臘諸神都曾經是人類。喜歡給偉大的凡間統治者賦予神性是一種根深蒂固的人性。」(見《亞特蘭蒂斯》)
唐納利還指出人們並沒有把希臘神殿中的諸神視為宇宙的創造者,而是更久遠的創世者指派的攝政王。在伊甸園裡,人性被一把燃燒的劍驅趕,也許伊甸園就是暗指可能位於赫拉克勒斯之柱(Pillars of Hercules)西邊、被火山噴發毀滅的人間天堂。大洪水的傳說也許也可以追溯到亞特蘭蒂斯沉沒的故事,當時一個「世界」被洪水毀滅。
古代的神職者擁有的宗教、哲學和科學知識是否來自亞特蘭蒂斯——這個因為沉沒而在世界進步中未留下任何痕跡的地方?亞特蘭蒂斯人對太陽的崇拜已經滲透到了基督教和其他異教的儀式祭典中。十字架和蛇都是亞特蘭蒂斯人神聖智慧的象徵。中美洲的瑪雅人和切基人(Quichés)的神聖祖先(或者說亞特蘭蒂斯人),共同被籠罩在在羽蛇神古庫瑪茲(Gucumatz)的綠藍色光芒下。六位從天而降的聖人顯身的時候都被光包圍著,與神教的第七位聖人羽蛇神融為一體[見《波波武經》(Popol Vuh)]。羽蛇神被用來指中美洲的祭司。亞特蘭蒂斯智慧宗教的中心據說是一座位於黃金城平原山脊上的大金字塔。代表羽蛇神的祭司就是從這裡,帶著打開宇宙智慧的鑰匙走向世界的盡頭。
許多國家的神話中都有關於「來自大海」的神的描述。美洲印第安人中就有薩滿說到披著鳥的羽毛、戴著貝殼念珠的聖人從藍色的大海裡走出來,傳授他們技藝和技能。迦勒底人的傳說中就有水神奧安尼斯(Oannes),一種兩棲動物,從水裡出來教岸上未開化的人類讀書寫字,耕田種地,種植草藥,研究星象,整章建制,與神聖的密教對話相通。瑪雅人的救世主羽蛇神(有些基督教學者認為就是聖託馬斯)也是來自大海,帶給人們文明之後乘著多隻蛇盤繞的魔筏消失在大海裡,為了躲避怒不可遏的霧鏡神特斯卡特利波卡(Tezcatlipoca)。
這些像厄斯德拉(Esdras)一樣來自大海的半人半神,是否就是亞特蘭蒂斯的祭司?原始部落只記得亞特蘭蒂斯人的金飾、智慧的傳承和神聖的象徵——十字架和蛇。他們乘船而來的事實很快被忘記,因為未開化的頭腦會以為船也是超自然的。亞特蘭蒂斯人傳教之處都會照黃金城的偉大聖所的模樣,建造金字塔和神廟。埃及、墨西哥和中美洲的金字塔就是由此而來。諾曼第、英國和美洲印第安人的土丘也都是類似文化留下的痕跡。
就在亞特蘭蒂斯人在全世界殖民和傳教的時候,導致其最終陷落的催化劑開始發酵。羽蛇神的祭司承諾回到居地,卻一去不復返;保留了幾百年的傳統淪陷,只剩下一篇篇美妙絕倫的記錄述說著來自大海的諸神。
布拉瓦特斯基(H.P. Blavatsky)如此總結亞特蘭蒂斯大災難的起因:
「在魔鬼特沃塔特(Thevetat)邪惡的籠罩下,亞特蘭蒂斯城變成了陰險魔法師主宰的國家,由此導致了戰爭,其持續時間之長讓我無法去描述;其本質可以從凱恩巨人族(Cain)和諾亞及其高尚家族被扭曲的寓言中找到。戰爭的最後結果就是亞特蘭蒂斯沉入海底。在巴比倫和摩西洪水的故事中也能找到類似的描述:巨人和魔法師……所有肉體都死亡……所有人。除了基蘇特拉斯(Xisuthrus)和諾亞,他們與《波波武經》中斯林基人(Thlinkithians)的偉大聖父根本上相同。《波波武經》也是瓜地馬拉人民的省屬,講述了印度教中的諾亞——維斯瓦斯瓦塔(Vaiswasvata)乘坐一條大船逃脫的故事見[《解開伊希斯之謎》(Isis Unveiled)]。
亞特蘭蒂斯人留給世界的不只是藝術與技藝、哲學與科學、倫理和宗教,還有仇恨、矛盾和異常的行為。是亞特蘭蒂斯人挑起了第一場戰爭,據說之後的戰爭都是在徒勞地為第一場戰爭正名,為了去除當時留下的後患。因為亞特蘭蒂斯陷落了,那些在精神上得到啟蒙的祭司意識到自己生活的這片土地即將遭遇災難,因為它偏離了光明之路,於是他們也離開了這座命運多舛的島。亞特蘭蒂斯人帶著神聖的秘密教義安家在了埃及,成為這裡最初的「神聖」統治者。世界上各種聖書中最基本的宇宙神話,幾乎都是源自亞特蘭蒂斯的秘密儀式。
本文來源:網易歷史 責任編輯: 安梁_NN2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