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潮墟」電波藝術創意營新展開幕 刺繡版《千裡江山圖》亮相

2020-12-05 央廣網

活動現場。(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央廣網廣州8月26日消息(記者周羽 通訊員李婷婷)七夕之夜,廣州非遺潮玩藝術新地標——潮墟C·PARTY熱鬧非凡,2020年潮墟七夕派對火熱舉辦。由廣州廣電傳媒集團和廣州美術學院聯手舉辦的非遺研培成果展於同日啟動,現場還有七夕·粵劇「街文化」展演、瑤族繡娘炫技、漢服同袍大巡遊等各種節目輪番上演,傳統文化和潮玩藝術在這裡碰撞出了別樣的火花。

多個國家級非遺項目,「潮墟」裡陸續開展

煙波浩渺的江河、層巒起伏的群山、漁村野市、水榭亭臺、茅庵草舍、水磨長橋……《千裡江山圖》是北宋王希孟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這次來到潮墟的這幅《千裡江山圖》,全長14米,由清遠市刺繡文化協會的10名繡娘歷時五個月創作而成,顏色勻淨清麗,意境雄渾壯闊,氣勢恢宏,充分表現了自然山水的秀麗壯美。在廣州美術學院非遺研培成果展的發布儀式上,這幅刺繡作品令不少現場觀眾大開眼界。

此次展覽涉及廣東省多個國家級非遺項目,如陽江漆器髹飾技藝、佛山剪紙、汕頭剪紙、瑤族刺繡等,各自發展流變於不同的人文地理環境,有著各自獨特的歷史脈絡和現實境遇。

在「潮墟」的乞巧派對上,幾位瑤族繡娘在電波藝術創意營前擺開陣仗,現場教市民繡起了書籤。這些繡娘大多來自清遠連南,是非遺研培班的學員。

線上線下共展,非遺創新跨界

非遺研培計劃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舉措對於傳承人群來說,意義尤其重大。2017至2019年,經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批准,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的支持和指導下,廣州美術學院先後組織舉辦了陽江漆器髹飾技藝、佛山剪紙、汕頭剪紙、瑤族刺繡等研培班,總計培訓學員215人,取得了較大的社會效益。這些學員均與當地國家級非遺項目有著密切的聯繫,有的本身是非遺傳承人,有的從事非遺產品的經營開發,也有非遺保護工作的基層管理者。這些國家級非遺項目在打造當地文化品牌、促進文旅結合的產業脫貧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活動現場。(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2020年8月25日舉辦的「廣州美術學院非遺研培學員結業成果展」由廣州美術學院和廣州廣電傳媒集團「潮墟」共建舉辦,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展示方式,線上主要通過虛擬展廳和多平臺網頁展示,線下啟動儀式及部分優秀學員作品展示在「潮墟」同時舉行。

展覽展示作品是非遺傳承學員在深入了解非遺項目歷史發展和內在脈絡的基礎上設計出的、更符合非遺項目發展實際,尤其是當代人喜歡的非遺衍生品或文創產品、跨界產品。體現了非遺傳承人群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呈現了推動傳統工藝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嘗試和實踐,展示了非遺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現場直擊】

「潮墟」乞巧派對,有傳統更有創新

七夕·粵劇「街文化」展演、瑤族繡娘炫技、漢服同袍大巡遊、漢服文化表演、剪紙、糖畫、欖雕、打銅、土家織錦……從8月22日起至25日,「潮墟」每天都有精彩紛呈的節目上演。

活動現場。(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作為嶺南之窗·文旅融合示範區的標誌性空間,「潮墟」自開幕以來已經推出了多場非遺文化、傳統文化相關系列活動。來自不同行業的非遺知名傳承人、年輕一代傳承人輪番做客「潮墟」直播間,非遺技藝和作品神秘亮相。

「潮墟」關注非遺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展,旨在通過多種方式展現非遺文化的生命力和在新時代的創造性轉化,期望展現廣州利用自身優勢推進文化地標建設,使之成為不同文化與文明友好交流對話的平臺,也體現廣州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文化窗口和在國家全面開放格局中的責任與擔當。

