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地震自救小知識
大家好,我是牧之。今天我們講講地震時我們怎麼自我救助的小措施。
一.地震怎麼發生的
地震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
地震波發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點稱為震中,它是接受振動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
通常,震源深度小於60千米的稱為淺源地震,深度在60300千米的稱為中源地震,深度大於300千米的稱為深源地震。對於同樣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樣,對地面造成的破壞程度也不一樣。震源越淺,破壞性越大,但波及範圍也越小,反之亦然。例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震源深度僅為12千米,破壞性極強。
當某地發生一個較大的地震時,在一段時間內往往會發生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強烈的一次地震叫主震,主震之前發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後發生的地震叫餘震。
二.大地震發生前兆
1.地下水異常。由於地下巖層受到擠壓或拉伸,使地下水位上升或下降;或者使地殼內部氣體和某些物質隨水攪出,而使地下水冒泡、發渾、變味等。
2.動物異常。震前1~2天,動物大多顯得煩躁不安;牛、馬趕不進圈,嘶叫不止;狗狂吠不止;雞不進窩,驚鳴不止;鴨不下水;家兔亂蹦亂跳;鴿子在震前數天驚飛不回巢;蜜蜂一窩一窩地飛走;老鼠突然跑光了,有的叼著小老鼠搬家;有些冬眠的蛇爬出洞外上樹;魚驚慌亂跳遊向岸邊,翻白肚等。地光和地聲。地光和地聲是地震前夕或地震時,從地下或地面發出的光亮及聲音,是重要的臨震預兆。
三.如何應對的措施
地震災害應對發現有地震前兆時,應為防震做相應的準備。此時應明確地震時的疏散路線和避震場所;清除樓道和門前的雜物;妥善處置室內易燃易爆物品;衣袋裡裝上家庭成員名單、工作單位、通信號碼等;有確切血型的要寫明血型。
地震發生時
在室內:
(1) 應關閉煤氣,切斷電源,熄滅爐子火等;把門打開,
(2) 確保出口。應就近躲到堅實的家具下,如寫字檯、結實的床、農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牆角或管道多,整體性好的衛生間或廚房等處。注意不要躲在外牆窗下、電梯間,更不要跳樓,這些都是十分危險的。
(3) 選擇好躲避處後應蹲下或坐下,臉朝下;抓住桌腿等身邊牢固的物體,以免震時摔倒或因身體失控移位而受傷;保護頭頸部,低頭,用手護住頭部或後頸;保護眼睛,閉眼,以防異物傷害;保護口、鼻,有可能時,可用溼毛巾捂住口、鼻,以防厭土、毒氣等。
(4)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當躲在廚裡,衛生間這樣的小空間時,儘量離爐具、燃氣灶、煤氣管道、家用電器及易破碎的碗碟遠些。
在室外:
( 1)若此時身在室外,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高煙囪、變壓器、玻璃幕牆建築、高塔架橋和存有危險品、易燃品的場所。
( 2)如果在百貨商場,應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儘量避開玻璃櫃。在樓上時,要看準機會逐步向底層轉移。
(3) 如果在工廠的車間裡,應就近蹲在大型工具機和設備旁邊,但要注意離開電源、氣源、火源等危險地點
(4) 如果在行駛的汽車、電車或火車內,應抓牢扶手,以避免碰傷和碰傷,同時要注意避免行李掉下來傷人,靠近走道座位上的人可用雙手護住後腦,並拾膝護腹,緊縮身體。地震後,迅速下車向開闊地轉移。
地震停止後
地震停止後,為防止餘震傷人,不要輕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築物內。若被現場建築物壓埋,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1)儘量活動手、腳,清除臉上的灰土和壓在身上的物品
(2)用周圍可以挪動的物品支撐身體上方的重物,避免進一步滑落;擴大活動空間,保持足夠的空氣。
(3)幾個人同時被壓埋時,要互相鼓勵、團結一致,必要時採取脫險行動。
(4)尋找和開闢通道,設法逃離險境,朝著有光亮更安全、寬敞的地方移動。若一時無法脫險,要儘量節省力氣。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計劃著節約使用,儘量延長生存時間,等待救援。
(5)保存體力,不要盲目大聲呼叫。在周圍十分安靜,或聽到外面(上面)有人活動時,用磚、鐵棍等敲打牆壁,向外界傳遞消息。當確定不遠處有人時再呼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