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引力波的「旋轉」需要更靈敏的「眼睛」

2020-12-03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科技日報

2015年,科學家利用雷射幹涉儀首次直接探測到引力波。自那以後,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引力波事件被探測到。

但是,人類對引力波的理解可能才剛剛開始。引力波所具備的很多特徵都有待人們的挖掘。

近日,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侯紹齊博士、範錫龍教授和朱宗宏教授在《物理評論D》上共同發表了一篇關於引力波的論文。他們研究認為,引力波的透鏡效應會引起引力波偏振面的轉動和法拉第旋轉。而且,原則上這些效應可以被雷射幹涉儀探測到。

引力波會旋轉?這是怎麼回事呢?

引力波就「在」你手上

「引力波和光有著諸多相似性。」論文第一作者侯紹齊介紹,在真空中,引力波和光都以每秒30萬公裡的速度傳播,它們都沒有質量;光波是帶有時空周期性的電磁場,而引力波則是時空周期性分布的引力場;光波是一種橫波,引力波也是一種橫波。

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並預言光線在星體附近會發生偏折,即引力透鏡效應。這一現象於1919年被其他科學家探測到,成為支持廣義相對論的有力證據。

「由於引力波和光都是波,他們應該具有相似性,我們可以根據廣義相對論推測,大質量天體附近的光線偏折現象,也會發生在引力波上。」範錫龍說。

此次研究預測,引力波在大質量星體附近不僅僅會發生傳播方向的改變,隨之而來的還有偏振面的轉動和法拉第旋轉效應。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引力波偏振面的轉動和法拉第旋轉,範錫龍教授想出一個簡單的方法——用我們的手指來幫忙。

伸出你的右手,讓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這三個手指相互垂直。用中指的指向代表引力波的傳播方向,那麼拇指和食指所在平面就代表所謂的引力波偏振面,也就是引力波在這個面內的振動。

然後,可以嘗試改變中指的指向,同時依然保持三個手指的相互垂直關係。這時候你便會發現,隨著中指指向的改變,拇指和食指所在的平面也跟著改變。如果引力波也發生類似的變化,就把它稱之為引力波偏振面的轉動。

法拉第旋轉則是另一種效應。為了形象地理解法拉第旋轉效應,三個手指依然可以派上用場。

這一次,你需要保持中指的指向,而改變拇指和食指的指向。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拇指和食指的指向發生了變化,它們仍然在原來的平面內轉動。類似的現象如果發生在引力波上,我們就把它叫作引力波法拉第旋轉效應。

微小變化有待未來「捕捉」

「原則上,這兩種效應都可以被雷射幹涉儀探測到。不過,並非現在。」 侯紹齊說。

侯紹齊介紹,雷射幹涉儀對引力波的測量數據與引力波相對於幹涉儀的傳播方向有關,也跟是否發生法拉第旋轉有關。當引力波經過大質量星體之後,其偏振面發生轉動並伴有法拉第旋轉效應。這些變化導致雷射幹涉儀得到的數據隨之變化,從而可以利用幹涉儀探測這兩種效應是否發生。

但是,由於在引力波透鏡效應中,引力波的傳播方向僅發生了非常微小的變化,所以其偏振面轉動而引起的雷射幹涉儀的響應微乎其微,目前還無法測量得到。相比之下,法拉第旋轉效應更加微弱,現有條件下也很難測量得到。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以後也無法探測到。」 範錫龍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在今後10年到20年內,世界範圍內會建立多個基於地面的引力波探測器,太空中可能也會出現多個空間引力波探測器。這些探測器的靈敏度更高,從而有可能在未來探測到引力波的偏振面轉動和法拉第旋轉效應。

那麼,探測到引力波偏振面的轉動和法拉第旋轉效應,對於引力波研究而言又有何意義?

範錫龍回答說,對引力波偏振面可以發生轉動的預測,主要基於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因此探測到引力波偏振面的轉動可以更加全面地檢驗廣義相對論,是對引力波性質的全方位的認識。

另外,探測到引力波的法拉第旋轉效應,可以使我們了解引力波物理的豐富性,加深對時空本質的理解,並預示引力波可能還有更多奇特的性質尚未發現。(劉園園)

