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之戀》為什麼要去南極實拍?那些南極電影又是在哪裡拍得?

2021-01-08 夢見烏鴉

兩年多前的文章了,當時這片登陸南極實拍的時候寫得,一直沒有發布過,如今趁著《南極之戀》臨近公映,略加修改,索性發出來!

這是一部非常「誠實」的電影。

回溯了一下時間,應該是2015年末,當時電影還叫《南極絕戀》,曝出新聞,全劇組人員浩浩蕩蕩的遠赴南極實地拍攝,這裡我是比較好奇的。(PS,查了一下新聞,是10月24日登陸的南極)

好奇之處有二:

★其一,覺得這片太直爽了,片名叫《南極之戀》,就真的去了南極拍攝。

★第二,宣傳上說,這是「人類歷史上首部在南極實地拍攝的故事長片」,起初我是不太相信的。

好奇之下,查了一堆資料,結果發現《南極之戀》還真的是「第一部」。

真是太實在了,叫《南極之戀》就要去南極拍嗎?《火星救援》《月球》這些片子表示壓力很大。。。

一、如果拍「月球之戀」怎麼辦

之前有過不少紀錄片,包括著名《帝企鵝日記》《南極洲》這些的,人家確實是在南極拍得,因為是紀錄片啊,要實地考察的,有硬性要求。但電影故事片就不同,作為故事的發生場所,是可以「以假亂真」。

就像《月球》不用在月球拍,《火星救援》不用在火星拍一樣,大部分在電影在選擇外景地方面都是「以假亂真」,因為沒有必要,或者根本不可能去「真實故事背景」的外景地去拍攝,選擇一處類似的場景就可以。

如果前面兩個例子有些玄幻,再舉個兩個相對真實的例子:

★馬修·麥康利的動作片《撒哈拉》,儘管有著大量沙漠外景地,但劇組並沒有深入到險惡的撒哈拉,而是選擇了摩洛哥,片中那條貫穿沙漠的河流更是用CG和剪輯做成的。

(PS,摩洛哥估計有優惠政策,是很多有著沙漠外景的好萊塢電影都選擇這裡,比如《木乃伊》系列)。

★朗·霍華德的《海洋深處》,是描寫的南太平洋上的故事,當然劇組也沒有跑那麼遠,而是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島附近拍得。

這樣一來,《南極之戀》真正的跑到南極拍攝就顯得很特殊了。本片的「第一部故事長片」是實至名歸的。因為雖然有不少以南極為背景的故事片,但之前沒有一部是「真正去到南極」拍攝的。

原因很簡單,去南極太困難了,沒有直達航線不說,而且環境苛刻,吃住也是個問題,挑費太高了。紀錄片人家是沒辦法,但故事片就算了,不划算,找個差不多的場景替代即可。

所以說,這部《南極之戀》很誠實,也很直爽,說的是南極的故事,就真的去了南極。

那麼話又說回來,之前那麼多以南極為故事背景的電影,都是在哪裡拍攝的呢?

下面進入揭秘環節,來分享影史有關南極的電影,並深扒這些電影的真實拍攝地。

二、以假亂真的壯美冒險

如下以南極為背景的電影,多數突出了南極的壯美和環境的苛刻,所以在場景選擇方面,非常嚴格。

《南極物語》——除了那旮旯也去不了別的地方

歷史上最著名的南極電影,改編自1957年日本南極探險隊的真實故事,由已故著名影星高倉健主演。

該片在展示神奇壯美的南極風光以及人與自然抗爭的同時,著重描寫了雪橇犬的命運,悲壯而震撼,十五隻狗兩隻生還,真實的殘酷令人淚下,愛狗人士要謹慎觀看否則會哭死。電影拍攝於1983年,59億日元的票房成績令該片穩坐日本影史票房榜榜首15年之久。迄今為止,這部40多年前的電影還在日本本土電影影史前十位的行列中。

