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刺繡藝術專業委員在京成立

2021-01-09 人民網

2018年12月1日,由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主辦、中華女子學院承辦的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刺繡藝術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於北京召開。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會長方李莉研究員、秘書長王永健副研究員、副秘書長安麗哲副研究員、來自國內外相關學科領域的百餘位高校專家學者以及多位中國刺繡藝術家參加了此次盛會。

方李莉會長與李宏復主任委員為委員會揭牌

會議由中華女子學院副教授朱利峰博士主持,由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會長提名、委員會成員選舉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人類學研究所李宏復研究員擔任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刺繡藝術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由主任委員李宏復提名、委員會成員選舉產生副主任委員四名:蘇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姚惠芬;蜀繡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楊德全;中華女子學院副教授朱利峰博士、江南大學副教授牛犁博士。另,由主任委員直接任命由牛犁博士兼任秘書長;由中傳雲巢(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李媛媛兼任副秘書長。

李宏復研究員發言

會上,方李莉研究員回顧了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的發展道路並對刺繡藝術專業委員會在傳承技藝遺產方面提出了殷切期望。隨後,方李莉研究員與李宏復研究員共同揭牌,宣布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刺繡藝術專業委員會成立。李宏復研究員表示委員會將廣泛團結全國刺繡藝術的手工藝人和相關方面的學者和研究人員,開展刺繡手工藝的實踐與理論研討會,及時總結研究的成果與信息,為刺繡藝術研究提供交流的平臺,促進刺繡藝術蓬勃發展。

姚惠芬大師發言

揭牌儀式結束後,與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專家學者、企業家代表等圍繞「刺繡藝術的當代傳承」主題進行了充分、廣泛、深入的討論。蘇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姚惠芬就威尼斯雙年展《骷髏幻戲圖》的創作與在場專家學者探討了刺繡傳統針法對傳統畫作的現代表現;蜀繡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楊德全通過自己的切身實踐講述了其對蜀繡傳統針法的挖掘過程;李宏復研究員從藝術表現、刺繡針法、從業人員等方面探討了中國刺繡藝術的當代表現;天津大學馬知遙教授以布老虎的田野調查為例,討論了當下社會如何傳承傳統手工技藝,為母親的藝術尋找生存之道;武漢紡織大學非遺中心主任葉洪光回顧了漢繡的歷史發展與沿革,通過實際案例分享了高校在紡織類非遺當代傳承中的實踐;納蘇品牌創始人樊志勇以「彝族刺繡的再生」為主題,分享了回鄉創業、以產業帶動本地刺繡傳承、發展的經驗。此外,與會嘉賓還就非遺傳播、非遺品牌建設、非遺教育等話題進行了案例分享。

楊德全大師發言

(責編:陳悅、單芳)

推薦閱讀

貴州織金遭特大暴雨襲擊 大街變成河6月28日,貴州織金縣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襲擊。27日晚至28日晨,織金縣持續十多個小時的暴雨,28日4時,織金縣城區北門大街、安居大道,一片汪洋。【詳細】

