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參《千裡江山圖》作品名稱由何而來?

2020-12-05 文藏書畫

《千裡江山圖》,縱四十六點三釐米,橫五百四十六點五釐米,絹本水墨,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無名款,卷後有元代柯九思的鑑定語:『江參,字貫道,《千裡江山圖》真跡。臣柯九思鑑定。』從這則柯九思的題跋中可知:這件作品第一次和江參有了具體的聯繫,並且被命名為《千裡江山圖》,有關江參和《千裡江山圖》的知識首次形成。

元 柯九思 竹石圖 25.1cm×28.4cm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的後隔水處,還有幾處題跋,其中有三處宋人的題跋,分別是:『風來千裡舞松杉,齊魯青嵐滿袖銜。擬把如椽三丈筆,為君題句向嵌巖。嘉定丁丑六月四日,宓書。』

宋 江參 千裡江山圖之一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世間平遠景,萬幅在洪家。晚至番君國,方知不是誇。一棹微茫裡,孤亭紫翠間。宛如涉彭蠡,又似訪廬山。夾立朝群玉,濃妝列萬笄。中州不敢頓,拋向瘴雲西。江遠不容極,禹功胡可忘。向來小龍子,袞冕食千羊。雪冒禹碑石,雲埋泌草堂。早知抱遺恨,悔不挾乾糧。茆山千萬疊,不得見天全。帆出扶胥口,無山只有天。半夜黃天蕩,樓船雪浪中。當年草檄客,今日負樵翁。太武求溲處,之祁著鏁邊。淮風晨裂面,淮浪夜驚船。展卷嗟丘也,東西南北人。昔還行腳債,今作臥遊身。一匹好東絹,天寒家未溫。盡教兒拆繡,閒管婦無禈。右題江貫道山水十絕,惜石林簡齋不及見,前史官劉克莊書。』

宋 江參 千裡江山圖之二

『遠山叢叢,遠樹濛濛。咫尺萬裡,江行其中。短長何岸,高低何峰。彼坁彼洔,彼瀑彼洪。晴嵐乍豁,煙靄忽籠。或斷或屬,且淡且濃。爾崒奚寺,爾盤奚宮。或茅陰翳,或梁嵌空。有吠者厖,有樵者翁。危檣落碇,短棹掀篷。往來異趣,寂動殊容。幕翠其庭,豈非盧鴻。略彴而渡,豈非龜蒙。昔我經行,雲山萬重。若淮南北,與江西東。亦蓑而雨,亦帽而風。乃今追惟,夢境相從。及此開卷,恍然昔同。誰居作者,造化論功。掩其裔,熙成是宗。聲聞九陛,既召而終。謂彼樹白,讖其身窮。其然豈然,訊之天公。此名穹壤,疇曰不逢。淳佑己酉,竹溪林希逸書。』

宋 江參 千裡江山圖之三

宋 江參 千裡江山圖之四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三則宋人題跋中均沒有涉及作品的名稱。通過上一節的分析,我們發現在宋、元關於江參作品的任何著錄和詩文題跋中,均未出現《千裡江山圖》這樣的名稱,而柯九思的鑑定語十分肯定地得出『江參,字貫道,《千裡江山圖》真跡』這樣的結論,不知其所依何據。