【拍攝地點】

電影全程在北海道北端進行拍攝,用北海道的冰雪環境模擬南極大陸,電影連拍攝到後期製作完成耗歷時3年之久,耗資25億日元。

值得一提的是,選用當時日本科考隊在南極拍攝紀錄片時的外景加入影片中,通過剪輯的手法,將南極與北海道冰雪環境結合的天衣無縫。所以該片有著南極真實的場景,但劇組並沒有真正去南極。

《南極大陸》——同上

2011年日本拍攝的劇集,算是《南極物語》的劇集版,但實際上,該劇與電影都是改編自當年的真實事件,本劇則是以北村泰一的《南極越冬隊太郎與次郎的真實》為藍本製作。

木村拓哉、綾瀨遙、堺雅人、香川照之等明星加盟,劇集拍得也很熱血,並在其中加入了原著小說中當時的國際環境,戰敗國的國家自尊心等元素,基本相當於日本的主旋律電影。劇集播出後還是收穫了不錯的評價,但貌似收視率一般。

【拍攝地點】

日本拍南極作品,離不開北海道,除了廣袤的雪原之外,劇組還在北海道的根室市搭建了作為該劇時代背景的「昭和基地」的大型攝影棚,保守估計,一集的製作費大概在6000萬日元左右。

《南極大冒險》——哪都去就不去南極

流傳度最廣泛的南極電影之一,已故影星保羅·沃克主演,《南極物語》的美國版。

同一個故事在迪士尼的演繹下並沒有原版那那樣殘酷,更多的是讓觀眾見識到了哈士奇的可愛呆萌之處,一部非常具有好萊塢氣息的合家歡動物電影,訓練有素的哈士奇憑藉此片一舉成名,並拉開了全球範圍內飼養哈士奇和阿拉斯加等雪橇犬的序幕,「雪橇三傻」的威名不脛而走!

【拍攝地點】

為了真實再現南極大陸的壯美,該片請來了專業戶外人士指導,並在拍攝地選擇了三處,加拿大、格陵蘭和阿拉斯加,三處外景地混合而成的場景,其中的海豹和企鵝都是機械道具和CG特效生成的,讓觀眾看到一個以假亂真的南極大陸壯美氣勢。

《遠徵南極》——連國門都沒出

2002年的英國電影,改編自1914-1916年英國探險隊徒步穿越南極大陸的真實故事,該片真實再現了當年那次失敗的「壯舉」,儘管沒有人最終成功,但「南極堅忍號」被困一年後,船員憑藉毅力與冒險精神最終全部獲救的故事卻令世人對他們的壯舉肅然起敬。

本片的主演是《雷神》《灰姑娘》的導演肯尼思·布拉納,電影曾登陸央視電影頻道,片名被俗套的翻譯為《意志的考驗》,鄙視一下。

【拍攝地點】

作為一部英國電影,電影的拍攝地就近解決,蘇格蘭北部與挪威北極圈附近成為電影的外景拍攝地,與歷史事件「南轅北轍」。

三、腦洞大開的南極奇葩故事

與南極有關的電影並不只有探險,下面進入不著調環節,看看在這個鳥不生蛋的三不管大陸在電影裡還發生哪些奇葩的故事,它們的共同點就是沒有特殊展示南極壯美的必要,隨便找個「溜冰場」地就拍了。

《南極料理人》——日本片還能選哪兒!

一部非常可愛的南極題材作品,改編自日本南極科考隊隨隊廚師的自傳日記,將人見人愛的美食題材作品搬到了南極大陸。

令人好奇的科考隊日常,乾燥的南極生活與稀缺的食材,讓這部喜劇片有了另闢蹊徑之處,輕鬆幽默氛圍與增肥8公斤的主角堺雅人精彩的演出,從而成為一部非常喜人的作品。誰說南極不能開火鍋店,這部電影裡就有,吃貨必看!

