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事故處理現場
中國環境報記者 蔡新華 見習記者 劉靜 上海報導
9月10日晚6時12分許,位於上海市松江區G15瀋海高速靠近S32申嘉湖高速匝道處,一輛裝載危險品的槽罐車發生翻車事故,造成車上裝載的約30噸濃鹽酸洩漏,導致空氣中瀰漫著刺鼻的酸味。
上海市松江區環保局工作人員緊急趕赴現場,及時稀釋濃鹽酸,並運來大量石灰或氫氧化鈉對其進行中和,最大程度減少濃鹽酸洩漏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截至發稿時止,事故現場空氣中鹽酸濃度已經接近環境空氣的本底值0.17PPM的標準,現場周圍的環境空氣品質已恢復正常,事故對周圍的環境影響基本消除。
濃鹽酸洩漏酸味瀰漫
據悉,事發時,一輛裝載有濃鹽酸的槽罐車沿G15瀋海高速往浙江方向行駛。當車輛行駛至S32申嘉湖高速入口匝道附近時,突然發生翻車事故,車輛槽罐被壓在車下,發生破裂,槽罐內約30噸濃鹽酸頓時傾瀉而出,現場不斷飄出白霧,空氣中瀰漫著刺鼻的酸味。事發後,駕駛員腳部被卡在駕駛室內無法動彈,另一名隨車人員則自行從駕駛室內爬出並撥打報警電話。
記者趕到現場時,道路周圍警燈閃耀,路面潮溼,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氣味刺鼻的薄霧。紅色的槽罐車翻倒在匝道口以南數十米處,車輪朝天,槽罐已完全扭曲變形。在它的後方,一輛浙牌黑色凱迪拉克SUV停在一旁,車的左後部凹陷了一大塊。
據消防部門現場處置人員介紹,接報後,消防車立即奔赴現場搶險。由於道路前方應急車道上停滿了車輛,營救人員只得戴上呼吸器,背著簡易營救工具徒步奔跑了約5公裡趕到現場。經營救,車上兩名人員脫困後送往醫院,暫無生命危險。
環保部門及時稀釋濃度
為防止鹽酸的煙霧對周圍環境和人群造成傷害,現場處置人員一邊用清水衝洗、稀釋地面的鹽酸,一邊用水槍打出水霧,使彌散在空氣中的鹽酸凝在水滴中,落在地面上。
據初步估計,事發後兩個多小時,就用去了近300噸稀釋鹽酸的清水。
事故發生後,上海市松江區環保局局長徐榮帶領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
徐榮在現場告訴記者,由於槽罐洩漏處正巧是匝道口的綠化帶,鹽酸沿路基向下流到地面上,形成了一個幾十平米的汙染帶。松江區環保部門正聯繫有關單位,及時運來大量石灰或氫氧化鈉對其進行中和。
同時,松江區環保人員趕到後便不間斷地對汙染地區進行鹽酸濃度監測。
9月10日晚上7時30分許,空氣中鹽酸濃度一度達到20PPM。到晚上9時20分,濃度已降為7.8PPM,但仍遠遠超過0.17PPM的標準。
目前,事故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事故對環境的影響基本消除
9月13日上午,記者連線仍在事故發生現場的上海市松江區環保局副局長劉鳳強,了解現場處置的最新情況。
據劉鳳強介紹,事故發生後,松江區環保局工作人員先後緊急調運60噸生石灰以中和濃鹽酸。經過現場的緊急稀釋和中和,9月13日上午的監測結果顯示,事故現場周圍環境的pH值為8.9,由洩漏事故剛剛發生時的強酸性轉為弱鹼性。
劉鳳強表示,松江區環保局工作人員還將對事故現場進行後續的跟蹤監測。
多知道點
濃鹽酸有哪些危害?
鹽酸為無色液體,在空氣中冒白霧(由於鹽酸有強揮發性,與水蒸氣結合形成小液滴),有刺鼻酸味。質量分數超過37%的鹽酸稱為濃鹽酸。濃鹽酸在空氣中極易揮發,且對皮膚和衣物有強烈的腐蝕性。濃鹽酸反應生成氯氣、氯化物、水。
接觸濃鹽酸蒸氣或煙霧,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現眼結膜炎,鼻及口腔黏膜有燒灼感,鼻、齒齦出血,氣管炎等。誤服可引起消化道灼傷、形成潰瘍,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膚接觸可致灼傷。長期接觸,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牙齒酸蝕症及皮膚損害。
濃鹽酸對環境有危害,對水體和土壤可造成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