元 柯九思 閟閣墨竹圖 58.5cm×132.8cm 故宮博物院藏

相關焦點

  • 《千裡江山圖》絹質殘印接受科技檢測 結果出來了
    去年在故宮展出的宋代《千裡江山圖》一直極受文化界關注,同時伴之的也有部分質疑的聲音。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餘輝近日在北京大學人文論壇「《千裡江山圖》研討會」上首次公布了故宮近期通過科技手段對《千裡江山圖》修補部分、絹本質地、殘印、跋文受損原因等的檢測。「澎湃新聞古代藝術」獲授權首次全文刊發,同時呈現的還包括研討會現場學者討論的部分實錄。
  • 北大論壇聚焦《千裡江山圖》③:爭議折射出的美術史研究困境
    希孟《千裡江山圖》的主題,論之者多據「千裡江山」題名馳騁想像。它畫的是江南水鄉之景,是創作而不是寫生,加以當時畫家只有十八歲,不可能有很多的經歷見聞,所以畫中所表現的除本人所體驗者外,必有相當一部分是從前人作品中吸收過來或受師友啟發而來者。」這應該是有道理的。
  • 王希孟為何才18歲,就能畫出《千裡江山圖》,後來他又到哪裡去了
    在故宮博物院中藏有一卷《千裡江山圖》的絹本畫,它縱約51.5釐米,橫約1191.5釐米。畫家以其細膩嚴謹的手法,在畫中描繪了祖國山川的壯麗秀美,並在依山臨水間,點綴出疊瀑、山竹、小橋、人家……儘管景物繁多,但卻形象生動,意境深遠。因此,它得到後世推崇,被評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 鐵隕石由何而來?
    鐵隕石由何而來?  天然金屬是古代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讓我們最為熟知的天然金屬有自然銅與自然金,除了這兩樣是古代人類最早利用的金屬,隕鐵即鐵隕石也是古代人類最早利用的自然金屬之一,章鴻釗在《石雅》中記有「或曰:上古之世,地鐵未興,其所用鐵具與武 器,每自隕石得之,則隕石亦文化之所資也」。
  • 9 億像素看《千裡江山圖》:vivo X50 Pro + 拍攝,24 張照片拼接而成
    IT之家7月3日消息 今日上午,vivo 官方宣布,藉助 vivo X50 Pro + 再現了國寶級畫卷北宋山水名畫《千裡江山圖》。「山巒平遠盡遼闊,丹青千裡畫綿延。」9億像素看《千裡江山圖》:點此查看
  • 英語12個月名稱從何而來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英語12個月名稱從何而來 2009-10-09 17:02 來源:新浪教育 作者:   January
  • 14米刺繡版《千裡江山圖》亮相廣州「潮墟」
    14米刺繡版《千裡江山圖》亮相廣州「潮墟」陳驥旻攝煙波浩渺的江河、層巒起伏的群山、漁村野市、水榭亭臺、茅庵草舍、水磨長橋……《千裡江山圖》是北宋王希孟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25日亮相廣州「潮墟」的《千裡江山圖》,全長14米,由廣東省清遠市刺繡文化協會的10名繡娘歷時五個月創作而成,表現自然山水的秀麗壯美。「墟」是農業文明的古老遺俗,定期而集,嶺南地區稱「趕墟」或「趁墟」,也叫「趕集」。隨著文化產業的日益興盛,廣州作為擁有2200多年歷史的千年商都,在文化、商業、旅遊融合發展方面,潛力巨大。為助力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潮墟創意市集應運而生。
  • 廣州「潮墟」電波藝術創意營新展開幕 刺繡版《千裡江山圖》亮相
    (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央廣網廣州8月26日消息(記者周羽 通訊員李婷婷)七夕之夜,廣州非遺潮玩藝術新地標——潮墟C·PARTY熱鬧非凡,2020年潮墟七夕派對火熱舉辦。多個國家級非遺項目,「潮墟」裡陸續開展煙波浩渺的江河、層巒起伏的群山、漁村野市、水榭亭臺、茅庵草舍、水磨長橋……《千裡江山圖》是北宋王希孟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 滴水觀音的名字由何而來?放在哪裡好?