【拍攝地點】

該片全程在日本的「偽裝南極」北海道拍攝,而且是邊走邊拍,網羅了北海道最像南極外景,由於室內戲佔多數,電影通篇沒有出現企鵝。

《雪盲》——在「足夠冷」的地方

都說南極大陸荒無人煙,且不歸任何一個國家管轄,所有有了歷史上首部南極兇殺案電影——《雪盲》。

這是一部平庸的電影,只是將一個普通的案件搬到了南極,並沒有好好利用「南極殺人之後歸誰管」這個噱頭。而且一向以傲人身材示人的凱特·貝金賽爾在片中裹著嚴嚴實實,令人掃興。

【拍攝地點】

為了還原電影中殘酷的環境,電影加拿大的馬尼託巴湖冰面作為影片中南極洲的替代場景,因為那地方足夠冷,容易讓演員快速入戲,至於真的去南極?還是算了吧,電影室內戲佔了80%,唯一的外景還是黑夜。

《怪形》——攝影棚解決吧

影史南極題材的第一部恐怖片,來自《月光光心慌慌》的恐怖大師約翰·卡朋特最著名的作品,講述了一群美國科學探險隊在南極遭遇外形變體狂魔入侵的故事。

殘酷的氣候,孤獨的封閉環境,幽閉恐怖片的極佳範本,再加上血腥反人類的化妝特效。南極版《異形》孕育而生,喜歡重口味電影的觀眾一定不要錯過。

【拍攝地點】

這部關於南極的電影,其實全部是在洛杉磯內的攝影棚中完成,而且當時還是夏天,攝影棚內景不得不人工降溫到4度以體驗環境,還差點著火,可謂煞費苦心。

而電影的外景,則是來自阿拉斯加。

《怪形前傳》——美國人民的老朋友

上一部作品的前傳,解釋外形怪物從何而來,並怎樣虐殺挪威科考站成員的故事。當時逼真噁心的化妝特效在30年之後換成了CG,創造出了更多奇葩的怪物形象,但質感反而下降,充分證明了實拍的重要性。

【拍攝地點】

與前作類似,幽閉空間的展示讓本片必須選擇在攝影棚內拍攝,不過作為前傳電影有不少外景展示一幫閒人如何發現外星飛船的外景,為此好萊塢不得不再次去求助老朋友——加拿大。

《南極日記》——跑得很遠

南極這種殘酷幽閉的環境用於拍攝恐怖片實在太合適不過了,不過在兇殺、外星人之後,2004年的《南極日記》讓我們迎來了第一部南極鬼片!

該片由韓國國寶級演員宋康昊主演,講述韓國科考隊徵服南極大陸最遙遠的「不可抵達的地點」的故事,在環境和幽閉的行程給人的壓力之中,加之多年前英國科考隊喪命成員的幽靈出來作祟,令該片成為南極版的《閃靈》,帶給觀眾心理與生理上的雙重驚悚。

【拍攝地點】

該片全片在紐西蘭雪山拍攝,整個製作過程長達6年,是《南極之戀》之前最接近南極的故事片拍攝地,但依然沒有企鵝。

四、實拍!YES!

綜上所述,這些關於南極的電影,無論是以展現南極壯美為主的電影,還是利用南極殘酷環境幻化出的其他類型作品,它們的拍攝地沒有一個是真正踏上南極的土地,那麼問題又來了,基本上選擇就近原則:

日本在北海道,美國在阿拉斯加或者加拿大,英國去挪威或蘇格蘭,有的連國門都不用出,稍遠一點,最多給你跑到紐西蘭。

但問題又來了,在這個特效和其他環境可以以假亂真的時代,《南極之戀》為什麼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去真正上南極實地拍攝呢?

其實我也不知道。

這裡用導演吳有音的一句話:

「對於南極的展現,純粹的自然之美與電影工業之美都不可或缺,兩者的結合,讓演員在真實環境中激發出最真實的情感,才能把《南極之戀》中真實的情感與不受限的想像力表現出來」

影史上,其實也有這樣作風非常「直爽」的劇組,故事發展在哪裡,就去哪裡!也是舉兩個例子:

★《未來水世界》

真正在海洋上按照1:1的比例搭了一座外景地,連《鐵達尼號》都沒這樣做過。

這樣的做法就是讓劇組時刻面對海洋上多變的天氣,碰到風浪就沒法拍,有一次颶風還直接把外景全部刮跑了。不但讓該片拍攝期超時,而且嚴重超支。最終電影耗資1.7億,在1995年算上通貨膨脹的話,相當於如今的4、5億了。但全球票房僅有2.5億,北美只有8800萬,入不敷出,凱文·科斯特納至此一蹶不振。

