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致純
寧德
早年間的機械鋸木廠和夭折的潮汐發電站
寧德,因擁有三都澳天然深山良港和山地之富饒物產資源的兩大優勢,早在二十世紀的初、中葉,即迎來兩次發展工業生產的機遇期,可惜,前者全毀於日本侵略軍的鐵蹄之下;後者因工程改變計劃而中輟。今特分述如下:
1
毀於戰火的三都和八都機械鋸木廠
1956年2月,全國性的「肅反」運動開始時,組織上將我從基層調回,分配在領導此一運動的中共寧德縣委「五人小組」辦公室,負責文字方面的工作。時因解放不久,能見證寧德民國,甚至更早歷史的還大有人在。特別是到運動後期,我受縣委分管領導的委託,為保衛當時駐防三都澳的福建海軍基地(軍級單位)安全,帶領「肅反」專職人員38名配合時稱三都海防公安分局的全體幹警搞一運動「套餐」——時稱「水晶石、玻璃板」——就是把過去三都澳開埠時期的政治、經濟等方面情況,查個水落石出,獲取了許多珍貴的歷史資料,含清末三都澳口岸的對外開放,成立福海關後引進的工業生產項目。
眾所周知,人類社會,蒸汽機的發明和採用,在18世紀的產業革命中起到重要作用。它發明於西方國家,十九世紀初已被引進到寧德來,於三都島和八都鎮就有兩家蒸汽機的鋸木廠,搞原木加工,供出口使用,並發展到相當規模。
三都機械鋸木廠。外地人辦的,老闆名不詳,地址三都松岐龍顎山麓,離原「福建省立三都中學」不遠處。據過去當地老人回憶說,這家工廠的機器很先進,是利用木屑作燃料,產生熱力,推動機器發動機。時用「往復式蒸汽機」,只能上下活動,故須預先把間隔設定好,裝上幾個鋸條,同時鋸下幾塊木料來。
另外,在松岐至港口之間,還有兩家規模不大的私營肥皂製造廠。
八都機械鋸木廠。其生產規模與機械設備,同三都機械鋸木廠基本相當。僅知是本地人辦的,不明老闆的名和姓。廠址八都渡船頭,即今觀音亭與紅門裡之間的灣道處,有一較寬闊的泊船塢,為霍童溪出海口之潮汐沼澤地。當時,閩東不通公路,寧德西北山區,含屏南、周寧等縣的林、竹均通過霍童溪放排至此,再海運出去。
八都火柴廠。屬福州火柴廠的分廠,亦說是該廠生產火柴杆原料的一個車間。廠址在八都溪坂何厝。老闆姓倪,其子名松茂,系本省知名民主人士,建國初曾任福建省政協副主席。
1940年7月21日,日軍襲擊三都島
上述工廠主要是隨三都澳的商埠之興而興,之毀而毀,才引起當年「肅反」專職人員的注意,作些粗略記錄。它們存在至1937年7月,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除三都澳這家機械鋸木廠是1941年7月21日起,日本有一排兵力登島一個多月時間,開來多艘輪船,強迫島上居民分次將其積存的數十萬根木料,連同機械設備,搬運上船,掠奪一空外,其餘均在日軍戰機轟炸寧德城關、三都、八都三地中,毀於炸彈之下。
2
計劃夭折的寧德潮汐發電廠
1957年,毛澤東主席參加莫斯科(蘇聯)的世界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時,在發言中提出中國的鋼鐵生產總量要超過英國(即後來的「超英趕美」口號),回來即動員全民開展大煉鋼鐵運動,要求1958年的全國鋼鐵產量應達到1070萬噸的目標。並在討論農業生產《四十條綱要》時,提出1958年人均糧食產量要達到1100斤,1959年人均糧食產量要達到兩千斤……1962年人均糧食產量要達到三千斤。鑑於形勢所迫,1958年3月,各地在貫徹成都中央工作會議精神時,又提出要在五至七年內,使各省(市)、自治區的地方工業總產值趕上或超過當地農業總產值的目標。故從這時起,地方工業,一哄而上。中共寧德縣委領導班子,為促使本縣的工、農業生產「大幹快上」,決定上馬搞東湖塘圍墾工程,既能擴大糧食種植面積,又能利用潮水發電。時因各地普遍缺乏發展工業生產的原料和燃料,誰要是擁有它,誰就獲得發展工業生產的先機。譬如,閩西的三明市,周邊有煤礦資源,即成為本省鋼鐵生產的基地。寧德東湖塘圍墾工程上報省政府立項,並下撥先期的啟動資金20萬元後,引起原福安地委和行署的重視,決定將閩東的重點工業項目一一鋼鐵、水泥、造紙、榨糖等15個廠,均部署到寧德來。特別是年產3萬噸的鋼鐵廠,已在寧德金涵平整好土地,準備動工興建。詎料,後因省裡援建東湖塘潮水發電站的資金被卡斷,改變圍墾計劃,此地後來成為閩東造紙廠的廠址。
按原設定的東湖造塘方案是,修築岐(頭)貴(岐)堤,建造門對(地名)的四孔橋,接通金蛇頭村後,則經塔山、斧山、猴毛嶼,折回北岸藍岫,不跨越藍田溪,而把北岸原有的幾個小塘修整一番,增高培固,與南岸形成南北兩翼的蝴蝶塘,利用中間的潮汐落差,安裝數臺容量為4700千瓦的發電機來搞潮水發電(根據港深與海洋水文計算,這裡的平均潮差為5米,觀測最高潮位11.1米,最低潮位3米,最大潮差8.1米,最小潮差4米),發電條件較好。當時圍墾工程的總指揮張榮保和黨總支書記黃志登二人曾住廈門集美參觀學習過潮水發電站,擬採用較先進的英國卡布蘭式的潮水發電計劃,連第一臺發電機組的設備都已向南平機電廠定做了。工程進展到了關鍵時刻,即1958年11月30日,中共寧德縣委以(58)039號,寧德縣人委以(58)0925號,聯合具文給福建省、福安專區兩級黨委、政府報告,要求按計劃給寧德東湖塘圍墾工程撥款建立潮水發電站的經費。內稱,工程有三:一是石砌潮閘一座,閘底高程3.5米,閘頂高程12.5米,5閘孔淨寬60米;二是石砌水閘一座;三是發電設備(水輪機4臺,發電機4臺,變壓設備和輸壓設備等),以上三項合計投資282.92萬元。但此時省裡因要集中資金在三明市建設鋼鐵廠,自辦工業,無力關顧地區的項目,分文未給。故此不已,則改變原有東湖塘的潮水發電計劃,去築造金(蛇頭)馬(山)大堤,開挖25孔橋。既增加了東湖造塘的難度,又失去這一輪大辦工業的機遇。
(部分照片來自網絡)
來源:大夢蕉城
[ 這裡是寧德網,感謝您的閱讀 ]
寧德網移動端矩陣
「你說我辦」新聞熱線:2876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