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森林公園見聞(行走臺灣)
已是夜裡9點,臺北大安森林公園人潮依舊,空氣中有雨後泥土的芬芳,路燈柔和的光映照在慢跑步道上,不同年齡段、一身運動裝扮的人們正在慢跑、健走;兒童遊戲區的幼童們在滑梯和攀爬架上上下下、樂此不疲,穿著輪滑鞋的青少年在旱冰場上刻苦練習……公園外水泥森林環伺、車水馬龍,公園內蛙叫蟬鳴、螢火點點,家住板橋、專程帶兒子來玩的臺北市民林先生說,不想開車出遠門、到郊外,拿上悠遊卡,坐捷運(地鐵)就可以享受到「森林浴」。
螢火蟲歸來
位於臺北中心地帶、離地標臺北101大樓僅兩站捷運車程的大安森林公園,佔地面積約26公頃,曾獲評為臺北市十大最受歡迎公園第一名,有「都市之肺」的美譽。
大安森林公園1994年3月正式對外開放,成為首座位於臺北市中心的大型生態公園。
既是森林公園,多樣化的植物必不可少。兩條主路貫穿公園東西,一條主路貫穿南北,沿途遍植喬灌木,從榕樹到竹林再到熱帶風情的棕櫚,都有詳細的標示牌。除了觀葉植物外,一年四季繁花不斷、美不勝收。園內有生態水池一座,池中錦鯉、烏龜遊嬉其間,池旁草木中棲息著各種水鳥,上百隻白鷺鷥停在樹上,每天都有遊人駐足池邊欣賞良久,裝備精良的攝影愛好者更是一蹲守就是幾個小時。近年來,在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在臺北市已消失數十年的生態指標螢火蟲也出現在大安森林公園,市民不用上山就可「賞螢」。
大安森林公園也是臺北市文化演出的重鎮。公園裡建有一座演出用的「音樂臺」,觀眾席呈自然斜坡狀,有900多個座位。臺灣某當紅樂團當年首次登臺演出就在這裡。去年,為了紀念出道20年,他們回到「起點」,在音樂臺舉辦免費演唱會。
保住石滑梯
大安森林公園人氣最高的區域非兒童遊樂區莫屬,雖然孩童眾多,卻秩序井然,在沙坑、鞦韆、滑梯、攀爬架,只聽家長們不斷地提醒:「小心,不要碰到別人」「要排隊、要等哦」……
在最受歡迎的鞦韆處,小朋友們排起長隊。鞦韆上有管理者貼心的文字提醒:鞦韆適用12歲以下兒童以排隊方式使用。在家長們的監督下,再心急的小朋友也必須乖乖排隊,輪到後最多玩5分鐘,家長就會主動提醒自己的孩子該下來了。謙讓與秩序的種子,就這樣深植在小朋友心中。
大象造型的水磨石滑梯也是孩子們的最愛之一。關於這座滑梯,還有一個故事。2015年,臺北市政府公園處以不符合安全標準為由,決定拆除大安森林公園等處的水磨石滑梯,代之以塑料滑梯。身為孩子媽媽的林亞玫等人認為,30歲以上的臺灣人,童年都有一座水磨石大象滑梯陪伴他們長大。滑梯如果有安全問題可以整改,但換成千篇一律的塑料遊戲器具,既沒有美感,也抹殺了一代人的集體回憶。林亞玫等人的想法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他們組織起來與臺北市政府有關部門交涉、商討、提供改進意見,終於保住了大安森林公園等處的水磨石滑梯,「還我特色公園」也成為臺灣社會的共識。
最美捷運站
臺北最受歡迎的公園成就了臺北最美捷運站。2013年11月24日,捷運信義線通車,大安森林公園站出口直通公園。由於此站地形條件絕佳,設計者提出借用公園用地,以下沉式庭園將森林公園的自然風景與捷運站融合,將陽光、空氣引入站體,增加旅客與公園多元互動及停留休憩的機會。