相關焦點

  • 14米刺繡版《千裡江山圖》亮相廣州「潮墟」
    14米刺繡版《千裡江山圖》亮相廣州「潮墟」陳驥旻攝煙波浩渺的江河、層巒起伏的群山、漁村野市、水榭亭臺、茅庵草舍、水磨長橋……《千裡江山圖》是北宋王希孟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25日亮相廣州「潮墟」的《千裡江山圖》,全長14米,由廣東省清遠市刺繡文化協會的10名繡娘歷時五個月創作而成,表現自然山水的秀麗壯美。「墟」是農業文明的古老遺俗,定期而集,嶺南地區稱「趕墟」或「趁墟」,也叫「趕集」。隨著文化產業的日益興盛,廣州作為擁有2200多年歷史的千年商都,在文化、商業、旅遊融合發展方面,潛力巨大。為助力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潮墟創意市集應運而生。
  • 不說不知道,元旦假期廣州有這麼多好玩的!
    白雲山:「白雲山潮墟」開墟2021年1月1日~3日,廣州新晉網紅打卡點「潮墟」,將登陸廣州5A級生態地標白雲山,在山頂公園給市民和遊客帶來一場潮流、時尚又充滿嶺南文化特色的「白雲山潮墟」新春嘉年華。8+1區域將潮玩藝術與廣府文化結合,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的巧妙融合。在非遺潮玩區, 8輛1.5米長的銅車既是非遺技藝的產品,又是非遺文化的展臺。據了解,8輛銅車由天程銅藝全手工打造,黃銅材料經歷風吹雨打,越舊越靚,擁有厚重的歷史感,同時,銅車桌面裝嵌圓頂鉚釘,擁有濃濃的工業風,整車實現傳統與現代、潮流的有機融合。
  • 「泡泡瑪特」廣州首展!20+巨型公仔齊聚天河,還有這個隱藏款……
    「Fun塊聚變,破界潮前」天環 × POPMART全國首創最會玩的POPMART主題展正式開幕四大人氣IPMolly、DimooLabubu、Pucky聚首廣州史無前例的超大潮玩營地在天河與你一起FUN肆開PARTY!
  • 「活力綻放——非遺新造物2020年度展覽」在廣州開幕
    融媒+賦能創新傳承 廣東非遺「後浪」活力綻放「非遺新造物」2020年度展覽在289藝術園區開幕  傳承古意,綻放新枝。近年來,廣東抓住數字文化崛起良好時機,加強智慧融媒賦能,不斷推動非遺傳承保護工作向前邁進。
  • 新展探秘 | 藝術是冬日裡的小暖爐
    新展探秘 | 藝術是冬日裡的小暖爐 2021-01-08 14: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老建築裡發出大藝術+電波,邀你從「宇宙計劃」起航
    一茬又一茬的創意機構入駐這裡,帶來創意的同時,也漸漸形成了一個小型的藝文聚落。走在園區,一路可以看到筆挺的煙囪、高大的水塔和質樸的紅磚,這些屬於上世紀60-90年代的標誌性元素被保留下來,常見與不常見的植物、造型各異的藝術裝置和高矮不一的建築在這個空間裡自由生長。
  • ChinaJoy2019今日上海開幕 TGC騰訊數字文創展區看點十足
    8月2日,ChinaJoy2019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以下簡稱CJ),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正式開幕。TGC騰訊數字文創攜騰訊旗下遊戲、電競、動漫、文學等數字文創業務,亮相CJ現場。
  • 雲端藝術遊,「開放的六月」今日開幕,快來科學城邂逅藝術與創意
    雲端藝術遊,「開放的六月」今日開幕,快來科學城邂逅藝術與創意 2020-06-13 05: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復星藝術中心新展《筆•墨》:賞藝術大作,品國韻之美
    復星藝術中心新展《筆•墨》:賞藝術大作,品國韻之美 2020-11-23 1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州tit創意園 藝術拍照聖地
    廣州 tit創意園 藝術拍照聖地地名,(tit創意園)地址:海珠區新港中路397號(地鐵3號線客村站A出口 左走5分鐘左右就到了)>剛進去看到一些藝術雕像,一路逛過來看到微信總部,有很多可愛的圖案哦,拍照也挺好看的。
  • 呆萌可愛小動物聯誼晚會,創意刺繡蘋果手機殼來襲