    滴水觀音名字由來地球上的動植物本沒有名稱,只是隨著文明的發展和進步人們對它們進行命名並做相關的研究記錄工作,當然,給植物起名字都是有一定依據的比如它的外形形狀,開花的滴水觀音大大的綠葉相稱和掩映,猶如黃白相間的觀音端坐在其中,有一種華貴和典雅的氣勢,它的花猶如白衣女子懷抱白色玉瓶等等,這些酷似的外形也被人們賦予了適合它的名字,同時也賦予了它美好的象徵和寓意。
  • 漢族的名稱由何而來?歷史學家:跟這條河流有極大的關係!
    綜上所述,漢族名稱的由來,跟漢水有極大的關係!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漢族並不是起源於漢江流域,而是起源於黃河長江流域!
  • 十首描寫遠的古詩詞,千裡江山寒色遠,一叢蘆花泊孤船
    千裡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賞析:全詞以閒夢起,以秋意收,直抒作者孤苦懷思的悲情,綴筆不多而氣氛濃鬱,未見雕琢而含蘊深遠,描摹生動,筆筆見情,足見才力。渡荊門送別 唐代: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
  • 如果真的有「造物主」,他們從何而來?
    如果按照達爾文的《進化論》,我們是由非洲類人猿歷經500多萬年的時間進化而來的。可是如果按照神話傳說,人類的來源也就多種多樣了。比方說中國有女媧造人,這個我們從小都聽過,女媧用泥來捏人,讓大地開始變得生機勃勃。而在西方中亞當和夏娃是人類的祖先。他們偷吃了伊甸園的蘋果,於是人類也由此誕生。
  • 科技賦能讓達·文西畫作和《富春山居圖》「對話」
    此次沉浸式光影展引入了義大利著名新媒體藝術家族ART MEDIA STUDIO的最新光影作品,用整體空間展示一張畫作,動態地再現達·文西繪畫所創造的世界。此次展覽將同時間軸的中西藝術內容呈現在同一空間中,當穿過長廊來到另一端的展館,觀眾又能在「動」起來的《千裡江山圖》《富春山居圖》中,感受東方山水的無盡魅力。
  • 流動的歷史、無聲的樂章《中國十大傳世名畫》高清圖賞析
    1.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洛神賦圖》,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絹本,設色,縱27.1釐米,橫572.8釐米。2 清明上河圖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3.富春山居圖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4.漢宮春曉圖明·仇英《漢宮春曉圖》5.百駿圖清·郎世寧《百駿圖》《百駿圖》,該稿本為紙質,縱102釐米6.摺疊步輦圖唐·閻立本《步輦圖》7.唐宮仕女圖
  • 塔裡木河胡楊林美如畫 兩岸千裡一片金黃
    塔裡木河胡楊林美如畫 兩岸千裡一片金黃 2020-10-17 10:37:39  來源:新華網
  • 「有緣千裡來相會」的下一句是什麼?99%的人都記錯啦!
    「有緣千裡來相會」、「不愛江山愛美人」,這些經典詩句,很多人都可以張口就來,但是,若問它的上下句,你還能很流利的背出來嗎?來隨詩詞君一起看看那些你不熟知的經典名句吧!有緣千裡來相會,三笑徒然當一痴。《竹枝歌》宋·楊萬裡月子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愁殺人來關月事,得休休處且休休。
  • 五本「佛系」言情文:江山為聘佛為媒,你嫁我可好?
    今日精彩書單推薦——五本「佛系」言情文:江山為聘佛為媒,你嫁我可好?《施主請留步》作者:卿非語小說簡介:男主是和尚的小說,聽說和尚是不能娶妻的。這讓白煙有點惆悵,她雖不是只有道德操守的狐狸,但是也絕不願沒名沒分的跟了人家不是。於是她揣捏著一顆玻璃心,小心翼翼挪到他跟前打商量:「南蕭水啊,你能不能不當和尚啊?」
  • 林永鵬《力挽狂瀾》作品榮獲2020年中國玉石雕刻「陸子岡杯」金獎
    作品《力挽狂瀾》又名《千裡雄風》或者《橫掃千軍》林永鵬《力挽狂瀾》作品以經典名著《三國演義》中關羽形象為題材,利用保利石材天然的鮮豔紅色創作出的關公大義凜然,橫掃天下之勢,胯下赤兔馬健步如飛,手握青龍偃月刀威風凜凜,所向披靡,氣吞山河,可謂是千裡雄風,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