翹著二郎腿的青蛙、圓弧狀的水簾設計、半圓形的透明光塔、玻璃帷幕的陽光大廳、定時起舞的水舞秀、以四季為主題的走廊壁畫……大安森林公園站一啟用,就成為臺北市民觀光打卡的景點,攝影愛好者更是在這裡創作了無數大片。常來這裡攝影的宋先生說:臺北捷運站大多是為了通勤而設,不像高雄的捷運站那麼有特色。現在,臺北捷運終於也有了一站讓你可以專門來拍照甚至發呆的地方,臺北人又多了一個處於市中心的舒壓空間。
《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12日 20 版)
本報記者 王 堯(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士林官邸種「螢苗」 臺北賞螢公園達四家
中新社臺北1月23日電 (記者 肖開霖 黃少華)2017年舉辦了「螢火蟲國際年會」的臺北再添一處賞螢公園。臺北市公園處與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合作,1月23日在士林官邸生態園野放200隻黃緣螢幼蟲,預計四五月份可以成蟲,燃起婆娑螢光。
這是繼大安森林公園、木柵公園、榮星花園之後,臺北第四家公園參與螢火蟲復育。臺北市公園處處長黃立遠表示,該市正加速公園生態化,打造螢火蟲棲息地。讓因經濟快速發展而在都市消失數十年的螢火蟲得以重現,就是其中的一種方式。
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董事長周師文解釋,黃緣螢是生長分布於臺灣平地、低海拔地區的螢火蟲,喜歡棲息在水流較緩的乾淨水域中,並以水中的螺貝類為食。士林官邸生態園有豐富的水生植物,是絕佳的昆蟲棲息地,復育螢火蟲條件成熟,因此選定在此進行野放。
2017年4月,三年一度的「螢火蟲國際年會」在臺北舉行。臺北市長柯文哲期以永續價值為導向,打造臺北生態城市。臺灣大學研究團隊歷時四年、花費近5000萬元新臺幣成功復育螢火蟲。(完)
臺灣賞螢之旅:一起去看草地上的星星
四月將至,正值春夏交替之際,很多人都選擇在這個時節去臺灣賞櫻。其實除了賞櫻,去臺灣賞「螢」也頗有趣味。每年的四月和五月是臺灣最佳的螢火蟲觀賞季。每當夕陽西下,點點螢火開始閃亮,數萬隻螢火蟲漸漸聚集,將森林映襯得如夢如幻,呈現春之夜的生態奇觀。
網絡圖。
賞螢是旅遊,也是教育
據悉,全世界螢火蟲超過2000種,臺灣約有62種。為了吸引賞螢的人群,臺灣一些景區選擇集中羽化螢火蟲。在「人工」製造了螢火蟲旅遊熱點的同時,管理者們也不忘保護生態。賞螢景區管理者一般都會通過收費和要求預約觀賞的方式控制人數。賞螢過程中,解說員會監督遊客不得用閃光燈和手電筒,以免驚擾螢火蟲的生活。同時還會用有趣的語言講解螢火蟲短暫而堅強的一生。
臺灣曾拍攝過多部生態影片,其中有一部《戀戀火金姑》(螢火蟲在臺灣也被稱為「火金姑」)便是以水生螢火蟲-黃緣螢的生活史為拍攝主題,在展現臺灣豐富多樣的水生物生態環境的同時,喚醒民眾保護自然生態的意識,也有學校通過舉辦螢火蟲守護活動,強化學生物種多樣性教育,培養孩子愛護大自然的責任心。
除此之外,賞螢也是進行生命教育的好方式。每年三月下旬開始,臺北市動物園都會舉辦「戀戀火金姑」親子研習營,小朋友們可以在這裡欣賞到螢火蟲飛舞的奇景,講解員還會講解螢火蟲短暫而頑強的生命歷程,讓孩子對生命產生敬畏和愛意,不失為親子教育的好選擇。
