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孔雀魚是熱帶觀賞性魚類,其生存水溫較適宜在22-26度之間,水溫低於20度時,魚會出現不適甚至死亡,所以如果想要長期養殖這一類魚,就必須購買加熱棒,否則這條魚冬天過冬比較困難。關於這些濾器要不要看你的水的大小,就目前而言,你用的這個碗定是不好養魚的,最好是換一個大一點的容器,要不再養一條更大的魚,到時候就很容易出現缺氧。
這類魚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好養的,但繁殖能力特別強,只要你認為看魚的時候很方便,魚兒在裡面好養,就不用過濾和增氧泵了,但是水體要足夠大,密度不要太高,不然就得加水泵和氧泵了。
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為它們準備投擲的食物不會造成水體缺氧,至於孔雀魚,有些魚友會在水瓶中繁殖,那麼在繁殖後,我們最好將其倒入較大的環境中,或將瓶中打眼放入大魚缸,以利於水流循環,但即便如此,水體也不能太小。
實際上,小孔雀魚苗在出生半天后倒缸沒問題,這個養魚老道都試過了,把它們從出生的瓶瓶罐罐裡輕輕倒到大魚缸裡,根本不存在什麼問題,直接倒缸就好了,但卵生的小魚苗卻不行。
而對於所用的魚,只要湖水清潔無汙染,水溫在22度以上,就可以用湖水養魚,但是要注意水溫的變化,即使水溫在22度以上換水時加的水和魚缸裡的水的溫差也要控制在2度以內,否則魚很容易出現不適。自然,家中養魚時最好的水還是自來水,這種水經消毒後病源含量較低,但在使用前必須先用敞開的容器裝好放通風處晾曬24小時以上,以免發生氯中毒。這種雜食性魚類,如果用源湖的水,那麼水中就會有藻類,這些藻類是魚很好的餌料,這樣可以減少魚食,另外,我們還可以到野外捕食,如水蚤、水蚓等給魚吃,或者直接用一些小顆粒的商品餌吃。
還有就是母魚肚子發黑,洩殖孔突出,是即將下毒的幼魚的表現。母魚可單獨撈出飼養,若為新水,可迅速產仔。通常夜間產仔數、產仔數,一般看母魚的大小,可以多產百條以上,少產百條以上。在產仔期結束後,將母魚撈出,最好單獨餵食,可多餵食新鮮飼料,補充營養。
幼魚一日後可開口進食,有條件的可餵食鮮蝦,少食多餐,一天4-5次。幼魚生長很快。不吃蝦子也可以餵黃雞蛋,但一定要少喂,對水質不好的魚苗容易出問題。大魚大肉,可以餵給活的紅肉,或小顆粒飼料。此外,主魚密度大,多話分下缸。無氧狀態下,缺氧容易發生死亡。最好的辦法是加過濾,保證水質,又可以增加水中的氧氣。
例如小編養的孔雀魚有好幾年了,現在也繁殖出了不少小魚寶寶,懷孕的母魚在臨產前肚子會變大,因為孔雀魚是直接生小魚,而不是生卵,而且小魚如果生下來不及時隔離,馬上就會被大魚吃掉,對吧?他們的魚生就是這樣,從出生就面臨著巨大的危險,所以及時隔離待產的母魚尤其重要,我一般都是把一個大腹便便的孕婦單獨放在一個小魚缸,裡面放上一層貝殼,然後放上幾個水培的綠蘿,這樣,小魚出生後,就會有很多的藏身之處,還會仔細觀察,大魚生產完,儘早將它撈出來,放回大魚缸,「產房」裡只剩下剛出生的小魚寶寶。
初生的小魚寶寶,有人說要餵蛋黃,我試過了,水會變得很渾濁,所以我就直接餵碎了的魚糧,效果也很好,保持魚缸水乾淨,可以隔幾天用水管把魚缸底部的糞便吸掉,不建議換水,水分蒸發少可以直接從大魚缸裡打水,再加水,必須提前放兩天,才安全。其它淨水寶濾棉通通不用,水培綠蘿可以一直使用,能幫助淨化水質。冬天出生的小孔雀魚,如果是有暖氣的房子,也不需要暖氣棒,20度左右的室溫就能讓它們健康生長。
酷暑的夏天,魚缸要避免陽光直射,否則魚缸內的水很容易變綠,長綠藻,如果必須換水,建議留下乾淨的中上層水,換水量不要超過三分之一。經常換水容易引起魚兒適應不良,而出現死魚現象。孔雀魚最好是養的,有吃有喝可以開心的長大,對飼養環境要求不高,適合新手試養。