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農民在海灘幹活,挖出一段空心石頭,他以為是化石,於是拿給地質學家鑑定。
科學家看了後表示:這種東西叫「閃電管」(fulgurite),也叫「雷擊石」,是閃電擊中地面形成的晶體。
這位英國農民的發現,很快引起了網絡熱議,大家討論起這種「雷擊石」的八卦,很多人表示自己曾經見過。
不過科學家給網友們潑了一盆冷水:你們看到的「雷擊石」都是造假的,因為真正的「雷擊石」都埋在地下,這是「雷擊石」形成的機制決定的。
當閃電擊中沙子或土壤時,撞擊產生的能量十分巨大,瞬間溫度可以達到27000攝氏度,比太陽表面還要熱好幾倍,這種極端高溫將土壤或沙子中的二氧化矽熔化成玻璃,等到玻璃逐漸冷卻的時候粘上了泥土,就成了「雷擊石」。
所以,「雷擊石」看起來很像是彎彎曲曲的管子,因為它本質上是閃電穿過地面瞬間炸開的痕跡,換句話說,當年閃電以什麼角度擊中地面,深入地下後又走了多少路,都能從「雷擊石」的形狀判斷出來。
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大自然創造的藝術品不會被發現,因為它們被埋在我們的腳下。
世界頂級閃電專家之一馬丁·烏曼(Martin Uman)在一篇論文中寫道:「『雷擊石』被稱為『僵化的閃電』。」
「如果想找到『雷擊石』,你要做的就是去任何一塊海灘,然後向下挖。」
不過烏曼也表示,人們在網上看到的許多「雷擊石」圖像都是偽造的,因為那些東西都擺在地面上。
「你在地面上看到的任何所謂的『雷擊石』都可能是人類製造的贗品。即便它是真的『雷擊石』,如果它在地面上而不是地下,它也離開了自己的製造環境,沒有多大科研價值了。」
科學家不喜歡挖出地面的「雷擊石」,因為一旦離開所處的環境,它本身所蘊含的信息就丟失了。
比如說研究人員曾經在撒哈拉沙漠中發現了一塊有2.5億年歷史的「雷擊石」,從它所處的地層來看,這個地區曾經是肥沃的原野,並且經常發生暴風雨。這塊「雷擊石」就幫助科學家重新認識了撒哈拉沙漠的前世今生。
有人在網上問:據說閃電每天至少擊中地面一百萬次,那麼是不是到處都有「雷擊石」?
科學家解釋說,只有雷電能量足夠大,並且衝擊力足夠到達地面,才有機會創造出「雷擊石」。
上個世紀末,在美國佛羅裡達發現了最長的「雷擊石」,它在地下有16英尺(4.8米)長。
科學家表示,對於「雷擊石」的研究很必要,因為打雷的時候,地下管線之類的東西可能會面臨風險,人類目前沒有材料能夠抵擋27000攝氏度的高溫。
你見過「雷擊石」嗎?
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