「螢火蟲短壽、脆弱,卻自古至今點亮人類,從囊螢映雪到識螢賞螢,人類在利用自然之時在學習珍惜與尊重」。
臺灣各地均可賞螢
目前,臺灣北部、中部、南部、東部皆有熱門賞螢景點與步道,螢火蟲從幾千隻到數十萬隻不等。每年的四月和五月都是臺灣最佳賞螢季,不如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陽明山螢火蟲。圖片來源於臺媒。
在臺北這樣的大都市,也有螢火蟲可觀賞。位於陽明山公園內的千蝶谷生態農場,是臺北的極佳賞螢地點。
圖為新北賞螢生態步道。圖片來源於臺媒。
新北也有許多賞螢地。烏來生態農場幾乎全年都可以看到螢火蟲,三到五月最為盛大,佔地30公頃內滿是原始森林生態面貌,為臺灣北部的著名賞螢勝地。其餘如烏來的雲仙樂園、石碇二格山、新店土城雙溪山區、石門阿里磅生態農場等,也是著名的賞螢景點。
南投奧萬大森林遊樂區。圖片來源於臺媒。
南投奧萬大因為森林資源豐富,適合螢火蟲的棲息,目前總共有13種螢火蟲在這裡生長與繁殖,又為「黑翅螢」數目最多,每到四、五月,就有點點螢光閃爍在奧萬大森林中。
日月潭桃米賞螢季。圖片來源於中時電子報。
依山傍水的日月潭,非常適合螢火蟲繁衍棲息。每到四、五月,南投埔裡的桃米小區就會舉辦一年一度的日月潭賞螢盛事,當黑夜降臨,靜謐的潭水伴著滿天飛舞的螢火蟲,帶給人們一個充滿童趣的世界。
新竹內灣螢火蟲。網絡圖。
新竹可以賞螢的地方很多,而且都很原生態,其中以內灣最負盛名。除了賞螢火蟲,白天還能在內灣附近的各色古道遊玩,五月後還有被譽為「五月雪」的雪桐花可觀賞。
賞螢小貼士
1.很多景點賞螢限制人數,門票較少,若前往需提前預約
2.螢火蟲常在太陽下山後開始活動,天黑後兩小時是最佳觀賞時間
3.賞螢時應使用手電筒照明需罩上紅色玻璃紙,以免幹擾螢火蟲發光
4.森林邊緣的空曠地,溼度較高或鄰近溪流的步道都是螢火蟲的聚集地
5.選擇月色較暗的夜晚是看螢火蟲的好時機
6.建議穿長袖衣服與長褲以避免蚊蟲叮咬
7.穿雨鞋或布鞋在夜間行走時會比較安全
8.尊重生命,不捕捉螢火蟲,不喧譁
9.拍照時不使用閃光燈,以免幹擾螢火蟲或其他正在拍照的人
心動不如行動,如果你剛好在這個時節去到臺灣,一定不要忘記來一次浪漫又有意義的螢火蟲之旅。 (李雪姣 綜合整理)(來源: 新華網)
賞螢好時機 新店和美山螢火蟲爆量
賞螢季節來臨,位於新店碧潭的和美山近日螢火蟲數量大爆發,滿坑滿谷相當壯觀。(張聖賢提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賞螢季節來臨,位於新店碧潭的和美山近日螢火蟲數量大爆發,滿坑滿谷相當壯觀。(張聖賢提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賞螢季節來臨,位於新店碧潭的和美山近日螢火蟲數量大爆發,滿坑滿谷相當壯觀。(張聖賢提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賞螢季節來臨,位於新店碧潭的和美山近日螢火蟲數量大爆發,滿坑滿谷相當壯觀。(張聖賢提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賞螢季節來臨!新北市新店碧潭和美山近來螢火蟲數量大爆發,以臺灣特有種黑翅螢為主,滿坑滿谷相當壯觀。臺灣自然科技學會理事張聖賢指出,即日起至月底是高峰期,預估今年數量多出2成,歡迎民眾一起來欣賞城市中的「微光」。