相關焦點

  • 看清引力波的「旋轉」 需要更靈敏的「眼睛」
    近日,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侯紹齊博士、範錫龍教授和朱宗宏教授在《物理評論D》上共同發表了一篇關於引力波的論文。他們研究認為,引力波的透鏡效應會引起引力波偏振面的轉動和法拉第旋轉。而且,原則上這些效應可以被雷射幹涉儀探測到。引力波會旋轉?這是怎麼回事呢?
  • 繞著蟲洞旋轉的黑洞可能會發出奇異的引力波
    蟲洞是穿越時空的隧道,連接著宇宙的不同部分(概念圖)圍繞蟲洞旋轉的黑洞可能會釋放出一種新引力波模式但是,如果蟲洞真的存在,研究人員就有可能通過引力波探測到這些奇異的天體。  蓋貝拉及其同事想像了一個質量為太陽5倍的黑洞,繞著距離地球16億光年的蟲洞旋轉。根據研究人員的計算,當這個黑洞圍繞蟲洞旋轉時,它會開始向內螺旋運動,就好像在繞著另一個黑洞旋轉。
  • 繞著蟲洞旋轉的黑洞可能會發出奇異的引力波
    美國物理學家報告稱,圍繞蟲洞旋轉的黑洞可能會釋放出一種新的引力波模式美國物理學家在7月17日發表於預印本網站arXiv的論文中報告稱,當一個黑洞螺旋進入蟲洞時,會在時空中產生一種奇怪的漣漪,而LIGO和室女座幹涉儀可能會捕捉到這種時空漣漪。當黑洞穿過蟲洞之後再次出現時,這些波信號可能會忽隱忽現。
  • 引力波是什麼??
    引力波是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提出的,也就是物體加速運動時給宇宙時空帶來的擾動。他預言當兩個天體比如行星或恆星圍繞彼此旋轉時,會出現非常神奇的現象,比如這種運動會在宇宙中產生波。通俗地說,可以把它想像成水面上物體運動時產生的水波。科學家們把宇宙中的這種波稱為引力波。引力波是不可見的。
  • 「極目」遠眺引力波
    引力波是引力引起的時空擾動,但是地面引力波探測設備的空間定位精度不高。GECAM載荷總師李新喬說:「實際上,引力波探測器所能提供的典型定位誤差有幾百平方度。這使得其他波段望遠鏡的後隨觀測受到了極大影響——即使再對引力波事件發生的距離進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在這麼大範圍內尋找與之對應的電磁信號源,對於以角分乃至角秒精度開展觀測的望遠鏡來說無異於大海撈針。」
  • 引力波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探測引力波?
    更重要的是,由於引力波與物質的相互作用非常弱(與電磁輻射不同,電磁輻射可以被吸收,反射,折射或彎曲),因此引力波幾乎不受阻礙地穿過宇宙,從而使我們對引力波宇宙有了清晰的認識。這些波攜帶了有關其起源的信息,這些信息不包含電磁輻射穿越星際空間時所遭受的扭曲或變化。
  • 引力波觀測的意義:為認識宇宙打開一扇新窗口
    德雷福設計並實現的Ligo幹涉儀對於探測引力波所需的極度靈敏條件至關重要。「在宇宙誕生之初,還沒有光的時候,就已經有引力波了,所以發現引力波,就可以研究宇宙最初期的物質形態。」上海天文臺原臺長趙君亮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不過要用於未來實際的天文研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今年2月,第一財經記者專訪了參與Ligo項目的上海人張淵皞。當時張淵皞還在美國羅切斯特理工大學讀博士。
  • 靈敏觀測引力波伽馬暴,「懷柔一號」如何練就「火眼金睛」?
    這股被彎曲時空傳遞的波動能量就是引力波。引力波和與之相伴的伽馬暴都攜帶了豐富的物理信息,穿越億萬光年,向我們展現和描繪這一重大物理事件的始末。天文學家通過多種觀測和數據分析手段對其中所攜帶的信息進行解讀,可以檢驗已有的理論模型,發展新的理論模型。從而揭示這一宇宙高能過程的內在規律。
  • 引力波探測器或許檢測到了中子星和黑洞的碰撞
    ,這些波紋被地球上靈敏的引力波探測器捕捉到了。但這一次,科學家們認為他們可能探測到了更奇怪的東西。在啟動第三次觀測後,室女座引力波探測器和兩個雷射幹涉引力波觀測站已經探測到了5個潛在的引力波信號。包括3種可能的碰撞,黑洞之間的的碰撞,一對中子星的碰撞,中子星與黑洞的碰撞。雷射幹涉引力波觀測臺和室女座科學聯合會正在幾近實時地公開發布他們的探測結果,這樣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就可以立即跟進自己的觀測結果。
  • 動物的眼睛為什麼比人類更複雜?它們看世界是什麼「感覺」?
    每個正常的人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是人類感知外界事物的重要器官。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的眼睛,也許從表面看起來,動物的眼睛沒有人類那樣明亮,但其視覺卻比人類更複雜。動物的眼睛不但用來觀察世界,而且還是其賴以生存的秘密武器。科學家發現,動物的眼睛比我們人類更敏銳,它們看到的世界比人類看到的更複雜、更精彩。
  • 中國天眼 目光更有神
