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比較原始的裝備和方式養殖孔雀魚,越養越多,不到兩年的時間十條變千條。我把養殖的過程,拍攝了視頻進行發布,得到了網友的認可,經常問我一些關於孔雀魚養殖的各種問題,我都予以回答。近期,我把這些問題和自己的回答進行了整理、總結、彙編,今天就獻上《餘月養魚法解答網友問題匯總(二)》希望能對養孔雀魚的朋友有所幫助。

問題五、孔雀魚公魚母魚如果區分?
孔雀魚公母很好區分的,可以用「三長三扇」來區分,公魚的尾鰭、背鰭、腹鰭呈長條形,母魚的尾鰭、背鰭、腹鰭呈短扇形。我習慣用一句話來講,就是「漂亮的是公魚,不漂亮的是母魚」。孔雀魚是這樣,其他大多數魚類是這樣,鳥類也是如此。雄鳥一般都有漂亮的羽毛,比如公雞比母雞漂亮,開屏的孔雀是雄性的。雄性擁有漂亮的外形,是為了吸引雌性的注意力,獲得更多的交配權,來繁衍後代。雌性動物長時間都在孕育寶寶,外表顏色普通,是一種接近於自然界的保護色,可以避開天敵的獵殺。雌性豔麗的外表,很多時候是犧牲自己,故意引起敵害的注意,達到保護妻小的目的。當然,人類的天敵少了,所以女人打扮得花枝招展,男人不再豔麗。
問題六、為什麼孔雀魚下小魚的時候,要將小魚隔離?用什麼隔離?
孔雀魚是雜食型魚類,大魚會吃小魚,剛出生不久的小魚,躲避危險的能力較差,經驗較少,往往會成為大魚嘴裡的美食,所以要將小魚隔離。通常情況下,母魚不吃自己剛下的魚仔,但是,當母魚受到驚嚇,或者極度飢餓的情況下,母魚也會吃掉自己剛下的小魚。
市場上有一種專門用於孔雀魚等小型魚類繁殖的隔離盒,既可以將母魚和其他大魚分開,又可以將生產的母魚和剛出生的小魚分開。因為我家的待產母魚每天都很多,只有一個隔離盒,所以我採用快餐盒將母魚一個個分開,快餐盒放在盛有少量水的臉盆裡,即使母魚從快餐盒裡跳出來,也會落到有水的臉盆裡,不至於變成魚乾,一死數命。
母魚從生產前的一兩天到生產結束,一般不喜歡進食,生產過程會耗費母魚大量體力和能量,所以生產後的母魚極其飢餓。為了防止母魚在生產後過於飢餓,吃掉自己剛下的小魚,我們就要經常的檢查,及時地將下生的小魚分離出來。對於生產完成的母魚要及時補充食物,並單獨飼養兩三天,不要讓公魚騷擾,以恢復身體。
問題七、如何知道哪些母魚要當媽媽了?
孔雀魚快要當媽媽了,都有這幾個特徵:一是從上往下看,母魚的肚子明顯胖過軀幹;二是從側面看,母魚的肛門處有黑色的胎斑;三是母魚會藏在角落裡或者偶爾亂竄,躲避公魚的追逐;四是不進食;五是排洩黑長的糞便。
排黑長糞便的母魚就要下小魚了,這個是大家都認同的經驗,但究竟是先排洩黑長糞便再下小魚呢?還是吃了最早出生的小魚而有排洩了黑長糞便呢?這個在孔雀魚養殖圈有一定的爭論。說實話,我也不敢肯定是誰對誰錯,如果你知道答案,請留意指導,餘月在此先說聲感謝。
關於網友提問的孔雀魚養殖方面的問題,餘月先解答到這裡,如有疑問請留言,或評論。(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