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3 1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你知道嗎?
外灘那座「會跳舞的房子」,
近期又上新展啦!
復星藝術中心此次的新展
以250餘件經典作品案例,
回溯中國筆墨嬗變的悠久歷史,
系統梳理與解析中國傳統書畫
的傳承與發展,
呈現其背後獨特的文化系統與精神內涵。
在全球文化視野下,
引發對中國傳統筆墨當代實踐的新思考。
「筆•墨」之境
此次展覽由「圖畫真解:書畫筆墨演進概覽」和「草篆之境:潘公凱筆墨探索案例」兩個主題章節構成,以中國文化和中國文人內在精神結構的經典表達形式之一的「筆墨」作為切入點,通過豐富的文獻資料與多媒體記錄呈現中國畫的筆墨複雜衍變的悠久歷史,引領觀眾透過筆墨之精妙,領略中國傳統文化之美,並在全球性文化視野下對中國筆墨問題進行現代闡釋,展開未來學意義上的思考。
· 圖畫真解:書畫筆墨演進概覽 ·
本文獻展循照筆墨體要,精揀歷代圖畫文獻及相關要典,梳理並呈現中國繪畫中筆墨的源流、肇跡、鼎興及嬗變;圖畫文獻雖非古人手跡,對之亦足以感其意氣妙旨,沐其人格風範;從遊筆墨,理會文人畫傳統、筆墨精義要指及演進路徑。
左:齊白石 《山水十二條屏》一
右: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二
筆墨既是中國畫,尤其是文人畫的最基本構成要素,也是中國文化和中國文人內在精神結構的經典表達形式之一。但近百年來,筆墨一事卻多致爭構,其中緣由紛雜。中國社會和文化的現代轉型,以及這種轉型所激發的繪畫藝術生長樣態和評判標準的多樣性,構成了上述爭議的總體語境。本次展覽則對諸如究竟如何辨識和界定中國畫中的筆墨,其中程式和標準如何?如何看待筆墨在文人畫傳統中的位置,如何理解畫事之即人即事?筆墨所體現的精神旨要在當下和未來是否具有其獨特的生命力或價值,這種生命力或價值如何能獲得整全性和普遍性?以及如何在當代語境下建立筆墨學的可能性等問題進了探討與思考。
左上:顏真卿 祭侄文稿
左下:吳昌碩 篆刻
右上:董其昌 行書嶽陽樓記卷
右中:顏真卿 裴將軍詩帖 拓本
右下:王羲之 行穰帖
*此部分所展作品均為複製品
· 草篆之境:潘公凱筆墨探索案例 ·
本次主題展將通過紙墨、多媒體等形式展現潘公凱先生近年創作的作品,重點聚焦於中國筆墨的書寫性以及整體筆墨語言體系的建構,寄希望於以此展促進中國廣大觀眾和國外研究者在新時代語境下理解與感悟中國藝術傳統,對中國畫的當代文化價值和未來發展道路展開更為深入的探討。
《秋涼》(2006)
潘公凱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圖片版權:潘公凱
《今宵明月》(2016)
潘公凱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圖片版權:潘公凱
《新放》(2007)
潘公凱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圖片版權:潘公凱
《草書「無涯」》(2000)
潘公凱
圖片由藝術家工作室提供
圖片版權:潘公凱
實用信息
展期:2020年11月11日至2020年12月20日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10:00-18:00(最後入場時間17:30)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特別延時開放:周四與周六10:00-20:00(19:30後停止入場)
展覽地點:中山東二路600號 復星藝術中心
票價:80元
購票渠道:「復星藝術中心」官方小程序
展覽期間,
還復星藝術中心特別推出
開放日每日14:00-15:00
公眾免費導覽。
為每一位觀展觀眾帶去展覽深度講解。
了解中國書畫筆墨的演進過程,
領略書畫大師們的高超技藝
和文人風範。
快到復星藝術中心,
感受筆墨文化獨特的溫度吧~
來源 / 黃浦最上海
原標題:《復星藝術中心新展《筆•墨》:賞藝術大作,品國韻之美》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