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憑藉其卓越的智力,學會了如何去製造使用工具。在最早的時候,他們發明了一種所謂的「石刀技術」,將從石核上取下的薄片即「石刀」製作成各種各樣的新型工具以及「製作工具的工具」。其中很多工具是由不同材料組成的,包括:獸骨、獸角或燧石為尖端的長矛和裝有骨質或者木製把柄、石質刃口的刮削器。此外還有很多捕獵工具,包括弓箭的雛形。雖然那時的工具還十分簡陋且利用率極低,但是經過若干年的發展卻成為了熱武器時代以前最令人聞風喪膽的利器。由於這一時期人類以使用打制石器為標誌,被考古學家稱為「舊石器時代」。那麼這一時代的人類生活狀況如何?
一、社會群體的關係
這一階段的社會組織與政治組織才初具雛形,社會組織的基本單位是家庭。原始人群體主要依靠血緣關係聚集在一起,一個群體有20~50人左右,在某些食物充足、適宜生存的區域人數會更多,可能有百人規模。原始人群體沒有明確的階級差分,基本上人人平等,群體的首領也是自然而然地選出,可能是氏族德高望重的長者,也可能是年輕力壯的精神小夥。
最重要的是,那時候還不存在由制度確立的、為大家所公認的強制性的權力,首領們都是通過自身的影響力來完成自己的職責,沒有人,也沒有任何制度能夠規定誰可以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別人。
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在舊石器時代的幾百萬年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比以後的任何時期都更為平等,包括男女的地位。從這個事實出發,實際上在人類的大部分時期內,都不存在所謂的「男尊女卑」的觀念,現實中的女性也不處於服從和卑下的地位。
在食物採集部落中,不但男女平等,而且部落成員之間都有著很親的血族關係。每一個人都要對他人承擔責任,同時也享有權利和特權。人們在尋找食物、躲避風雨和抵禦外敵的過程中相互幫助。即使可能會因為食物、地盤偶有摩擦鬥爭,但是由於當時的社會性質,大規模戰爭也是不可能發生的。總的來說。舊石器時代的社會性質的本質就是協作,這也決定了人與人之間無比的團結和諧。
諷刺的是,我們幾千年來追求的「大同」、到如今的公正平等、共產,早在幾百萬年前的原始社會就已經存在過,並且執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當人類越來越聰明,欲望越來越強烈,擁有的資源越來越多時,我們也就漸漸離我們的追求越來越遠了。
三、原始的生活方式
考古學家在研究原始人以什麼為食物時,通常採用兩種方法。其一是通過研究糞化石,即古人排洩物的化石。糞化石中含有的東西,如花粉、植物結晶體、蛋殼、毛髮等,就提供了百萬年前食物的密封記錄。另一種方式是研究現存原始部落的食物採集者吃什麼,比如居住在南非卡拉哈日沙漠的亢人或者澳大利亞的土著人。這類觀察揭示,食物採集部落的食物供應令人難以相信的充足、豐富且有保障。食物採集者對他們的家鄉有著驚人的了解,他們非常熟悉生活在那裡的動植物,憑藉自己的記憶和經驗知道什麼能吃,怎麼去吃。
男人負責狩獵動物,獲取肉食,女人則負責採集營地周圍所能發現的一切可供食用的東西:植物塊根、漿果、堅果、水果、蔬菜、昆蟲、蛇類、鳥蛋、小型動物、貝殼 等等。雖然男人弄來的肉類極其受歡迎,但實際上,女人採集到的食物卻是主要的食品來源,甚至是男人的兩倍之多。因此,在食物採集部落中女人的貢獻同樣極其重要,這也是男女平等的關鍵因素。
總的來說,舊石器時期的原始人以家庭為單位,以血緣關係為紐帶自然地組成自治團體,以採集食物為生。在食物採集部落中,沒有強制性的權力,人與人之間平等而友好,互相協作。他們從周圍環境能獲取豐富的食物,在某種程度上說,他們甚至過得比農民還要充裕,因為農民通常只能獲得有限的幾種食物。這也是為什麼已經掌握了農業技術(對動植物十分了解)的原始人沒有去發展農業的原因(為什麼人類最終還是走向了農業社會?)。
雖然為了追逐獵物、尋找野果,他們不得不過著流動的生活,但是他們的社會關係卻是如此的溫暖,如此令人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