不過如今來看的話,該片所營造的世界觀和場景是非常贊的,畢竟人家是真實的場景。

★《迷失Z城》

描述的是亞馬遜叢林探險的故事,結果劇組就真的去了亞馬遜叢林,全片在哥倫比亞拍攝,深入到真正的亞馬遜雨林中,據說劇組人員經歷了有毒蜘蛛、各種毒蟲以及可以取人性命的蟒蛇,每天都要面對各種致命的生物。

如上兩部作品題材各異,但共同點就是對比深入不毛之地拍攝的高額投資,電影票房只能說不咋地。不由得為《南極之戀》捏一把汗。

當然,兩部作品所提供的視覺質感也沒得說,畢竟是真實場景,就像《妖貓傳》在真實的唐城裡拍攝,《埃及豔后》搭建了一座羅馬城一樣。所以我一點也不擔心《南極之戀》的視覺效果。反倒是更關心故事層面,畢竟該片的演員就兩位。

本片的導演吳有音也是原著小說的作者,曾經以南極科考隊員的身份,兩次登上南極實地考察。對南極的真實狀況以及演員的表演指導我想應該是有經驗的。

查看了一下當時的新聞,包括趙又廷在內的劇組共計40餘人,在南極一共拍攝了28天。然後回歸,轉到攝影棚拍攝(去南極的只有趙又廷,楊子姍並沒有去,片方還為此拍了一套《南極日記》的紀錄片,有興趣的可以關注下)。

因此,《南極之戀》將是一部南極實景拍攝與內景拍攝結合,再加上後期CG相互融合的電影,電影拍得如何暫且不得而知,但肯定的是,實拍的質感是CG和模擬環境所不具備的,遠遠要比在綠幕前瞎嚷嚷強百倍。

大概這就是一種執念吧,就像克里斯多福·諾蘭死守膠片拍攝和實際場景的質感一樣,在如今的時代中,這種實拍的體驗可是鳳毛麟角啊,電影最終展現出何種真實質感,看完電影之後再做評論。

