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聽到教育系統一位朋友在談到師範生就業時,認為有的師範專業就業將越來越困難,特別是化學與政治專業更是如此。小編感到非常不理解,師範專業不都是根據學科教育需要而開設的嗎?怎麼有難就業的師範專業呢?要知道,當前師範類專業的就業率是最高的,幾乎屬於不愁就業的狀態。為什麼化學專業和政治專業難以就業呢?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近年來,得益於國家對教育工作的重視,整個教育專業的就業形勢是非常看好的。根據剛剛發布的中國大學生2020年就業報顯示,中小學教育就業佔大學生就業的十分之一,在大學生就業去向行業中排名第一。由於整個社會對於教育的重視,導致對於高素質教師的需求不斷增加。加之國家近年來為提升基層的教育力量,多年持續招聘特崗計劃,每年招聘近10萬人從事教師工作。對於師範類專業來說,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利好消息。不要說師範類專業,就是非師範類專業,只要考個教師資格證,也比較容易就業,師範類專業簡直就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怎麼還有師範類專業就業困難呢?
但從現實的情況來看,其實這還真不是開玩笑。之所以會出現師範類專業就業困難的情況,主要在於高考的改革。大家知道,從今年開始,基本上所有省份的高考改革都已經啟動。新的高考改革將取消文理分科,實行3+3的考試制度,語數外作為固定的高考項目,是所有考生必須考的內容。而剩下的物理、化學、政治、歷史、地理、生物則實行選考。
從各地的選擇來看,方法路徑不相同,語數外三科是固定的,但剩餘的六科選三科是不固定的,各省有各省的辦法。大體上看,選擇還是比較偏向於文理進行適當的區分,比如有的地方規定,物理和化學必須選一科,政治和歷史必須選一科,然後在地理和生物中選一科。所以,各個學科在選擇的佔比中不一樣,那麼就意味著需要的老師的數量是不一樣的,這是影響專業選擇和就業的因素之一。當然大家可能會說,歷史和政治在這些學科選擇中是處於平等地位啊,選擇的應該不少吧。因為從大家學習的情況看,可能選政治的比較多,因為感覺政治要簡單一些。物理和化學與同樣如此,物理肯定要難一些,可能選擇化學的更多。為什麼會是化學和政治專業就業困難呢?有可能產生過剩呢?
其實這就關係到另外一個關鍵的影響因素,那就是學校招生在專業選擇的情況是不一樣的。在新高考改革中,不同的高校在招生的時候也會偏重於不同的專業。真主要針對各自學校辦學特色的不同來進行選擇。就物理化學、歷史政治而言,高校選擇物理和歷史的比較多,這樣一來,必然會擠壓化學和政治專業的生存空間。所以,必然會導致選擇化學和政治學科的學生減少,自然需要的老師就減少,所以,政治學科和化學需求減少就是必然的了,也是導致化學和政治學科就業難的原因。大家覺得是這樣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