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初,英國工程師維克·譚迪(Vic Tandy)正在一家醫材供應公司的研究室工作,突然一種奇怪的感覺襲來。
他感到不寒而慄,一種強大的湮滅感衝擊著他,他在房間裡踱步試圖冷靜下來,忽然,他感覺周圍有縹緲的物體,過了一會兒,他確信眼前出現了一個灰色的幽靈,他又轉了幾圈後,鬼就不見了。
譚迪的同事提醒他,這棟設施怕是鬧鬼了,但這位工程師則天生不信邪,因此他打算對這裡一探究竟。
經發現,靈異現象的元兇居然是一颱風扇,它轉動時所發出音波的頻率為18.9 Hz,雖然人耳無法分辨,但這一頻率與人的眼球震動頻率相同。
這種聲音與譚迪的視覺發生了共振,使他模模糊糊地好像看到幽靈。同時,這臺暴躁的風扇也可能激起了他短暫的恐慌。
有些研究表明,某些特定的噪音會使人體器官震顫,讓人呼吸急促。那些正好處於人耳分辨極限的頻率,或者低於該頻率的聲波,我們稱其為次聲。
20 Hz以下的頻率人耳是聽不見的,但這種不好的聲波頻率卻會對人造成潛在的負面影響。
事實上,譚迪於1998年在《美國社會特異現象研究》(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期刊上發表了自己的發現後,人們便將18.9 Hz冠名為「恐懼頻率」。
大多數人不會隨身攜帶聲音檢測儀,因此沒法探究靈異事件是否來源於某個嗡嗡作響的風扇或者隆隆作響的冰箱。
對譚迪而言,這一次恐怖遭遇讓他對鬼魂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好奇。「如果有人談起一些靈異現象」,多年後譚迪在一次訪談這麼說道,「我通常會抱觀望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