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今日音頻中有一處口誤,將「病人」讀成了「醫生」。不改了。特注。)
最早看到英文版的「保持你的距離」(Keep your distance),還是年少讀魯迅的時候。
他在《一點比喻》裡,引用了叔本華舉過的一個例子:
有一群豪豬,在冬天想用了大家的體溫來禦寒冷,緊靠起來了,但它們彼此即刻又覺得刺的疼痛,於是乎又離開。然而溫暖的必要,再使它們靠近時,卻又吃了照樣的苦。但它們在這兩種困難中,終於發見了彼此之間的適宜的間隔,以這距離,它們能夠過得最平安。人們因為社交的要求,聚在一處,又因為各有可厭的許多性質和難堪的缺陷,再使他們分離。他們最後所發見的距離,——使他們得以聚在一處的中庸的距離,就是「禮讓」和「上流的風習」。有不守這距離的,在英國就這樣叫,「Keep your distance!」
這大概是西方關於社交距離說法最早的出處了吧。
這兩天,社交距離又大行其道。
原因當然是因為有一種瘟病正在全世界蔓延。
其實,二戰以後,隨著派對文化的不斷升溫,西方的社交距離觀早已分裂。
一方面,在外交及其他正式場合,這種「上流的風習」依然保持得不錯。而另一方面,從家庭派對到酒吧派對一直到演唱會大型派對,社交距離幾乎為零了。
正是後者,這一次讓西方吃盡了苦頭。張醫生的說法叫「瞎混」。
最新消息是,美國確診數過了八萬,與此大有關聯吧。
再看歐洲,英國的王子和首相都無法倖免。
我個人猜測,那麼多西方政要們中招,多半與他們的家人或親戚朋友歡喜在外「瞎混」有關係吧。
不過,名人才出新聞(Names make news),所以我們無法知道他們身邊人的情況。
但我依然不怎麼為英美擔心,而為義大利和西班牙擔心。因為意西兩國已經分別有5000名以上的醫護人員確診,這才是最大的危險。
回看武漢以及湖北以外發生過的一切。凡是醫療資源被擠兌,都是大爆發;反之,都還行。
插一句,這裡又涉及到另外一種社交距離,叫就診距離。
我們日常的就診距離不提也罷。
掛號付費領藥的排隊也就算了,診室秩序太不堪入目,都不肯等在門外,歡喜圍住醫生,而且根本做不到觀棋不語,經常插嘴代替醫生教育正在就診的病人,令人哭笑不得。
瘟病過後,我們的就診生態會有所改變嗎?
言歸正傳。
有位香港專家說得好,擺到了面上的疫情都不可怕,哪怕數字幾萬幾千。怕就怕看不見的疫情。所以,他下一步最擔心的是亞洲的印度和印尼這兩個人口上億的國家,儘管現在動靜不大。
他也很擔心吾土的第二波,因為還看不見。
所以,我們還是把目光收回來吧,天天看些海外疫情並傳來傳去,有啥好開心的呢。
而浦東近在咫尺,每天還在成千上萬的人進來啊。
雖然已經做得很好,從今天起,檢測並隔離所有入境者,但是百密難免一疏,加上無症狀感染者帶毒可能超過14天,風險猶在。
而我們,真的是很健忘的一群。看看這張擠公交的照片吧,據說是武漢。
上海市面上,這兩天也已經很有人氣了。
昨天中午,我嘴饞,想調調口味,就到對面的廣場裡去打包些小菜回來吃(不好意思,我不會弄外賣)。
竟然有飯店午市客滿!其他飯店上座率都在六成以上,三五六個人成群一點也不稀奇。夜裡開不開圓臺面,包房是否客滿,不得而知。
而且很多桌很多人一看就不是工作午餐。
主動刺激經濟復甦,當然都是有宏觀眼光的朋友,我只能仰望。只不過成本也要算一算,尤其這成本不是鈔票,而是健康。
我並非杞人憂天。
因為我心裡很明白,我們不像西方,我們在骨子裡,一直不怎麼講社交距離,一旦故態復萌,會再次走向極端。
經過計劃經濟票證時代的人們,對排隊前胸貼後背不起反感。
八十年代買過彩電冰箱的,買過股票認購證的,對排隊前胸貼後背也不起反感。
有道是,習慣就是素質。
這些人老了以後,繼續到光明村排隊買熟食,到蓓麗排隊買醬菜,到杏花樓排隊買月餅,到王家沙排隊買青團。
有一次,有人介紹我到虹口溧陽路那裡去買老式蘇打餅乾。清一色的同齡人,排隊風格完全是50年前的。
排得緊湊不算,還不斷有人從後面隊伍裡跑到最前面,先聲明一句「放心,我看看,不插隊」,然後站著不走望野眼,一點不顧瓜田李下。
最後,終於爭起來,罵起來了。
我也只好跑跑開,這樣的蘇打餅乾,我哪裡還有胃口買來吃。
倒是上海的年輕人讓人欣慰,40歲朝下,無論買喜茶、鮑師傅,還是買雜糧餅,哪怕等地鐵,年輕人多的地方,排隊明顯排得松。
不過,只要有不識相的爺叔阿姨出現,大家為了保護自己,隊伍又會緊湊起來。
只有前一陣,大家對瘟病真正害怕的時候,排隊買口罩才出現了所謂的「北歐式」。
現在想來,更像行為藝術。上海話講法,「擺功架」,「搭豆腐架子」。
因為,比起瘟病來,我們更怕吃虧。一句「儂當我假的啊」,可以讓我們不顧一切去爭過明白。
我就怕這樣爭法爭法,爭來了第二波。
很多人對我講過,你再講也沒有用。讓他們去,各人自求多福吧。
不過瘟病當前,我們已經看到,自求多福好像未必行得通。
近的不說,就說日本人、韓國人、美國人、英國人,義大利人、西班牙人,誰也不是活該的吧?不都是自求多福而不得嘛。
我知道江山易移,本性難改。
不過佛家說,他日大難,唇燥舌幹。而現在,是今日大難啊,要我不說,我做不到。
老子到處說。
最後,為防失聯,大家可以加下面這個攬香群主的微信,她會告訴你們,怎樣再次找到我。謝謝。
要買書的,也請先加這個微信。
應讀者要求,將我曾經寫過的所謂「十萬加」羅列如下:
更多在這裡發表過的文章都已收到下面的各種集子裡了。
如果用手機打賞,請長按此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