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有閒有錢的時候出去旅遊,親近自然,了解社會。對於中高層次的個人和家庭,他們有更充足的選擇。有的人會喜歡大城市,有的人喜歡草原,有的人喜歡海洋,而少數愛冒險愛挑戰的人可能會有去南北極的願望。
南北極和其他旅遊地不一樣,因為基本上只有研究人員能夠去那裡,普通人一生能夠涉足這些地方的真是少之又少。但相關部門對此進行一定限制,讓普通人去這些地方的概率進一步縮小,為什麼會這麼做,文章中會逐步分析。
基本概述
南極一般指南極圈(南緯66』34』』)以南的區域,也特指南極洲。終年冰天雪地,但擁有寶貴的資源,特有的物種,獨特的自然景觀。對於南極,國際上有規定,任何國家不可以對其提出領土要求。

這幾年科學界對於南極的探索越來越多,一些成果也被大眾所了解,因此公眾對於南極的興趣也越來越大。
經費和安全問題
去南極的旅遊線路有的,只是價格非常高,一次大約在50W左右,絕大部分人承擔不起。然而,這個地方不同於其他旅遊地。首先它不能過度開發,要儘量保持原生態的樣子,才能讓旅遊者獲得最佳體驗。南極地區氣候惡劣,保證安全也是很大一筆開銷。幾乎沒有團會把旅行者帶入南極大陸深處,大部分都是只在附近海域兜一圈,看一眼南極大陸的風光,觀賞一下鯨和企鵝。
去南極一定是需要經過西風帶的,這是南半球的一片風大浪急的海域,位於南緯45度。即使在技術發達的今天,船隻在過西風帶之前也要做萬全的準備。想像那些開往南極的郵輪,在西風帶遇到風暴就像一片樹葉一樣在巨浪中震顫。
路途中也會漂浮著大量浮冰,甚至有冰山。必要的時間可能需要破冰船,即使不需要,那勘測技術也一定要跟上。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有很小一部分,在肉眼發現冰山的時候,可能為時已晚。
所以旅行團在保證安全的方面就要下很大一筆經費。價格也就會相應提高。
生態環境問題
南極還有個特點,就是生態環境很脆弱。稍有擾動,就可能造成很大的災難。生態脆弱的原因在於,當地環境條件嚴苛,物種不多,相互依賴性強,一個因素的變動就會影響整個系統。萬一因為旅遊把生態環境搞壞了,我們也承擔不起後果。我們的腳步走到哪,就會把汙染帶到哪。我們需要生活資料,就要對自然環境進行改造,對於南極來說,即使是一點點的改造也會對生態造成很大的影響。

這還是在遊客素質普遍很高的情況下說的。如果遊客自身不注意個人行為,在南極出現了捕捉動物,亂扔廢棄物等行為,那南極遲早要面目全非。
個人身體素質問題
南極不是什麼人想去就能去的。去那裡要求我們能夠承受低溫嚴寒,烈風,滔天巨浪的考驗。如果足夠年輕,還可以堅持下來。如果你對於去西藏這樣的地方已經有不確定因素了,那就還是不要再考慮了。
去一趟南極,遠沒有想像中的容易。VR技術的發展也許可以讓更多人體驗南極風光,而降低個人安全或者生態破壞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