張聖賢表示,臺灣共有56種營火蟲,碧潭和美山以臺灣特有種黑翅螢為主,往年賞螢期大約在4月中,今年可能因天候問題,延後約2周,即日起至月底是高峰期,大約會有6萬隻螢火蟲,目前已有三分之一的數量,至少有3千人報名參加,估計人數將會再創新高。
張聖賢指出,碧潭和美山地理位置方便,民眾搭乘捷運就可以輕鬆賞螢,完全免費無須任何門票費用,但假日遊客眾多,賞螢質量不好,鼓勵民眾利用平常日期間賞螢。
據了解,和美山賞螢區規劃人蟲分道設施,繁殖區有20處、蔓延在1公裡的山路,臺灣自然科技學會採經營棲地,保育種原等方式,沒有野放而能大量繁衍,相當難得。
值得一提,「碧潭和美山賞螢生態石板步道工程」參加「參與式預算新店五百萬」計劃,獲得9845票拿下冠軍。
張聖賢說,除了光雕、天燈、煙火、水舞外,大自然其實還有「微光」比這些耀眼的人工產物更加吸引人,和美山的螢火蟲是生態棲地,固守在地種原,民眾賞螢時請預留時空給牠們繁衍,晚間9時以後請勿上山,不要使用手電筒,螢火蟲會繁衍後代在草皮上,切勿踐踏草皮。(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歡「螢」回家 臺北大安森林公園等待24年
大安森林公園近日夜間已見螢光點點。 讀者林至闓提供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4月2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市工務局公園處打造「螢火蟲之都」,結合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等單位復育螢火蟲,大安森林公園近日夜間已見螢光點點;附近老住戶說,從消失到再見螢火微光,一等竟是24年。
公園處長黃立遠說,大安森林公園螢火蟲尚在復育階段,民眾賞螢應靜靜等待螢火蟲到來,切記不能以手電筒或手機強光照射;臺北市將以復育經驗,爭取明年世界螢火蟲年會主辦城市。
公園處表示,臺北市日據時期大安森林公園附近的舊地名中有「螢橋」,顯見早年曾有大量螢火蟲棲息繁衍,隨著開發,螢火蟲逐漸消失,成為回憶。
螢火蟲是生態城市的象徵,公園處推動「螢火蟲之都」計劃,去年結合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臺北市立動物園等團體,鎖定榮星公園、木柵萃湖公園與大安森林公園復育螢火蟲,目前進入繁殖期,各地陸續可見螢火蟲飛舞。
黃立遠說,三處復育螢火蟲地點中,以大安森林公園最具挑戰性,因為公園雖然廣闊,但四周都是幹道車水馬龍,每天又有萬人在公園活動,又有密集的照明燈具,且生態池有人隨意放養,復育螢火蟲難上加難。
大安森林公園近日夜裡陸續出現20多隻黃緣螢,公園之友基金會執行長郭城孟興奮地說,螢光熄燈是許多老臺北人的遺憾,很高興「螢火蟲回來了」。
臺南3大知名「賞螢」區 今年火金姑數量大爆發
