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引力波?它是怎麼被發現的?

2020-08-01 華章科技

導讀:在本文中,我們將詳細談一談引力波,以及探測它們的「神兵利器」。

作者:尼古拉斯·米(Nicholas Mee)

來源:華章科技

01 引力場的漣漪——引力波

法拉第(見圖4-1)認識到,遍布於整個空間的電磁場是電磁力的載體。這個觀點改變了我們對物理世界的理解。

什麼是引力波?它是怎麼被發現的?

▲圖4-1 印著法拉第頭像的面值20英鎊的紀念紙幣

後來,麥克斯韋用一組數學方程,闡明了法拉第的觀點,建立起電磁統一理論。這個理論告訴我們,光是電磁波,可見光也只是電磁波譜的一部分,除了可見光,還有其他頻率的電磁波。

赫茲通過實驗證實了無線電波的存在,隨之而來的是收音機的發明,以及電視、雷達、手機及許多其他應用的湧現。帶電粒子(如電子)如果受到振動,就會發出電磁波。

愛因斯坦富有洞見地用「場」趕走了引力的「超距作用」,解除了牛頓的困境。如同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是電磁學的經典理論,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也是引力的經典理論。廣義相對論預言,宇宙中有引力波——連續不斷的時空波動。

02 引力場

愛因斯坦在構思他的新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時,打算把場的概念應用到引力上。他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誰想到,這個場竟然就是時空本身。

在廣義相對論裡,時空就好比是電磁場,物質的質量是電荷。廣義相對論預言,大質量物體在猛烈旋轉時會產生引力波,由於引力可以用時空扭曲來描述,那麼引力波就是時空的漣漪(見圖4-2)。

什麼是引力波?它是怎麼被發現的?

▲圖4-2 雙黑洞系統發出引力波的示意圖

探測電磁波不是什麼難事。每當我們睜開眼,或者打開電視、登錄無線網,甚至用微波爐熱一杯茶的時候,我們就在接收電磁波。但是,探測引力波可沒這麼容易,因為引力可比電磁力微弱多了。

在我們生活的環境裡,引力十分重要,這讓我們誤以為引力很強。但實際上,只有像行星那樣大的一團物質,才能產生明顯的引力效果。即便如此,一塊小小的磁鐵就能與整個地球的引力抗衡,輕而易舉地把小鐵釘吸起來。

引力是如此微弱,以至於搖晃大質量物體,也只能產生極微小的引力漣漪。只有宇宙中最暴烈的事件(比如超新星爆發、中子星碰撞、黑洞併合)產生的引力波,才有可能被我們探測到。

而且,探測儀器必須非常靈敏:能夠測量相距幾千米的兩點之間距離的變化,這個變化小於質子的千分之一或原子的十億分之一。雖然這聽上去難以置信,但科學家已經造出了這樣的儀器。

03 探測時空漣漪

在廣義相對論問世100年後,引力波研究終於取得了第一次成功。美國科學家潛心鑽研數十載,建成了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LIGO)。

LIGO由彼此相隔3000千米的兩套裝置組成,一個位於華盛頓州的漢福德,另一個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利文斯頓(見圖4-3),兩套設備必須完全分隔開,才能從本地的幹擾信號中辨別出真正的引力波信號。

什麼是引力波?它是怎麼被發現的?

▲圖4-3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利文斯頓的LIGO裝置

兩套裝置皆呈L形,各有兩個4千米長、彼此垂直的臂,臂內保持超高真空狀態。科學家把一束雷射導入分束器,由分束器把雷射一分為二,分別送入兩條臂中。在臂的兩端各有一面鏡子,雷射在兩面鏡子之間來回反射400次(走過1600千米)。最後,再把兩條臂中的雷射合二為一。

裝置經過特別設計,讓一束光的波峰正對另一束光的波谷,使兩束雷射在合併後彼此抵消,如此一來,就不會有光傳到光電探測器上。

當有引力波經過時,雙臂的臂長稍有改變,導致兩束雷射在臂中走過的距離發生變化,光的相位也隨之偏移(幅度遠小於1個波長)。結果,兩束雷射在合併時不再完全抵消,這時,就會有一部分光傳到光電探測器上(見圖4-4)。

LIGO異常靈敏,因為只有如此,它才有可能探測到引力波。

什麼是引力波?它是怎麼被發現的?

