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是軋鋼站委託的,材料是P20M,2月21號,棒材在修磨後,材料表面有沿軋制方向的橫向裂紋,要求我們做一下關於裂紋的原因分析,提一些改進措施建議,剛才就是去交接這些樣品了。」2月22日,剛剛回到金相檢驗室的王昊一邊翻看著單據一邊介紹著。樣品已經拿到制樣間準備制樣了,王昊也在電腦上填寫著檢驗前的各項記錄。「我們負責金相檢驗的所有內容,包括帶狀、夾雜物,液析等項目,還有一些生產質量異常,也在我們這裡做一些額外檢測。」
王昊是河鋼石鋼技術中心品質部物理試驗中心金相班班長,自2006年初進入物理實驗中心從事高倍檢測工作至今,僅他自己就參與處理質量異議超過50起,為公司減少質量異議損失20餘萬元,維護了公司的利益,贏得了客戶的信任。他多次單獨或協助銷售公司及客服中心完成客戶走訪,技術交流等任務,被評為公司2018年度金相檢驗工匠。
2月22日,王昊剛剛結束了與濟南一家鍛造廠的交流回到公司,就接到了軋鋼站的檢驗委託。「這家鍛造廠剛上了一個新項目,採購的鋼種也是公司新開發的一個鋼種。」這家鍛造廠是公司的一個穩定客戶,此前採購的多為大規格鋼材產品,用於軸類製造。此次採購的是Φ55的鋼材,是第一次使用公司生產的這種鋼材。「他們覺得帶狀組織稍微有點重,希望我們公司鋼材帶狀控制能夠再提高0.5級。」這種鋼材因為含有較多的合金,在連鑄坯冷卻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這種帶狀偏析現象。王昊一行3人到這家鍛造廠進行技術交流,就是希望通過溝通與交流,讓客戶確信公司提供的鋼材實物質量能夠滿足他們在產品開發上的技術要求。「嚴格來說,我們供貨的產品質量比對方的要求是略高的,他們也能接受,我們之間的交流就是希望將這種偏析控制在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範圍內。」這是客戶為新開發的項目第一次試用公司這種規格的鋼材,用量較小,經過試用,沒有出現任何問題。「客戶都是希望能得到更好的產品,他們提出的要求其實也是我們下一步的努力方向。」王昊說道「與客戶溝通時,客戶在很大程度上並不是對材料有異議,更多的是一種不放心,希望能在技術上有一定的承諾,我們很多都是在技術角度和實驗角度上去說服他們。」
檢測工作的要求就是尊重實驗事實,嚴守技術要求。「檢測要求要有足夠的耐心和足夠的認真,考驗的是我們的良心和責任。」公司一年生產4萬爐左右的鋼材,每爐都要取2至4個樣品,每個月每個班組都要檢測1萬至1.2萬樣品量。巨大的檢驗工作量對每一名檢驗人員都是一種考驗,但是王昊和他的班組成員也在不斷地提高技術水平,優化檢驗工藝和設施。2007年,王昊通過大量的實驗對比和統計,確定採購價格更高的帶背膠金剛石砂紙取代傳統的中心壓緊砂紙。事實證明這種砂紙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好的工作安全性,這個看似不起眼的改變為後來大幅度提升檢驗保障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檢驗是一項枯燥又寂寞,既要求規矩又要求開拓的工作。在這個工作崗位上,王昊一直的踐行這樣一個理念,「在其位,忠其事,盡其力」。檢驗用的樣品要加工磨製成鏡面才能精確檢測,而金屬表面是粗糙的,每一塊樣品都要進過粗磨、細磨、精磨、精拋、清洗很多道工序,才能達到表面上沒有痕跡,沒有假象。「用顯微鏡來檢測,磨光的樣品反光率一般都要在90%以上,而表面上的缺陷和雜質的反觀率低,在顯微鏡下看是暗的,樣品通常要磨到90至95%的反光率,而我們市場上的鍍銀鏡子的反光率一般也只有94至95%。」在這些年間,經王昊親手磨製的檢驗用樣品就超過了35萬塊,經過他手檢驗的樣品也超過了20萬塊。「對檢測結論,在我們內部也有一個反覆的溝通,因為是人來檢測,就會產生人地認知上的差異,我們就是通過相互溝通交流分析,來消除這種人為差異。」王昊說道。
在河鋼石鋼開始觸及高端軸承鋼時,斯凱孚、鐵姆肯等高端軸承製造企業的檢驗水評、檢驗理念和對檢驗的重視程度對王昊產生了極大的觸動。「當時,他們的檢驗水平遠遠超過我們,我們與他們接觸後,才看到了我們的不足。尤其是2014年第一批供斯凱孚的鋼材,當時是雙方在檢測結果上有比較大的差異,正式那次差異讓我們見到了世界頂級客戶對檢驗是一個什麼樣的要求,他們對檢驗數據的處理和應用是什麼樣的水平。」新的挑戰提出新的要求,新的要求樹立新的目標。一次次和高手的過招,不斷完善和開拓著物理實驗室每個成員的眼界和思路,檢驗手段和設施的更新,也不斷提升了他們的技術水平。把公司的物理實驗中心建設成具有國際領先水準的實驗中心是王昊為之努力的夢想。新基地建設籌備過程中王昊提出的「金相實驗自動化」、「兩個中心信息互通緊密化」等概念受更是得到了籌備組和部門領導的認可。
「王昊,這個協議有點怪,你看一下。」這時另一位檢驗人員叫住了王昊。
「這是德標的,對吧,分別計算氧化物和硫化物的面積,然後綜合計算K4值就可以了。」王昊仔細地看完協議,認真地解釋了起來。(王洪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