臺南南化關山「秘境」賞螢區,今年螢況相當好。記者吳淑玲/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4月2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夏天來了,又到賞螢時節,臺南有楠西梅嶺、南化關山及新化林場等3大知名賞螢區,前一陣子下雨後,螢火蟲數量都呈現大爆發,除了臺南市政府舉辦「梅嶺賞螢季」22日將登場外,南化關山路途較遠,最好事先聯繫關山小區發展協會,新化林場也採事先報名預約。
據報導,「臺南梅嶺賞螢季」今年連續第12年舉辦,主題是「螢向幸福」,從22日持續到5月7日,除了賞螢外,還結合特色農家,規劃農事體驗、梅製品DIY等主題活動,遊客白天採梅、品嘗梅子雞,晚間賞螢,認識不一樣的梅嶺;當地梅農表示,目前螢火蟲數量已接近「大發生」,油桐花也開始含苞待放,賞螢之外兼可賞花。
位在南化水庫上遊的南化關山賞螢,向來被視為「秘境」,原有三大賞螢地大光廊、出光坑及三縣界,因山路整修路況較好,不少賞螢民眾直接驅車進到「大光廊」,關山小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張興發說,因大光廊人潮太多,今年只帶遊客進入更深山的「三縣界」,因單趟路程需50分鐘,必須有四輪傳動車,不建議自行開車進入,請事先與小區預約。
中興大學新化林場衝瀜池生態區螢火蟲以復育為主,工作人員夜間勘查時發現螢火蟲數量相當多,決定從本周五開始至5月20日每逢三、五、六、日推出「夜間觀察賞螢」導覽行程,每人200元(新臺幣)含門票及紀念品一份,每場限200人以總量管制兼顧生態。臺南市府提醒賞螢的遊客,配合「五不一遵守」原則:不捕捉、不喧譁、不丟垃圾、不照射、不破壞生態,以及遵守倡導,才能讓螢火蟲永續繁衍、生生不息。
賞螢臺灣新流行(看臺灣)
臺北動物園的螢火蟲奇觀。(臺北動物園提供)
臺南鄉間小路入夜可見螢火蟲。陳曉星攝
臺灣鄉間人家,水田是螢火蟲的棲息地。陳曉星攝
曾經夜宿臺南鄉下一家民宿,窗戶對著稻田,入夜蛙叫蟲鳴,愈顯人靜月明。披衣出門,試探著走進夜色,坐在簷下暗影裡的農夫主人在身後提示:「貴賓,路上有火金姑。」臺灣人將螢火蟲稱為火金姑。我捕捉到他語氣裡的自豪,大著膽子「配合」他走進鄉間小路,與三三兩兩的螢火蟲相遇。
當田園、無汙染成為人類的奢侈品,那些已經在農藥中窮途末路的物種也成為珍寶。螢火蟲除了電影渲染出的浪漫氣息外,也象徵著相對乾淨的河流和土地,象徵著溼潤的樹林,因此,成為臺灣近些年的旅遊新看點,也帶動了賞螢這一新流行。
帶動生命教育
每年三月下旬開始,臺北市動物園都會舉辦「戀戀火金姑」親子研習營,邀請大人帶著孩子夜訪動物園昆蟲館的探索谷。動物園在此處設置適合螢火蟲的棲息環境——次生林地、草地、小溪、池塘,種植螢火蟲幼蟲食用的植物,不設燈光,供螢火蟲於三四月間在此大量羽化閃亮。小朋友除了欣賞「繁星落入凡塵」的奇景,講解員還講解螢火蟲短暫而頑強的生命歷程——卵、幼蟲、蛹、羽化,羽化後便閃亮以吸引配偶繁殖,產卵後蟲爸蟲媽即死去,他們羽化後的壽命只有幾天。
了解了這些知識,「性本善」的幼童會對螢火蟲這一微小的生命產生憐惜和愛意,就連陪著孩子的大人都會動容,生命教育在賞螢這一過程中紮實落實。