▲圖4-4 LIGO引力波探測器示意圖

▲左:兩束雷射完全反相,在合成束後完全抵消。這時,不會有光傳到光電探測器上。右:臂兩端的鏡子稍稍改變位置,導致兩束雷射走過的路程發生變化。如此一來,兩束雷射不再完全反相,在合併後會有一部分光傳到光電探測器上

04 深空裡的暴烈事件

LIGO的升級版——高新雷射幹涉引力天文臺(Advanced LIGO),在2015年9月18日投入運行。然而,就在正式投用的前4天,奇妙的事情發生了。漢福德和利文斯頓兩地的裝置在幾毫秒內,先後探測到一個相同的明確信號(見圖4-5)。

什麼是引力波?它是怎麼被發現的?

▲圖4-5 LIGO探測到有史以來第一個引力波信號

科學家已經研究過這種暴烈事件,並用計算機建模。所以,他們能從LIGO探測到的引力波中,辨認出事件的特徵。根據計算機模型,科學家發現雙黑洞併合系統能夠持續不斷地發出引力波。整個系統也因此不斷消耗能量,致使兩個黑洞越轉越近,最終合併成一個新黑洞。

在黑洞向內繞轉的最後時刻,系統發出的引力波明顯增強。新形成的黑洞一開始時極不穩定,在發出最後一陣引力波(鈴宕)後,便很快安定下來。

科學家從這第一個簡簡訊號裡,提取出大量的信息。他們知道了這個黑洞併合事件發生在距離我們13億光年的地方。LIGO探測到的引力波正是兩個黑洞在併合前一刻以及鈴宕階段產生的。據估算,兩個黑洞的質量分別是太陽質量的29倍和36倍,併合形成的新黑洞有62倍太陽質量,而且在飛快地自轉。

真正令人吃驚的是,在這場併合中,約有3倍太陽質量的物質轉化成能量,以引力波的形式釋放出來。如此巨大的能量釋放只在時空中掀起了極小的漣漪,這個時空漣漪向外擴散,傳播到13億光年外的地球。引力波雖然只是微小的時空漣漪,卻攜帶著巨大的能量。

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探測到雙黑洞系統,也是迄今為止最為直接的一次黑洞觀測。這次觀測還證實了引力波如預期的那樣,以光速傳播。

201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美國物理學家基普·索恩(Kip Thorne)、巴裡·巴裡什(Barry Barish)和雷納·韋斯(Rainer Weiss),以表彰他們在LIGO研發中做出的決定性貢獻。引力波天文學的時代到來了。

05 名字的含義

宇宙中可能蕩漾著引力波,這是廣義相對論做出的驚人預言。但直到廣義相對論誕生100年後,這個預言才被證實。我們在前文已經講過,LIGO在2015年9月探測到了引力波。

現在,LIGO每過幾個月就會探測到新的引力波信號,頭4個信號都是遙遠的黑洞併合事件產生的,其中第三個信號是LIGO在2017年1月4日探測到的。

藝術家根據這個信號,對雙黑洞系統展開想像(見圖5-1)。這兩個黑洞的質量分別是太陽質量的32倍和19倍,它們的自轉方向也各不相同。圖5-1展示了它們即將併合的場景。這個引力波信號被命名為GW170104。猜猜看,它為什麼叫這個名字?

什麼是引力波?它是怎麼被發現的?

▲圖5-1 藝術家根據引力波信號GW170104想像的兩個黑洞即將併合的場景

06 可愛的引力波探測器LISA

LIGO探測到引力波可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技術成果。歐洲空間局(European Space Agency,ESA)想要更勝一籌,打算把引力波探測器送入太空。

這個探測器名叫太空雷射幹涉儀(Laser Interferometer Space Antenna,LISA),由1個母飛行器和2個子飛行器構成。這3個飛行器彼此相隔250萬公裡,在太空中排布成一個等邊三角形,一同圍繞太陽旋轉(見圖5-2)。

LISA用雷射監測飛行器的間距,宛如一臺精確的幹涉儀。當有引力波途經此處,飛行器的間距會發生輕微改變,幹涉儀便能探知到這一切。

什麼是引力波?它是怎麼被發現的?

▲圖5-2 LISA的示意圖

07 為LISA鋪路

2015年12月,LISA探路者探測器發射升空。作為LISA的開路先鋒,它將對搭建太空幹涉儀的技術和可行性進行測試和評估。進入太空後,LISA探路者在艙內放出兩個測試金屬塊,讓其自由漂浮,並用雷射幹涉儀測量它們的間距(見圖5-3),隨後,再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小於0.01納米)隨時監測它們的位置變化。

什麼是引力波?它是怎麼被發現的?