相關焦點

  • 藝術人類學與新時代的中國發展
    藝術人類學與新時代的中國發展 2018年中國藝術人類學學術研討會在東南大學成功召開 2018年10月03日 19:3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項江濤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孫虎先生受聘為廣東省土木建築學會環境藝術專業委員會委員
    ▲ 2020年度委員會換屆大會暨學術論壇活動現場▲ 我司董事長兼首席設計師 孫虎先生受邀出席(左一)近日,由廣東省土木建築學會環境藝術專業委員會主辦,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廣州城建開發設計院有限公司承辦的「廣東省土木建築學會環境藝術專業委員會換屆大會暨學術論壇
  • 西方的藝術人類學研究
    在西方學界,直至20世紀八九十年代,「藝術人類學」這一術語方才盛行起來。不過,在此之前,已出現了許多相關研究,如今的大多數學者會將其歸為「藝術人類學」,稱之為「原始藝術研究」或者「部落藝術」、「民族藝術」的研究。
  • 傳統文化復興的三重意義——訪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人類學研究所...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在京舉行,舉世矚目。今年,傳統文化仍然是與會代表、委員們津津樂道的熱門話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認為,中國的文化要想贏得時代的振興,以飽滿的品質回饋世界,必須讓傳統文化活在今天,達到時代的創造。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作協主席範小青表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不是完全復古,而是當代精神與古典趣味的融會貫通。」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理事李延聲表示,「非遺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
  • 方李莉經典作品推薦,《藝術人類學》最受讀者歡迎
    方李莉,1956年生,江西都昌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史論系博士,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後,美國肯塔基大學訪問學者,英國杜倫大學高級研究院特約高級研究員。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人類學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 整體規劃藝術人類學研究思路
    整體規劃藝術人類學研究思路 2015年11月25日 08:3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杰 字號 內容摘要:近年來,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領域,藝術人類學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而構建本土化的藝術人類學研究理論話語體系成為藝術人類學研究的重要方向
  •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能源網際網路專業委員會在京宣告成立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能源網際網路專業委員會在京宣告成立 作者:本站編輯   來源:中國電力網  發布時間:2018-11-16 11月14日由清華大學和國網信通產業集團聯合發起的中國電機工程學會能源網際網路專業委員會在京成立
  • 中國藝術大放異彩,包袋設計也來蹭熱度!「刺繡包」竟成最大黑馬
    但是隨著中國文化軟實力的不斷提升,中國傳統藝術漸漸走向世界的舞臺,與當今設計相融合。其中,近兩年來最火爆的恐怕就是「刺繡」藝術了,精緻的圖案、絕妙的走針,都在吸引著設計師的目光。
  • 京海墨韻名家張仁芝的藝術剪影
    他就是京海墨韻名家 —— 張仁芝張仁芝是個合格的畫家,具有善思索和棒打不回的精神。幾十年來,他在國畫的天地裡做了各種實驗,所以在各種展覽上看到他各種面貌的作品。學生時代他主要受李可染影響,之後,他的視野擴大到他能涉及的地方。融化吸收各種有益的東西,所以他的創作路子很寬。
  • 高臺縣第七屆高雅藝術音樂節暨第三屆(張掖•高臺)管樂藝術周...
    藝術督導:桑吉頓珠國際單簧管協會會員、中國單簧管學會常務理事及中國單簧管學會甘肅地區負責人、甘肅管樂學會副會長、西北民族大學音樂學院副院長、單簧管教授、學術型和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導師,加拿大BACKUN巴昆單簧管籤約藝術家、美國達達裡奧公司籤約藝術家。
  • 中國人類學學會會長:西方民族-國家建構的過程遠未完成
    中新網上海11月4日電 (記者 陳靜)2016年中國人類學學會學術年會(以下簡稱「大會」)、2016年上海人類學學會學術年會暨第六屆復旦人類學日4日在此間拉開序幕。來自海內外多所高校、研究所的近400名專家學者、青年學子參會,逾100餘名專家學者作主題報告。
  • 2020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年會在京開幕
    10月24日,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2020年年會暨「媒介視域下的藝術變遷」學術研討會在京開幕。會議由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和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聯合主辦,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承辦,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學界專家、學者三百餘人參加了會議。
  • 追尋中國頂級青銅藝術:王公子分享哈佛藝術博物館
    博涉而多專,每遇佳器,必探究其文化意蘊,徜徉其間,流連忘返,素好遊歷各大博物館,瞻仰頂級藝術,觀摩多層樣本,視為人生至樂。本次王公子隨中國青銅專業委員會組團赴美遊藝,獲準近距觀察史密森尼學會之下的若干博物館館藏。為與同好分享,也將所拍館藏中國文物圖片形成系列,在樂藝會發布。獨樂不如眾樂,信夫!
  • 浙江大學成立藝術與考古學院
    校發展委員會主席張曦、副主席卜凡孝出席,副校長羅衛東主持儀式,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張宏建宣讀成立文件。學校領導與全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全國文聯副主席、浙江大學中國書畫文物鑑定研究中心主任陳振濂,浙江省書法家協會主席鮑賢倫,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長曹鴻,以及新成立學院院長白謙慎共同為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揭牌,見證一個新學院的誕生。
  • 金菇朵國際兒童藝術中心在滬成立
    活動一開始,外語頻道主持人華波波就用一段詼諧的脫口秀講述了自己作為一個「老外」,在 2007年初到中國時,為中國傳統文化深深著迷的故事。為了更好地融入中國文化和生活,華波波不僅學習中文,還學起上海話,現在甚至用上海話教大家學英語。華波波表示「自己我很榮幸來到這裡,和大家一起分享五千年中華文明傳承的小故事,更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做好這些瑰麗文化的傳承人。」
  • 偉世鴻泰紅木再度當選藝術專委會委員單位,全新徵程再出發
    12月22日,由全聯民間文物藝術品商會、全聯民間文物藝術品商會藝術紅木家具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全聯藝術紅木家具專業委員會)主辦的2020全聯藝術紅木家具專業委員會年會在浙江·烏鎮網際網路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同期還舉行了第11屆中國紅木家具品牌峰會。
  • 鳳凰藝術 | 楊利偉、範迪安、徐冰帶你去太空看展!首個基於空間站的藝術機構成立
    基於空間站的藝術機構2020年9月29日,人類第一個基於空間站的藝術機構成立並舉辦發布儀式。太空藝術館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運行與管理支持中心發起組建,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運行與管理支持中心主任、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高銘出任館長,於向溟任執行館長。以下是「鳳凰藝術」為您帶來的綜合報導。
  • 茶山本土原創歌曲《幸福的哭嫁》入選市文學藝術精品獎A等獎勵!
    茶山本土原創歌曲《幸福的哭嫁》入選市文學藝術精品獎A等獎勵!其中,茶山鎮兩項目入選,分別是音樂類作品《幸福的哭嫁》入選文學藝術精品獎A等(最高等級)、藝術類書籍民間工藝《茶園泥公仔》入選文學藝術精品獎C等。
  • 中國藝術研究院 劉萬鳴:石榴蹄兔丨私享·畫廊
    劉萬鳴,1968年生於河北,1989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1995年就讀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民盟盟員,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兼中國畫院副院長,全國政協委員,文化部高級職稱評委,博士生導師,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作指導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一級美術師,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藝委會委員
  • 經典藝術進校園(清華站)
    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教授、清華大學張仃藝術研究會委員、清華大學吳冠中藝術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委員、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書畫分分會理事、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藝術顧問。2000年為重點人才調任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任花鳥教研室主任、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廣州美術學院客座研究員、四川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全國美展評審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