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寫了一篇文章叫做沒有「人權」的元素,那麼很多人就說了小編小編,那地球上有哪些元素特別珍貴呢?
今天,我就帶著大家一起來談一談這個問題。
在談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明白什麼是珍貴。
翻翻漢語詞典,對於珍貴的解釋是——珍貴是一個漢語詞彙,是指價值高;意義大;寶貴;珍愛;重視。《三國志·魏志·荀彧傳》等均有相關記載。
所以在這裡珍貴的元素有兩種解釋——1. 是因為數量少而珍貴,畢竟物以稀為貴;2.是因為用途而顯得珍貴。
就這兩個評判標準,我們可以整理出來以下幾種元素。
首當其衝的肯定是氦了,沒錯就是那個充在氣球裡的氦。
氦元素周期表排名第二,很容易被忽視的位置……但它卻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寶藏男孩」。
由於原子序數太小,重量太輕,又不跟其他物質化合,地球上的氦氣基本都逃逸掉了。現在開採的氦氣,基本是從鈾礦伴生的天然氣裡面提取的,由鈾的衰變產生。鈾作為超重放射性元素,本身在地球上的含量已經極為稀少了,氦還得靠它衰變,那就更是少上加少。
但是在宇宙中就不一樣了,氦作為僅次於氫的輕元素,在宇宙中的比重也僅次於氫。很多氣態行星氦含量高達百分之20,某些老年恆星的氦含量更是可以高達百分之40以上。流浪地球計劃的原因,就是太陽核心的氫已經全部變成了氦,引發氦閃,導致人類不得不出逃。
五十年又五十年,可控核聚變的應用已經成為核物理領域的老段子。其技術難點之一就是氫核氘氚的聚變雖然原料便宜,但是會產生大量高能中子,對反應裝置產生嚴重的放射性損傷。如果能用氦的同位素He-3作為核聚變原料,將會有更多好處:反應產生的能量更大;聚變產生質子而不是中子,原料He-3本身沒有放射性,更安全更環保;反應過程易於控制。He-3的核聚變,也被稱為終極聚變。
但問題是,氦本身已經很稀有,He-3就更少了。全球可提取的He-3總量大約只有15-20噸。不過,月球地殼淺層中He-3儲量極為豐富,保守估計在100萬噸以上。以人類目前的能量消耗,100噸He-3足夠全世界使用一年,8-10噸就夠我國使用一年。嫦娥四號探月的目的之一就是了解月球上He-3的詳細情況。理論上來說,月球背面更容易產生He-3,所以咱們的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著陸。人類在太陽中發現了氦,卻到月亮上繼續尋找它。
不過,距離人類能夠利用月球的He-3,恐怕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希望不是五十年又五十年——所以,在此之前,我們除了仰望明月之外,還得要注意善待氦氣,珍惜氦氣。這話似乎說了也白說……畢竟一般人也幾乎沒機會接觸氦氣。但白說我也得說,因為不說白不說。這意思,你懂的。
銥屬於重金屬,密度為22.42克/立方釐米。從理論上講,地球整體的平均銥含量與隕石的平均銥含量相近。但地球形成初期處於熔融狀態,銥因密度大而很容易沉入地核之中,由此導致銥在地殼中的含量非常低。
地殼中某一巖層的銥含量高,可能指示該巖層形成時有地球之外的星體撞擊地球。
人們發現白堊系地層中存在恐龍化石,其上的第三系地層中則無恐龍化石。二者之間的分界稱為K-T界線。
20世紀70年代中期,美國地質學家沃爾特·阿爾瓦雷斯(Walter Alvarez)在義大利古比奧研究地層剖面時,發現K-T界線上有一層厚約1釐米的不含化石的黏土層,在其父親的指導下,他對這一黏土層的樣品進行了銥元素的含量測定。1978年6月,測定結果出來,結論是樣品中銥含量異常,比正常值高出30倍。之後又有丹麥、西班牙、紐西蘭、北美等地相同層位的樣品經測定發現銥異常,數值甚至高於正常值上百倍。
1950年,墨西哥石油公司(PEMEX)為勘探石油而在尤卡坦半島及鄰近海域進行了重力普查,發現一個環形重力異常,認為地下存在一個環形構造
近日一項研究表明支持宇宙中磷元素的含量極為稀少。作為形成生命並參與生理化學反應的重要元素,磷元素的缺失意味著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卡迪夫大學的天文學家Jane Greaves博士表示,他們的研究團隊通過觀測"兩顆超新星「殘餘物」——Cassiopeia A(Cas A)和螃蟹星雲得出,宇宙中磷元素的含量比我們預期要少得多。
他們認為,磷元素含量低的直接結果是,外星生命的存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即便是存在生命條件最理想的行星上。
磷元素人體中重要的元素,並且是骨骼和牙齒的構成材料之一。磷能保持使心臟規律跳動、並發揮著維持人體器官正常運轉功能等重要作用。磷與生命起源有著重要關聯。
恆星在生命盡頭爆炸時(即超新星階段)會形成磷。但是典型的超新星可能沒有合適的環境來創造生命。而地球可能是非常幸運的,因為它碰巧與合適的超新星相距足夠近。
所以還是老話,每個元素的存在都有它的價值,我們不能因為一時的利益而忽略了它們的用處。說不定少了哪個元素,人類就不復存在了呢。
如果想了解更多與科學有關的知識,可以關注我哦(⊙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