▲圖5-3 LISA探路者放出兩個測試金屬塊,讓其自由漂浮,同時用高精度雷射幹涉儀測量它們的間距

探路者這麼做的目的是想向大家展示,這兩個金屬塊能夠不受任何內部或外部的幹擾,保持理想的自由落體狀態。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探路者能夠感知金屬塊的運動,並用微型推進器調整自身的位置,避免碰觸到金屬塊。為了保證幹涉儀的高靈敏性,做到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探測器難免會受到諸如太陽風、微小流星體的撞擊及艙內氣體分子等多種幹擾。

探路者的金屬塊彼此間距不過40釐米,可是,LISA的3個飛行器卻彼此相隔幾百萬公裡。為了確保LISA的距離測量和探路者的一樣精準,探測器的靈敏度也會隨體型的增大而提高。2017年6月,ESA宣布,經過LISA探路者的測試,太空幹涉技術的表現超出預期,這意味著有此技術傍身的LISA一定十分靈敏,能夠探測到引力波。

08 我們將會看到什麼

與LIGO及地面上的其他引力波探測器相比,LISA對更大的天體系統發出的波長更長的引力波比較敏感,所以它能探測到前者探測不到的引力波,因而大大地提升了我們研究引力波的能力。

在產生引力波信號GW170104的事件中,發生併合的兩個黑洞雖然質量很大,但它們的直徑只有190千米和115千米,併合形成的新黑洞也僅有280千米寬。以宇宙標準來衡量,它們都是小不點。

只要是兩個緻密的天體(可能是白矮星、中子星或者黑洞)互相繞轉構成的密近雙星系統,在併合前一刻發出的引力波,LISA都可以探測到。比如發出引力波信號GW170104的雙黑洞系統,LISA在兩個黑洞併合前數周甚至幾個月,就能探測到它們發出的引力波了。

這樣一來,科學家就能確定系統的方位,還能準確地預測出併合的時間。這些信息的用處很大,能夠幫助科學家找到它們的光學對應體。

09 超大質量黑洞

在銀河系的中心,潛伏著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它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400多萬倍(見圖5-4)。

什麼是引力波?它是怎麼被發現的?

▲圖5-4 藝術家眼中的超大質量黑洞

科學家認為,儘管不是所有的,但絕大多數星系,在其中心都藏匿著一個這樣的巨獸。LISA不僅會看到這些黑洞吞噬周圍的恆星,還會探測到它們的併合過程。在宇宙中,如此激烈、壯觀的事件肯定時有發生,讓我們期待著發現更多事件吧。

目前,我們還不十分清楚,超大質量黑洞是如何形成、長大的。LISA能夠探測到它們出生前的陣痛,為我們提供重要的線索,幫助我們理解它們的形成過程,了解它們與早期宇宙中的類星體有何關聯。

LISA還能幫我們改進描述宇宙大爆炸的直接後果和極早期宇宙的理論模型。此外,LISA還回贈我們一個大禮包——為廣義相對論提供嚴格的新測試,這將增進我們的基礎物理知識。

作為ESA的「宇宙願景」(Cosmic Vision)計劃的一部分,LISA將於2034年飛入太空。

關於作者:尼古拉斯·米(Nicholas Mee),在劍橋大學學習期間主攻理論物理和數學,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數學學士學位,並以論文《超對稱量子力學和幾何學》獲得理論粒子物理學博士學位。

本文摘編自《宇宙觀:一場跨越時空的宇宙探秘之旅》,經出版方授權發布。

什麼是引力波?它是怎麼被發現的?

延伸閱讀《宇宙觀:一場跨越時空的宇宙探秘之旅》

推薦語:中科院、上海天文臺專家誠意推薦!涵蓋近十年來諾貝爾物理學獎關於宇宙的熱門話題,近百年來牛頓等科學家探索宇宙的科學探索,近千年來人們關心的外星人等宇宙迷思。結伴同遊,一場跨越時空的宇宙探秘之旅!

