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5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羅思思 復旦大學
11月10日,潘公凱「筆•墨」展在復星藝術中心開幕,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副校長陳志敏,復旦大學特聘教授、藝術家潘公凱,復星基金會與復星藝術中心主席王津元出席活動。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院長孫向晨主持開幕式。
焦揚: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美育工作,加快推進藝術研究和教學,構建學校美育新格局
焦揚代表學校對展的開幕表示誠摯祝賀。她指出,美育是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的重要方式。長期以來,復旦大學堅持三全育人、以美育德,特別是近年來,在開設新的藝術研究方向,與國內外美學研究機構、知名美術館、藝術館開展合作交流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在推進藝術研究和教學、藝術人才培養上取得了較大進展。
潘公凱先生是我國著名畫家、藝術教育家,曾擔任過中央美術學院和中國美術學院院長,對學校在藝術研究和育人工作上給予了大力支持。潘先生深耕中國畫繪畫理論研究,特別是對於「中國筆墨」有著深刻獨到的見解。展覽對整理、發掘與展示中國筆墨精義,對探討中國筆墨精神在現代語境下的審美方式與生命力,具有重大的藝術價值和學術意義。
焦揚強調,剛剛召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期間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到2035年,要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復旦大學將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美育工作,構建形成充滿活力、多方協作、開放高效的學校美育新格局,為建設文化強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作出應有貢獻。
讓傳統繪畫在當代有更好的發展
潘公凱表示,中國傳統繪畫過去的成就是全世界認可的,全世界著名美術館都有收藏中國古代書畫,中國傳統繪畫在當代應怎樣繼續發展?對此,他和團隊進行了研究梳理與探討,在這裡希望有一個平臺,將一個純學術的項目成果進行展示,讓更多人進入到這個學術研究項目當中來。見證這個項目的研究成果,他感到非常榮幸。
王津元表示,很榮幸能有機會與學校合作舉辦這次展覽,相信展覽對於培養優秀人才、傳遞藝術美育、推動中國藝術生態發展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關於「筆•墨」展覽
據了解,「筆•墨」展覽由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和復星藝術中心聯合舉辦,潘公凱中國繪畫理論工作室具體策劃。展覽以中國文化和中國文人內在精神結構的經典表達形式之一的「筆墨」作為切入點,通過豐富的文獻資料與多媒體記錄呈現中國畫的筆墨複雜衍變的悠久歷史,引領觀眾透過筆墨之精妙,領略中國傳統文化之美,並在全球性文化視野下對中國筆墨問題進行現代闡釋,展開未來學意義上的思考。
展覽從11月11日開始,12月20日結束,共有 250餘件經典案例作品展出。
組 稿
融媒體中心
來 源
哲學學院
復星藝術中心
文 字
羅思思
責 編
殷夢昊
編 輯
丁辰琦、李玲
▼更多復旦新聞,敬請留意復旦大學官方網站。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美育是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的重要方式!潘公凱「筆·墨」展在復星藝術中心舉行》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