    今年流行的刺繡元素不僅只是停留於時裝上,同時還運用於手機殼的設計中。當呆萌可愛的小動物與刺繡元素相結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相信從接下來給大家推薦的幾款小動物蘋果刺繡手機殼上,你一定會發現答案呢。一起看看有沒有打動你內心的款式吧。
  • 從「博物館鎮館之寶」到「新展最期待畫作」 《夜遊者》首次亮相亞洲
    ,講述了在時代洪流中,美國藝術如何受到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的互相影響,完成了向當代風格的轉變。這類特徵常常使她的藝術被貼上「原始」的標籤。  世界經典名作亮相《夜遊者》亞洲首展  展覽期間上博推多場教育講座  本次展覽是繼上博2007年舉辦的「美國藝術300年:適應與革新」展覽後,泰拉基金會與其的第二次合作。特展開幕前夕,上海博物館官方微博與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官方微博共同發起了「走向現代主義——名作搶鮮看」評選活動,講述十二件重點展品的背後故事,從中徵集觀眾最感興趣的一件展品。
  • 站酷海洛亮相站酷CUBE,提供獨家圖片直播支持
    9月23日,2017站酷CUBE即將在京華麗啟幕,這場涵蓋18位創意領域頂級嘉賓、20家腦洞無限創意品牌、發現與提升設計價值的創意人盛會,自啟動發布即備受矚目。
  • 廣州車展 | 喵星有喜,歐拉開啟潮玩潮改的喵星人生態圈_易車網
    新快報訊 記者陳鏇報導 在本屆廣州車展上同樣實力搶鏡的是,歐拉「喵星人研究院院長」餘飛公布今年銷量再破紀錄的喜訊的同時,宣布攜手復古音響品牌貓王收音機,開啟潮玩營銷戰略合作;而作為全球首個電動車改裝IP,「歐拉貓變研究所」及其產品也隨之亮相,包括由潮玩改裝大咖、糖牌樂隊主唱、歐拉車主、高校代表等組成的「喵星聯盟」正式誕生,全面升級共創生態。
  • 來廣州看展 | 2020廣州設計周主賓國以色列終極版超強預告!​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但廣州設計周仍然如期迎來了一個國際設計和交流的絕佳契機:廣州設計周主賓國——以色列。這絕非偶然!早在2009年,由以色列駐廣州總領事館組織的「以色列設計日」曾高調亮相於廣州設計周。
  • 《千裡江山圖》絹質殘印接受科技檢測 結果出來了
    去年在故宮展出的宋代《千裡江山圖》一直極受文化界關注,同時伴之的也有部分質疑的聲音。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餘輝近日在北京大學人文論壇「《千裡江山圖》研討會」上首次公布了故宮近期通過科技手段對《千裡江山圖》修補部分、絹本質地、殘印、跋文受損原因等的檢測。「澎湃新聞古代藝術」獲授權首次全文刊發,同時呈現的還包括研討會現場學者討論的部分實錄。
  • 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刺繡藝術專業委員在京成立
    2018年12月1日,由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主辦、中華女子學院承辦的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刺繡藝術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於北京召開。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會長方李莉研究員、秘書長王永健副研究員、副秘書長安麗哲副研究員、來自國內外相關學科領域的百餘位高校專家學者以及多位中國刺繡藝術家參加了此次盛會。
  • 鳳凰藝術 | 漫談「潮藝術」簡史,她們選擇了哪8種類型?
    「潮藝術(URBART)」在今天,已經遠遠超越了它原本發生在街頭巷尾的塗鴉藝術或街頭牆繪的形式,也不單屬於都市空間的藝術,它結合了社群媒體的虛擬時空,超越了地理實體環境的局限性,成為千禧世代所鍾情的全球無限跨界,虛擬與真實交互進行的無邊範疇,創意與商業深度結合,昔日所謂的繪畫、雕塑、裝置、行為藝術等等的各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