相關焦點

  • 引力波是怎麼發現的_引力波有什麼實際意義(引力波對人類的意義)
    引力波是怎麼發現的   北京時間11日晚上的美國自然基金會新聞發布會確認,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了引力波,這可謂一件全球轟動性科學事件此外,歐洲的空間引力波項目eLISA和日本的地下幹涉儀KAGRA 的研發與建設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引力波有什麼實際意義   1、這一發現填補了廣義相對論實驗驗證的最後一塊缺失的拼圖   愛因斯坦1916年發表的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宇宙誕生之初產生的一種時空波動——原初引力波——的存在。
  • 引力波是什麼?引力波的發現意味著什麼?
    於2001年首次投入運行,2015年升級重啟的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就是專門為探測引力波而建設的。從2015年9月開始,關於它已經觀測到引力波的傳言不斷,而就在前不久,又有物理學家在網上流出小道消息,終於引爆了大量媒體的報導。那麼,引力波是什麼?為什麼探測引力波如此困難?用當前探測引力波的途徑和方法取得了哪些成果?發現引力波意味著什麼?
  • 愛因斯坦預言的「引力波」被證實,它的發現意味著什麼?
    作者:文/犇犇奇思妙想早在1916年,愛因斯坦就基於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宇宙中存在引力波。那麼,什麼是引力波呢?它是指物體加速運動時產生的引力輻射。當大質量的天體發生碰撞,或者超新星爆發,亦或者兩個黑洞發生碰撞時,就會產生強大的引力波。也就是說,只有較大的天體發生宇宙極端事件時,才會發出較為容易探測的引力波。因此,長久以來,引力波仍然是一個推測。直到2016年,LIGO科學組織和Virgo團隊才利用高級探測器,首次探測到了雙黑洞合併時產生的引力波信號,也證實了愛因斯坦關於引力波預言的正確性。
  • 什麼是引力波?學者:發現它意味著人類有了第六感
    1974年脈衝雙星PSR1913+16的發現證實了緻密雙星系統的引力輻射完全與廣義相對論的預言一致。2016年2月11日,LSC(LIGO科學合作組織,LIGO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向全世界宣布: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了引力波,並且首次觀測到了雙黑洞的碰撞與併合。
  • 人類發現引力波,時空旅行成現實!7分鐘視頻讓你明白什麼是引力波
    7分鐘看明白什麼是引力波!況且,很多的人都懷疑它的存在。但是,在雙黑洞繞轉,尤其是合併之時,會產生很強的引力波。只要引力波探測器足夠靈敏,我們就可以發現它們的蹤影。面對大家的懷疑,LIGO的發現用事實證明了它的存在。在觀測到了完整的引力波形之後,利用一種叫做匹配濾波(waveform matching)的方法,理論上就可以推斷出系統的性質信息,包括合併之前和之後。
  • 為什麼要研究引力波?新一代「捕手」將出現,它將發現更多引力波
    當時一支國際科學團隊在大型天文設備LIGO的幫助下發現了一則引力波信號,之後通過研究發現該信號是兩個黑洞合併所形成的。在那之後科學家又多次捕獲了引力波信號,研究證明黑洞之間的相互作用會產生引力波,它就像水面上的漣漪一樣一圈圈向外擴散。
  • 人類首次「看見」引力波意味著什麼?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 題:人類首次「看見」引力波意味著什麼?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  國際天文界再次被引力波刷屏。多國科學家16日宣布,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雙中子星合併產生的引力波及其伴隨的電磁信號。中子星引力波怎麼探測?引力波解答了哪些疑問?還有哪些未解之謎?
  • 2015年後引力波再次出現,這次的信號有些奇怪,它什麼來頭?
    那麼70億年前到底發生了什麼?去年發現的引力波又有何特別呢?首先我們先來簡單地介紹一下引力波,它在宇宙中存在的方式相當於水面上的漣漪那麼2019年發現的引力波又是怎麼回事呢?前段時間國外有研究團隊發表了論文闡述了該引力波的形成,它是由兩個黑洞合併成一個更大黑洞所形成的。根據研究人員的估計,其中一個黑洞的質量達到85倍太陽質量,另一個黑洞的質量達到65倍太陽質量,它們在合併的過程中發生了質量損失,損失的質量則以引力波和其它形式傳播出去。
  • 發現引力波意義是什麼有什麼用:背後最完整的內幕故事
    Weber的故事塑造了他開擴的領域的形象,產生了一個有毒害的印象,即引力波的尋找者們,後來引用Weiss 的話,都是「說謊者,沒有謹慎態度,甚至天知道還有什麼惡習」。這個印象在2014年還得到一次強化,當在南極附近的BICEP2望遠鏡上發現了好像是大爆炸遺留的引力輻射;雖然信號是探測到一個,但是後來發現原來是宇宙塵埃,不是引力波。
  • 引力波的發現
