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中的小飛象Dumbo因為有著一對異於常「象」的大耳朵,使得觀眾對它印象深刻。
不知大家見沒見過長這樣的章魚——
它們
長著一對大大的「耳朵」
呼扇呼扇在海洋中「飛翔」
有著圓圓的眼睛
和圓圓的身體
來了來了,就是我,
接下來我來簡單介紹一下我「寄幾」。
其實我的名字叫做
菸灰蛸
(Grimpoteuthis umbellata)
第三個字念(xiāo)
「小飛象」只是人們對我的愛稱哦~
我呢,隸屬於軟體動物門、頭足綱、八腕目、有須亞目、面蛸科、菸灰蛸屬,主要分布於北大西洋水深數千米的深海中(所以並不是很容易見到我喲)。
因為我長著一對大大的、像耳朵一樣的鰭,所以我們菸灰蛸屬也被形象地稱為小飛象章魚。
和你們平常見到的章魚不同,菸灰蛸八隻腕的大部分由腕間膜連接,張開來像極了一把雨傘的傘面,所以說我們菸灰蛸的種名(umbellate)就來源於「雨傘」(umbrella)啦。
對於菸灰蛸
你們了解的並不多,
這與我們來自深海
不無關係。
甚至連1883年描述菸灰蛸時所用到的三個樣品中最小的一個,在2003年都被證明不是菸灰蛸,而重新歸到了面蛸屬,足見人們對我們了解之少。
近年來,隨著深海科考的進行以及水下機器人在深海科考中的應用,我們的行為才逐漸被人們所觀察和記錄下來。
菸灰蛸的運動方式基本與章魚相同,不過我們也有一些特殊之處。
菸灰蛸喜歡在海床上活動和休息,短距離的移動可以依靠腕的交替運動達成。
當菸灰蛸在深海的海床上呆夠了的時候,它們會利用腕間膜的收縮將海水從腕間膜中噴射出來,並利用水流的反作用力從海床上「噌」地躍起,轉換為遊動狀態。
我們主要以腕間膜的收縮與擴張鼓動水流,形成推進的力量,加上「大耳朵」不停地扇動,以此獲取更大的動力,而且扇動的頻率可以高達每秒4~30下,可以說是相當拼命了,但我們的泳姿還是很歡快的~
我是面蛸,
我們的泳姿也差不多,
所以我又來客串示範了。
菸灰蛸的內殼呈」U」形,這讓菸灰蛸能保持固定的外形。
另外,菸灰蛸的身體大多透明且缺乏色素細胞,這讓我們也失去了隨著環境隱身的能力。
不過對於生活在水深數千米暗無天日環境裡的菸灰蛸來說,長這麼萌已經很不容易了,要求再多可就過分啦!
大家可能在網上見過一種像橘子皮的小章魚,它是我的兄弟面蛸。下面把話筒交給它。
我是和菸灰蛸同科面蛸屬的
某種面蛸
(Opisthoteuthis sp.)
我們面蛸分布的水深範圍較廣,從百米深到數千米深的水深都有分布,日本的一些大型水族館就有面蛸的展出(你們可以來康康我)。
我們的顏色比菸灰蛸豐富很多,五顏六色的~
好了
今天「小飛象」與「橘子皮」的故事
就到這裡了
我們下期見
綜合自物種日曆、維基百科、搜狐號
編輯:小能苗
排版:吱吱
審核:雷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