    譬如,脈衝星的自轉周期極其穩定,準確的時鐘信號為引力波探測、太空飛行器導航等重大科學及技術應用提供了理想工具。」  「通過對快速旋轉的射電脈衝星進行長期監測,選取一定數目的脈衝星組成計時陣列,就可以探測超大質量雙黑洞等天體發出的低頻引力波。」李菂說。
  • LIGO負責人:為什麼引力波的發現會改變我們對宇宙的認知?
    為了找到這些東西,我們需要設計特別的探測器,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孜孜不倦的人來追尋這些宇宙中不為人知的秘密。尋找引力波我是一名物理學家,在 LIGO 工作。LIGO 的全稱是 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 wave Observatory,即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我們的工作是尋找引力波。
  • 我們要去太空探測引力波了,走之前在山洞裡模擬了一下
    只是通常地球上產生的引力波都太微弱了,比如偌大的地球繞太陽旋轉而輻射的引力波的功率也不過200瓦,也就相當於一個燈泡的亮度。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我們的世界裡充滿了形形色色的聲音。宇宙中也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引力波:繞轉的雙星、旋轉的脈衝星、超新星的爆發、早期宇宙的相變、可能存在的宇宙弦等等都能產生引力波,處處都充滿了引力波這種「聲音」,不絕於耳。
  • LIGO負責人解釋發現引力波的感覺
    DR:另一個有意思的來源——如果我們看見的話,它會很酷,但它是一個更難看到的來源——我們搜索獨立的中子星,脈衝星的引力波。如果有一種機制打破了球形,產生了依賴於時間的四極質量矩(例如,地殼變形,中子星的橢圓形狀,等等),它就會以這種方式旋轉,當它繞軸旋轉時就會產生抖動。這些應力波非常微弱,但是它們的優勢在於它們是單色的,因為中子星是精確計時的。
  • 什麼是引力波?它是怎麼被發現的?
    廣義相對論預言,大質量物體在猛烈旋轉時會產生引力波,由於引力可以用時空扭曲來描述,那麼引力波就是時空的漣漪(見圖4-2)。只有宇宙中最暴烈的事件(比如超新星爆發、中子星碰撞、黑洞併合)產生的引力波,才有可能被我們探測到。而且,探測儀器必須非常靈敏:能夠測量相距幾千米的兩點之間距離的變化,這個變化小於質子的千分之一或原子的十億分之一。雖然這聽上去難以置信,但科學家已經造出了這樣的儀器。
  • 下一代光學原子鐘更精確測量引力扭曲,可探測引力波、暗物質
    下一代光學原子鐘更精確測量引力扭曲,可探測引力波、暗物質 張夢然/科技日報 2018-11-30 07:50
  • 《自然》:新型顯微技術可看清DNA旋轉,解析度達單分子!
    為什麼要研究DNA旋轉?這是因為在許多生物學進程中,DNA旋轉是一種逃不開的特性。無論是基因組的轉錄、複製、還是修復,這些過程裡,DNA都會出現旋轉。因此,如果能看清這一過程,就有望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基因組的運作。
  • 人類檢測到引力波究竟有多難|引力波|探測|淚流滿面_網易科技
    總之,那個時候生物瘋狂地進化著,不適應環境的迅速被淘汰,更強的生物取而代之。在這段時間裡,有些生物的眼睛進化出來了。下面我們隆重請出本節主角——奇蝦小朋友出場!要知道,在寒武紀,眼睛才開始進化,很多生物沒有眼睛呢(可能只有感光細胞),有些生物雖然有眼睛,但是因為進化不夠完全,所以視力很模糊,只能看到隱隱約約地看到環境物體的輪廓,所以當捕食者朝它靠近時,它完全反應不過來。奇蝦,作為成功的捕食者,在這場「雷達軍備競賽」中一直遙遙領先,它相對於當時的大多數生物,率先進化出了,可以真正「看到」東西的眼睛!
  • 引力波研究科學家:引力波究竟是如何被探測到的,為什麼值得我們淚...
    總之,那個時候生物瘋狂地進化著,不適應環境的迅速被淘汰,更強的生物取而代之。在這段時間裡,有些生物的眼睛進化出來了。下面我們隆重請出本節主角——奇蝦小朋友出場!要知道,在寒武紀,眼睛才開始進化,很多生物沒有眼睛呢(可能只有感光細胞),有些生物雖然有眼睛,但是因為進化不夠完全,所以視力很模糊,只能看到隱隱約約地看到環境物體的輪廓,所以當捕食者朝它靠近時,它完全反應不過來。奇蝦,作為成功的捕食者,在這場「雷達軍備競賽」中一直遙遙領先,它相對於當時的大多數生物,率先進化出了,可以真正「看到」東西的眼睛!
  • 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首次探測到引力波:我們的徵途,在星辰...
    望遠鏡越來越大越來越靈敏,卻僅僅讓天文學家「目明」而不能「耳聰」。人類認識的宇宙,一直是一片寂靜。2015年9月14日,一個不管怎麼看都十分平常的日子。然而在後世的歷史中,一定會如此記載:這一天,人類認識宇宙,又多了一種新的武器。從此,人類不再只用眼睛去看,面對宇宙,更是洗耳恭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