    不過,它與地球上發生的任何災難都不同:它靜悄悄地發生,也不發出耀眼光芒,即使你就在它附近,也不會看見光亮。發生的事情是兩個黑洞相撞了。它們非常巨大,一個有36個太陽的質量,另一個有29個太陽的質量。它們在宇宙中快速地繞著共同的中心旋轉著,並逐漸靠近,就像是被吸進了下水道的漩渦。
  • 繼2015年後,引力波再次出現,這次的信號有些奇怪,它是什麼來頭?
    那麼70億年前到底發生了什麼?去年發現的引力波又有何特別呢? 首先我們先來簡單地介紹一下引力波,它在宇宙中存在的方式相當於水面上的漣漪,不同的是漣漪能被肉眼觀察到
  • 繼2015年後,引力波再次出現,這次的信號有些奇怪,它什麼來頭?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前幾年人類第一次探測到引力波的存在,這一消息轟動了全世界。引力波的出現之所以會獲得全世界的關注,是因為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在上個世紀就已經根據廣義相對論預測了引力波的存在。
  • 科學家發現引力波,圓滿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它的意義非凡
    在1916年,愛因斯坦基於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可是由於當時條件的限制,人們沒有辦法在宇宙中發現引力波的存在,很長一段時間,它一直都是理論預言中存在的事物。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引力被認為是時空彎曲的一種效應。這種彎曲是因為質量的存在而導致。
  • 引力波「捕手」將出現,它能捕捉引力波
    1916年,在廣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提到一個神秘的詞——引力波。什麼是引力波呢?在愛因斯坦的預言中,愛因斯坦表示,引力波就是時光彎曲中的漣漪,它通過波的形式從輻射源開始,以點為中心向外不斷輻射傳播信息和能量。
  • 揭秘引力波背後:如何理解它 怎樣具體探測?
    大家看到後就知道廣義相對論講得是什麼了!時空告訴物質如何運動;物質告訴時空如何彎曲spacetime tells matter how to move; matter tells spacetime how to curve恩,很簡單吧,廣義相對論就是具體說了時空是告訴物質怎麼運動~以及~物質是讓時空怎麼彎曲的這麼一個理論。
  • 引力波是什麼??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來認識一種神奇的波——引力波。在物理學中,引力波是指時空彎曲中的漣漪,通過波的形式從輻射源向外傳播。它是太空中一種看不到的波,並且傳播速度非常快。我們從很久以前就知道這種波了。引力波是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提出的,也就是物體加速運動時給宇宙時空帶來的擾動。他預言當兩個天體比如行星或恆星圍繞彼此旋轉時,會出現非常神奇的現象,比如這種運動會在宇宙中產生波。通俗地說,可以把它想像成水面上物體運動時產生的水波。科學家們把宇宙中的這種波稱為引力波。引力波是不可見的。
  • 引力波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探測引力波?
    儘管愛因斯坦在1916年預測了引力波的存在,但直到愛因斯坦去世20年後的1974年,才出現了引力波的第一個證據。那年,兩名在波多黎分別使用阿雷西博天無線電臺的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雙星脈衝星,該雙星脈衝星輻射發出的波,正是廣義相對論預測的這種系統應該輻射出的引力波。知道這一發現與愛因斯坦的大膽預測相吻合之後,天文學家開始測量恆星的軌道如何隨時間變化。
  • 新引力波發現 都由哪些國家發現的有什麼意義
    原標題:雙中子星引力波和你啥關係呢?坦白說……  四次發現雙黑洞引發的引力波之後, 人類現在第一次發現了雙中子星碰撞引發的引力波 ,而且首次實現了國際合作、多國利用引力波天文臺、電磁波望遠鏡同時詳細觀測了這一事件。
  • 愛因斯坦怎麼預言引力波的?
    1916年6月,愛因斯坦發現時空彎曲的擾動可以是以光速傳播的波,這就是引力波。 愛因斯坦怎麼預言引力波的?
  • 引力波被發現 誰將撼動時空?|引力波|宇宙|愛因斯坦_網易科技
    (2)引力波產生於兩個恆星量級黑洞的合併(merger)。(3)引力波是美國的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英文簡稱LIGO)發現的。所以,即使它們存在,利用傳統的觀測方式,我們也不能發現他們。況且,很多的人都懷疑它的存在。但是,在雙黑洞繞轉,尤其是合併之時,會產生很強的引力波。只要引力波探測器足夠靈敏,我們就可以發現它們的蹤影。面對大家的懷疑,LIGO的發現用事實證明了它的存在。而此次發現引力波的天文臺的創建人之一就是基普·索恩——索恩教授又一次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