據臺灣媒體報導,近日雲林一所學校舉辦了「螢火蟲守護活動」,師生們宣誓守護螢火蟲,善待螢火蟲棲息地。這所學校地處山區,周邊環境成為學校的生物課堂,螢火蟲更是學校師生最珍愛的「芳鄰」。學校希望通過宣誓活動,強化環境保護和物種多樣性教育,讓孩子在愛護自然的過程中養成觀察、珍惜、反省的素質,成長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成為旅遊資源
當下,臺灣螢火蟲集中羽化的地區都會吸引賞螢人群,一切往日的荒蕪之地成為旅遊熱點。比如花蓮光復鄉,這裡曾經有大片屬於臺糖的甘蔗田,製糖業沒落後,土地荒蕪,因曾使用過多農藥而被長期棄種。
2002年,臺灣林務局聯手臺糖在這裡造林,種了180萬株、20多種臺灣原生樹種。10年後的2013年,這裡已自然形成生態鏈,成為50種鳥類和7種螢火蟲的棲息地。到了螢火蟲羽化季節,夕陽西下之後,點點螢火開始閃亮,數萬隻螢火蟲漸漸聚集,將森林映襯得如夢如幻,呈現春之夜的生態奇觀。整片森林土地映得如夢境般乎明乎暗,成為臺灣平地最動人的春季生態奇觀。
雖然奇觀成為旅遊賣點,但管理者並沒殺雞取卵,在賺錢之前先想到了保護措施。林務局在當地培訓了解說員,以收費和預約的方式控制賞螢人數。解說員監督遊客不得用閃光燈和手電筒驚擾螢火蟲,並用有趣的語言講解:螢火蟲提著燈籠出來是找對象的,如果驚擾它們,它們的子孫就會變少。賞螢火蟲是一種「心跳」的活動,因為多數螢火蟲的燈是一閃一閃的,閃動速度與人類心跳速度類似,1分鐘60下到80下之間。當數萬隻螢火蟲群聚,感覺就像整片土地隨著心跳一明一滅,並依品種不同分別發出淡淡的綠、黃、橘光。
如果大陸遊客到花蓮一遊,花蓮「理想大地度假飯店」每晚6時20分有專車去此處賞螢,每人收費600元新臺幣左右。
螢火蟲給予人類的不僅是視覺享受,還為科學提供了靈感。科學家們成功地從螢火蟲體內分離出螢光酶,合成了螢光物質,製成了不需電源的生物光源,在礦井、深水排雷等領域發揮了獨特的作用。科學家還利用螢火蟲發光的原理製造出不輻射熱的發光牆或發光體,用於手術室和實驗室,並正在嘗試以發光體診斷疾病、探測太空生命等。
因此,賞螢不只是看個熱鬧,還能激發出更多的智慧。
路線從南到北
現在,臺灣的賞螢人群越來越大,賞螢地或自然天成、或人工培育,也越來越多。比如阿里山風景區有賞螢步道,在四五月間有「賞螢套裝」,把森林遊和賞螢結合到一起。
日月潭的賞螢時段也是四五月份,日月潭依山傍水,適宜螢火蟲繁衍棲息,埔裡桃米小區、魚池蓮花池森林、頭社地區及信義鄉潭南村都有賞螢地,山林間,點點螢火牽引人們的驚喜。
東勢林場每年4月下旬會出現「螢光海」,據稱有10萬隻螢火蟲聚集,這裡是黑翅螢棲息地,黃綠色的螢光成線成片,讓人陶醉其中。南投縣鹿谷鄉有30多種螢火蟲,羽化旺季滿坑滿谷,被稱為「賞螢聖地」。雲林縣華山村雖海拔不高,但因水質乾淨而成為螢火蟲的家園,每年4月至5月都有賞螢人群深入村子的林地水田。
雖然臺灣北部在人們的印象中是遠離自然的工商區,但近幾年,桃園也打造了「日賞春花、夜遊螢河」的活動,並結合旅遊舉辦兩天一夜的「螢火蟲生態營」。新北市力推烏來雲仙樂園、石碇二格山、新店土城雙溪山區、石門阿里磅生態農場等賞螢點,吸引北部的賞螢人就近光臨。
螢火蟲短壽、脆弱,卻自古至今點亮人類,從囊螢映雪到識螢賞螢,人類在利用自然之時在學習珍惜與尊重。
本報記者 陳曉星(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