相關焦點

  • 《南極之戀》導演吳有音:最困難並非遠赴南極,製作企鵝耗時3年
    電影《南極之戀》講述了兩個毫無共同語言的男女在南極腹地的極端環境下的純愛故事,電影2015年南極開機,直到2018年才上映。為了拍這部電影,四次遠赴南極、一次遠赴北極的導演吳有音,卻說電影最困難的其實不是在南極拍攝的部分,那到底是什麼?電影有1000多個特效鏡頭,你看出來了嗎?最初電影的名字是《南極絕戀》,為什麼改成了《南極之戀》?
  • 中國愛情故事到南極實拍 趙又廷創很多個人紀錄
    中國愛情故事  搬到南極實拍  由新導演吳有音執導,趙又廷、楊子姍主演的愛情電影《南極之戀》今天上映。這是一次愛情的冒險,也是一次電影的冒險。  南極實拍令這部電影擁有獨特價值  2015年,《南極之戀》開機,導演吳有音帶領趙又廷及一眾拍攝團隊,跨越約兩萬四千餘公裡的行程踏上南極大陸,成為人類歷史上首部在南極實拍的愛情電影。
  • 電影南極之戀豆瓣評分高嗎口碑如何?南極之戀影評評價介紹
    中國首部南極實地拍攝愛情電影《南極之戀》將於2月1日今日全國公映,隨著影片的上映,片方終於在今日公開原創音樂MV,風格不同的兩段音樂如流水般湧入耳朵,恢弘處南極的景色優美壯觀,細膩處富春如意的感情甜蜜安靜。
  • 跟著電影《南極之戀》去南極,被困百天還能生還?打死我也不信!
    2018年春節檔電影《南極之戀》可說不是一般的火,就連從來不去電影院看國產電影的我也忍不住俗了一把,當然俗的還遠遠不止於此,我還因為電影衝動的買了一張前往南極的船票,並在2018年2月18日從南美智利最南部的蓬塔阿納雷斯登上午夜陽光號前往南極大陸。
  • 《南極之戀》男女裸抱相濡以沫!其實遭罪到超恐怖
    《南極之戀》該片改編自導演吳有音創作的同名長篇小說,一對本該「絕緣」的男女在一次意外事故後被迫滯留南極,故事走向不外乎歡喜冤家艱難歷險與相濡以沫
  • 《南極之戀》:冰天雪地裡的絕戀
    這部《南極之戀》拍攝地選在了氣候惡劣的南極,由楊子姍和趙又廷主演。這部電影的編導正是《南極之戀》小說的作家,這是一篇冒險片,更是一篇唯美的愛情片。南極之戀片中,因為發生空難,楊子姍飾演的荊如意和趙又廷飾演的吳福春二人被迫到了南極這個極寒之地。
  • 《南極之戀》:個人觀後感
    因為不同的目的,一同前往南極,結果意外墜機了,倆人不得不在雪中的小木屋生活了75天,一同求生。影片的名字叫《南極之戀》,海報上的宣傳語「也是愛你如生命」,想必是一段唯美愛情,這個故事討論了愛情裡面一個重要且特殊的狀態:在一個只有彼此的地方,一對三觀差異很大的人,沒什麼事情可做。而且需要相依為命的時候,到底會不會拋棄所有的附加因素愛上對方?看到最後,答案是否定的。
  • 南極之戀結局是什麼意思 南極之戀結局女主荊如意死了嗎
    電影《南極之戀》正在熱映中,很多觀眾看完電影後都好奇,南極之戀結局是什麼意思?南極之戀結局女主角到底死了沒有?南極之戀荊如意死了嗎?來看看!  南極之戀結局是什麼意思  《南極之戀》開放性結局令很多觀眾弄不懂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結局趙又廷抱著楊子姍的畫面是他自己的幻想,女主角其實在小木屋裡遇到雪崩的時候就死了。
  • 南極之戀真實人物原型介紹 揭秘艱辛的拍攝過程
    電影《南極之戀》已經在國內正式上映了,這一部電影的導演吳有音也是小說的作者,並且這部電影的背後也是有著真實的人物原型經歷,那麼南極之戀人物原型又是誰呢?小編帶你來了解一下。    吳有音,嗡啊泓影業(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作家、導演,中國第27次、28次南極科考隊員。出版作品:《愛比死更冷》、《弒神戰記》、《南極絕戀》等長篇小說。廣告作品:1999年至今,為眾多品牌創意,執導過數百條影視廣告。電影作品:擔任《白相》的編劇、導演。2015年擔任災難愛情電影《南極之戀》的編劇、導演,並赴南極實景拍攝。
  • 純粹的浪漫愛情電影《南極之戀》中,女主角最後到底是死是活?
    其實,這部《南極之戀》在看得時候,開場跟當時看書的感覺差不多,代入感是不佳的。這不是劇作方面的問題,而是設定。因為電影的故事場所,與觀眾的距離實在太遠了。不過隨著情節的展開,也就是他們進入到廢棄小站之後的故事,才會明白電影為什麼沒有「人間」戲份的鋪墊,《南極之戀》從頭到尾都發生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為的就是突出「純粹」。
