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佳節倍思親,辭舊歲迎新春,「過年」對於每個中國家庭的重要意義毋庸置疑。大紅的燈籠,美麗的中國結,震耳欲聾的煙花爆竹,熱熱鬧鬧、紅紅火火的過年場景都深藏在每個人的腦海中,而對故鄉美好的回憶更是根植在每一位漂泊在外的遊子心中。而元宵燈會,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燈會起源於漢代,盛於唐代,後來漸漸演變成望月夜遊,賞燈觀燈。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沒想到我第一次逛燈會,就是在常州淹城春秋樂園。
要說元宵賞花燈,可能因為我從小就沒有正兒八經地逛過燈會,對於燈會,幾乎腦海裡的所有印象都是來自文學作品,諸如《紅樓夢》、《西廂記》,也曾聽過一折黃梅戲,叫《夫妻觀燈》,唱的是元宵佳節,青年農民帶著他的妻子進城看燈。城裡人山人海川流不息,各色各樣的燈——龍燈、獅子燈、螃蟹燈——來來往往。一批一批的走過去。夫妻二人看完花燈之後。興高採烈的回家去了。這戲裡唱的就是這齣熱鬧, 夫妻倆梳妝打扮好,進城看燈,東也是燈,西也是燈, 南也是燈來北也是燈,看的什麼燈,從一數到十,十全十美滿堂紅。這看的是燈,問的是情, 秀的是恩愛。燈火闌珊處有的就是情和愛。
古代的時候,少女們都是「養在深閨無人識」,足不出戶,更不要說是晚上出來了。但是,元宵之夜是全民的狂歡之夜,一年之中少女們只有在這幾天才能夠結伴夜遊。李清照寫道:「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燃金雪柳,簇帶爭濟楚。」於是,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天賜良機,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在我看來,元宵燈會無疑是古人的一場大型生活情感盛會,古代詩詞中就有不少描寫青年男女約會於元宵之夜的情景。例如歐陽修《生查子》中:「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書;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辛棄疾《青玉案》寫道:「眾裡尋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些情景,就好比近幾年流行的情感電視綜藝節目,青年們鬥志鬥勇,才貌出眾者,自然也被小姐們相中。
所以,如果說元宵才是中國情人節,那麼逛燈會,大概就如我們現在每到二月十四的西方情人節都要吃燭光晚餐一樣,是一件極具儀式感的事。
從2011年起,淹城已連續八年舉辦新春燈會,為常州留下了炫麗多彩的光影記憶,並逐年將最新的燈光技術帶入燈會。本次的燈組融入了3D、雷射投影等最新科技元素,成為燈會科技浪潮的引領者,並且在今年燈組上,淹城還以現代LED科技燈光為載體,打造多彩斑斕的燈光造型藝術,採用目前國內最為新穎的光影技術,既體現淹城春秋文化特色,又設置了多處互動體驗。此外,淹城還將以水幕和燈光再現「煙雨春秋」演藝,虛實結合驚豔每個人的感官。配合雷射、音樂、3D技術,讓春秋時期諸候紛爭的殘酷場面與江南水墨畫卷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示,給人帶來大氣磅礴、攝魂奪魄般的視覺震撼,將帶領觀眾感受一場兼具歷史感與科技感的表演。
淹城這裡有著近3000年歷史,可以說是一個集春秋文化於一身的主題公園,白天的園區布景在晚上竟搖身一變成了極具特色的花燈,比如說編鐘、馬車、戰船等造型,閃爍的燈光,仿佛在講述著那些久遠的歷史故事,又提醒著我們,歷史在不斷的前進。
最受小仙女們喜愛的,無疑是這條五彩的隧道,以不同顏色的燈光間隔組成,就像是走進時光隧道,如夢如幻,像繁星般璀璨。
要說古人的元宵燈會,是一種儒雅的浪漫,那麼來淹城的燈會,就是一種「抓緊了你的手就不會放開」的浪漫吧。元宵當日,正是農曆新年假期後第一個恢復上班的周末夜晚,更因為燈會這是一年一度的盛會,園區裡熙熙攘攘,比肩接踵。要是和愛侶一起來賞燈,真的要牢牢抓緊彼此,才不會輕易走丟。
此次燈會將持續到3月18日,現在就帶上心愛的人來賞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