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微博上,有這麼一條信息引起網友的熱議。
廣州地鐵4號線大學城北站,一女子在車廂內吃瓜子亂扔瓜子殼,經旁人提酲非但不知收斂,反而用英語回懟。
有幾位乘客看不下去,用英語勸導她戴上口罩,但女子卻置之不理。
在地鐵上扔瓜子本就是沒有素質的行為,在被譴責時還恬不知恥地為自己開脫爭辯,而作為中國人,在中國的土地和中國人理論,卻偏偏用撇腳的英語拿出來秀優越。
網友對於這種行為也是嗤之以鼻。
這種沒有素質不遵守公共道徳,崇洋媚外,東施效顰的行為,就是一個跳梁小丑,讓人覺得可悲又可憐。
02
外語作為一種工具,本身並沒有褒貶意義,讓我們覺得可恨的是那些崇洋媚外,以為國外的月亮比中國圓,忘記自已膚色的假洋人。
這種現象其實在海歸中更多見。
他們在與人交談時,明明是中文能表述清楚的詞語,非得中英混講來凸顯自己的逼格。
馬雲在一次的演講會中,臺下一名女海歸就用中文夾帶英文問了幾個問題。
她問道:「請問馬雲先生你現在最大的challenge是什麼,或者你目前如何overcome你的challenges?」
曾經作為英語老師的馬雲,對於這點英語單詞當然是不在話下的,而他接下來的一席話,直接讓女海歸無地自容。
情商超高的馬雲並沒有第一時間回復女海歸的問題,而是說海歸一定要淡水養殖,土鱉一定要放海水裡放一放,只有雜交混養才有機會未來,千萬別覺得我海歸回來,就把西方或者外面的東西都懂,這是兩碼事。
隨後觀眾傳來了熱烈的掌聲,馬雲的回答無疑起到了一石二鳥的效果。
首先沒有直接批評女海歸,其次又點出女海歸忘本的做法不對,並給矛其建議,要女海歸要了解自己的根,了解自己國家的文化,了解怎麼跟中國的土人打交道。
無獨有偶,在一檔叫《非你莫屬》的求職節目中,同樣是一名女海歸用中英混搭的講話方式引起網友爭議。
這名女海歸在介紹自己曾經擔任的工作是信息銷售,短短幾個字楞是用英語表達,當時作為主持人的張紹剛直接讓她用中文解釋一遍。
後面回答問題也是夾雜一堆中英混搭,讓人聽得特別彆扭。
而向來心直口快的劉儀偉直接現場回懟,場面一度尷尬。
隨著中國的發展進步,越來越多的人有機會出國留學,學習國外的先進的知識,作為海歸更應該記住自己的根,而不是作為炫耀的資本。
在《脫口秀大會》的某一期節目中,張博洋就以海歸中文都不會說了的現象調侃。
03
當然這種現象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我們祖國能發展成如今的經濟大國,靠的正是一些有愛國情杯和遠大抱負的人才貢獻自己的青春所發展起來的。
最讓我們熟知的就是錢學森院士了。
在20世紀60年代,正是我們國家發展之際,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錢學森知道祖國需要他時,義無所顧決定回到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但是回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掌握著重要技術的錢學森,美國為了阻止錢學森歸國對其以莫須有的罪名關押起來。
關押的時間長達五年之久,但錢學森歸國之心未變。終於在一次外出買東西的時候,成功將求救信寄了出去。
此信轉送到了周總理的手中,最終我們國以15名抗美援朝中美方飛行員俘虜,才將錢學森救回了中國。
而在演藝圏中,也有此前在外國發展歸國仍不忘根的明星。
王嘉爾是一個愛國的香港藝人,最初他是在韓國做練習生並成功出道成為一個藝人。
回國發展後加入《拜託了冰箱》和何炅搭檔主持,操著一口港系普通話也是逗笑了很多觀眾。
而他在很多場合都堅持著自己作為一個中國人的立場,有網友曝出一段王嘉爾早前出席活動的視頻,現場有粉絲用韓語跟他打招呼:你好(韓語),王嘉爾聽罷則霸氣的回應:Im Chinese,OK?(我是中國人!)。
知明影星曾塑造了不少的經典角色,不僅在國內很受歡迎,在國外也有很高的知名度。
而成龍也是第一個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中國人,在面對一眾外面人時,成龍感謝了香港這座城市,也感謝了自己的祖國中國,表示「我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豪。」
04
不管你身處何方,祖國永遠是你的堅強後盾,這就是中國力量。
疫情爆發以來,身處外國的留學生因為學校停課加上班機停飛原因不能回國,人身自由和安全得不到保護。
各國的中國大使館給留學生提供了健康包,上面有口罩、灑精、洗衣液。讓學生在醫護緊缺時得到一絲溫暖。
雖然遠在萬裡之外,留學生都收到了來自祖國的溫暖,身在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們紛紛曬出自己收到的健康包。
在美國國內民生發生衝突時,中國留學生成為他們的攻擊目標之一,還是祖國包機把他們接送回了國內,保證了他們的人身安全。
我們擁有一個如此強大富強的祖國,我們又有何理由不愛國。那些一邊享受著祖國給矛他們的權益,一邊又不承認自己的祖國的假洋人是多麼的噁心。
愛國不分先後,徘徊終久誤前程。生為中國人,以此為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