  • 《南極之戀》的優點和槽點一樣明顯,生死75天!
    但是成也南極,敗也南極。遠赴南極的專業精神值得稱讚,卻偏偏用特效做出個尷尬的企鵝寵物。女主楊子珊並沒有去南極,大部分的戲都是在床上拍的。因此片中兩人在冰天雪地中的對手戲,也不乏特效技術的參與。劇組遠赴南極實地取景流露出的是對影片質量嚴格要求的誠意,也不足以成為劇本水平的遮羞布。不是那種「哭,你給我大哭」的感人。是你要用心去想,用心去感受。
  • 南極之戀楊子珊死了嗎 最後的極光寓意深刻
    《南極之戀》已經在國內正式上映了,這一部電影也是受到了眾多網友們的關注,但是是對於最後開放式的結局,有些觀眾也是沒有看的太明白,那麼南極之戀楊子珊死了嗎?     在《南極之戀》裡,荊如意由楊子姍扮演,是這部電影裡的女主角,故事一開始的時候,荊如意和吳富貴因為飛機失事墜落南極,僥倖存活,後來兩個人憑藉僅有的物資在南極的一個小木屋裡住了下來
  • 趙又廷與楊子姍挑戰最冷大陸,《南極之戀》生命盡頭的愛情!
    看一部電影,品一味人生!大家好,這裡是養心電影!2018年的春節還未到來,卻即將迎來情人節,而看慣了各種套路愛情的電影後,你是否在糾結還有什麼電影呢?今天就來介紹這樣一部不一般的愛情電影《南極之戀》,帶你一起去全球最冷的南極看看,遇難男女的相愛故事!
  • 《南極之戀》:愛的極光照亮世界盡頭
    新銳導演吳有音執導的愛情冒險片《南極之戀》,是華語電影首部赴南極實地取景拍攝的劇情長片,講述了趙又廷扮演的土豪老闆——吳富春,和楊子姍扮演的高空物理學家——荊如意,所乘飛機在飛往南極的途中墜落,空難中倖存的兩人,在這個環境極端惡劣的第七大陸上,75天絕地求生的遭遇。
  • 去看了《南極之戀》TILL THE END OF THE WORLD
    去看了《南極之戀》TILL THE END OF THE WORLD.南極真的很美,一片潔白純淨,極光又是如此變換而又美妙。在這美麗的外表下,有的卻是冰裂、雪崩、十多級的極風……漫天飛雪呼嘯著,仿佛像捲走一切。
  • 南極絕戀電影的結局評價 開放式結局令人思考
    《南極之戀》正在全國影院熱映,這部由吳有音編劇並執導,由趙又廷、楊子姍主演的電影,將鏡頭對準了一望無垠、廣袤荒蕪的南極大陸,透過一次空難事故,展現了一段震顫人心的絕地求生和一場驚天動地的高能戀情。那麼對於南極絕戀電影的結局都有什麼評價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南極之戀(10):copper Bay 遇見馬可羅尼企鵝
    一旦抱得美人歸,寵愛有加,形影不離,溫情脈脈,可謂企鵝裡的愛情典範。這種企鵝體型不大,身高約七十釐米,體重3.5-4公斤重。在陡坡上行走是它的強項。 南極之行,讓我更加體會到,一定要珍愛和保護地球上的最後一片淨土。
  • 如果再不下雪,我就收拾行李和趙又廷去南極看雪談戀愛了!
    2月2日,吳有音執導的愛情片《南極之戀》在內地正式上映。這是歷史上第一部到南極進行實景拍攝的故事長片。趙又廷成為了華人首位赴南極拍攝的演員,楊子姍由於限額和手續的相關問題未能前往南極,她的部分都是在北京棚拍的。對於趙又廷來說,這一趟行程艱難而又充滿著意外和驚喜。
  • 南極:世界那麼大,為什麼不去南極看看?
    要在兩年前,我沒準兒頭腦一熱,就趕緊加入了呢。但今年,我沒有立刻加入,一直猶豫,為什麼呢?一是覺得,這兩年來加入了許多社群,似乎最終都歸於沉寂,社群這種模式是不是已經不行了?二是寫作嘛,自己一個人也可以啊,幹嘛非得花錢加入這麼一個社群呢?就拖了下來。
  • 「去南極」的另一面:如果我不能去南極,也想看你去南極!
    想推測的是,雖然我不知道為什麼製作方友愛的朋友們會想出這個主題。但是我覺得會有這樣一個心理輪廓的可能性,當他們決定要製作「描寫女孩子奮鬥青春的故事」的時候,他們就已經不打算從成年人的視野描寫這些少女,不想抬高,貶低亦或者多麼偉大,而是想遵從少女們的一種感性,製作一個從最初開始反映少女們內心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